教材简析:
教科书第68—69页的内容,进一步让学生学习用列表的方法收集、整理信息,用从所求问题想起的策略分析数量关系,寻找解决问题的有效方法。在列表整理信息时,本课例题呈现的信息更复杂,而且在列表时所求的问题也没有表示出来,需要学生先根据要求的问题选择相关信息列表,并确定解决问题的方法。教学重点是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初步体会用列表的方法整理相关信息的作用,感受列表是一种策略。难点是会用列表的方法整理信息,会通过列表的过程分析数量关系,寻找解决问题的有效方法。再通过“寻求策略—解决问题—发现规律”的系列活动,使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感受列表整理数据信息策略的价值,形成解决问题的策略,从而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学习目标
1.让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学会用列表的方法整理稍复杂的信息,并运用从问题想起的策略分析数量关系,寻找解决问题的有效方法。
2.让学生进一步积累解决问题的经验,增强解决问题的策略意识,获得解决问题的成功经验,提高学好数学的信心。
3、学生进一步积累解决问题的经验,增强解决问题的策略意识,获得解决问题的成功经验,提高学好数学的信心。
4、学生在主动探索并获得数学知识的过程中,建立学好数学的自信心,并能积极与同学交流学习的心得,积累与他人合作交流的经验。
5、使学生获得运用已有知识探索学习新内容的体会;在思考、交流和总结计算方法的过程中,发展归纳、概括的初步能力;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感受数学的应用价值。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今天我们继续学习解决问题的策略。(板书课题)
二、教学新课(完成学习目标1、2)
1、教学例题。
(1)出示教科书第68页例题中的已知条件。
小芳家种了3行桃树,8行苹果树和4行梨树。桃树每行7棵。苹果树每行6棵,梨树每行5棵。
2) 看了这些信息,引导学生思考有什么感受?(信息比较多)
出示问题:桃树和梨树一共多少棵?
3)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如果用列表的方法整理信息,要不要把上面提到的信息都整理进去?你能根据问题列表整理吗?
学生列表,教师巡视,对有困难的学生予以指导。
4)展示学生列出的表格。
5)分析数量关系,你打算从哪里想起?怎么想?在小组内讨论后指名学生回答。
学生中可能会出现两种思路:
一是:要求桃树和梨树一共有多少棵,要先分别算出桃树和梨树各有多少棵;
二是:根据桃树有3行,每行7棵,可以求出桃树的棵数;根据梨树有4行,每行5棵,可以求出梨树的棵数;然后求出桃树和梨树一共的棵数。
让学生分步算式解答,指名学生板演。
3×7=21(棵) 4×5=20(棵) 21+20=41(棵)
订正时提问:你每一步求出的是什么?
2. 教学第68页“试一试”。
1) 出示问题:苹果树比桃树多多少棵?
谈话:请同学们先独立列表整理,并在小组里说说自己怎样分析数量关系,再解答。
2) 学生列表,小组交流,列式解答。
3) 展示学生的表格和答案,共同校正。
3. 引导学生根据题目呈现的信息,自己提出一个问题,再设计表格填表再解答。
学生独立做题。有选择地展示学生的答案。
4. 比较,小结。
刚才我们解答了三个问题,都是先列表整理条件,再分析数量关系,再列式解答的,你发现列的表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分析数量关系的方法有什么相同的地方?
三、先填表,再解答(完成学习目标2、3、4)
1、出示:三年级有4个班,四年级有6个班,五年级有5个班,三年级每个班放8盆花,四年级每个班放7盆花,五年级每个班放10盆花。
1) 三年级和五年级一共放多少盆花?
三年级 4个班每班8盆花
年级 个班每班 盆花
2) 四年级比三年级多多少盆花?
年级 个班每班 盆花
年级 个班每班 盆花
学生独立完成,全班共同订正。
2、做第69页“想想做做”第1题。
谈话:每个同学根据自己的需要,可以先列表再解答,也可以不列表,先分析条件和问题之间的关系,直接列式解答。学生独立做题,选择列表和不列表的方案予以解答。
3、做“想想做做”第3题
让学生在书上填表,再解答。
学生独立做题,让两名学生把答案写在投影片上展示,共同评议。
提问:这道题你是怎样分析数量关系的?说一说每步求出的是什么?可以怎样检验我们做的对不对?
四、课堂总结(完成学习目标4、5)
引导学生思考这节课你学习了解决问题的哪些策略?你有什么收获?还有什么疑问?
五、作业设计
1、补充习题第60——61页。(完成目标2、3)
2、先列表整理,再解答。(完成学习目标2、3、4、5)
(1)张老师买了9个水彩笔,30张绘画纸和4块画板,水彩笔每盒13元,绘画纸每张4元,画板每块23元。买水彩笔比买绘画纸少用了多少张?买水彩笔记比买画板多用了多少张
(2)学校食堂买来5筐大白菜和2筐萝卜,每筐番茄28千克,每筐大白菜34千克,每筐萝卜
29千克,番茄和萝卜一共多少千克?大白菜比番茄少多少千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