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教学作为教学的一种基本形式,无论是现在,还是将来,都是学校教学的主阵地。如何提高数学课堂教学的清晰有效性,打造适合自己的高效课堂,让数学课堂焕发生命的活力了,结合自己的课堂教学实践以及在“课内比教学”活动中的点点滴滴,我有如下体会:
一、深入了解学生特点,做到因人而教,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信心。
1、了解学生个性。大多数的学生在学习中很高兴得到老师的夸奖,分组奖励也好,个别奖励也好,对学生来说,都是很开心的,特别是有些学生好胜心强,因此,经常开展一些小型竞赛活动,可激发其学习兴趣,增强其竞争意识,让学生在竞争中共同前行。在教学中,老师根据教学内容,设计不同的竞赛活动,采用各种方式的竞争手段,能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主动的参与热情,让全体学生能够共同进步。
2.了解学生原有认知基础。任何人在学习新知识时,旧知识总是要参与其中的,用已有的知识学习新知,既提高了课堂教学的含量,也消除了课堂上的无效空间,减少了学生的学习障碍。教师应尽可能地从实际中引出问题,使学生了解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同时又应用于生活实际,从而认识到数学知识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同时,教师也应给学生提供更多的机会,让他们自己从日常生活中的具体事例中提炼出数学问题,用所学的数学知识去解决现实生活中的许多实际问题。例如在时间的认识上,还有位置的认识上,老师是可以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相关知识的。
二、创设良好数学情境,做到环环有趣,激发学生产生学习的需要。
根据小学生的认知规律,心理特点及教学内容创设良好的学习情境有助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产生对新知探究的需要。课改以来,创设情境成为小学数学课堂中一道亮丽的风景线。一些有趣新颖且富有思考价值、具有挑战性的课堂学习情境令教师们眼界大开。
(1)算出下面两图形(一个是长方形,一个是正方形)的周长,并说明用什么工具和方法。学生很快得出:用尺子先量出长方形的长和宽,正方形边长的长度,然后根据公式计算周长。此时,教师给予肯定,并说:请大家拿出各自准备好的圆形纸片,想想用什么方法能算出它的周长?学生有的皱起眉头在思考,有的拿尺子在比划,最终大家摇摇头。在这突然出现的新问题面前,他们不安于束手无策,都想找个好办法 解决 老师出的难题,于是出现第一次认知冲突,出现了思维活动的第一次高潮。有的学生说可以在尺子上滚,大家同意他们的看法,各自测量自己的圆的周长,问题得以解决。
(2)正当同学们为想出好办法,量出圆纸片周长而得意时,老师又提出第二个问题:谁能算出校园内圆形花坛的周长?在新的矛盾面前老办法又一次束手无策了,于是又激起第二个认识冲突。最后学生得出用一根线贴着花坛圆周绕一圈,量出一圈线的长度,就是花园的周长。老师说:大家很聪明可以用不同的方法算出圆的周长,可是谁又能算出这个圆的周长呢?老师边说边用圆规在黑板上画了一个圆。学生看着黑板上画的圆,滚不能滚,围不围,怎么办呢?于是课堂出现第三次认识冲突,又激起强烈的求知愿望。接着老师又画了几个大小不等的圆,问学生:画圆的时候什么变了,周长也就变了?周长和它有什么关系?通过实践,很快发现:圆的周长÷直径=π,进而成功地得出圆的周长计算公式,学生尝到了成功的喜悦。
(3)同学得出圆的周长计算公式后,老师让学生明白了只要知道一个圆的直径就可以算出圆的周长。然 后 老师并没有到此为止,而是又给学生创设了第四次认知冲突,把本节课教学目标进一步深化、巩固。她说:同学们知道我们学校教学楼前有一棵古树,可我想知道这棵古树树干的直径该怎么办呢?马上就有一个学生说:把树锯掉用尺子一量就知道了。马上又有一名学生站起来反驳。老师:“是呀,那该怎么办呢?”最后得出:用线子先测出树干的周长,再用周长÷π得出直径。整节课学生精神饱满,思维活跃。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根据认知过程中的矛盾和冲突的特点,把这种矛盾和冲突恰当的展示在学生面前,产生一个个问题情境,激起学生创设良好的学习情境,这样的学习情境就有助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产生对新知探究的需要。因此这个学习情境就是现实的、有意义的、有价值的、有挑战性的。
三、精心设计教学活动,捕捉巧用教学资源——预设与生成
课堂教学活动是面对着不同个性的生命体,它又该是充满活力的生成的过程。教学活动正是静态预设在课堂中动态生成的过程。精彩的生成正是源于这高质量的精心预设。所以,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性既要精心预设又要注重生成。这样才能在课堂教学实施中,宽容接纳来自学生的生成,机智筛选课堂生成,从而达到巧妙运用生成促进学生发展的目的。
那么,生成资源来自哪里?一是教师精心预设;二是课堂学习中自然生成。在教学二年级数学《游乐场》这一课时,有的同学提出了4个人买票要多少钱的问题。在学生提出这个问题时,我没有刻意去指出他的问题,而是放在了所有问题之中,结果在解答这个问题的时候,学生就发现了问题。有学生说了,不知道这4个人买什么票,到底是玩小火车,还是玩碰碰车,怎么计算呢?老师就顺势提出,那怎样才能算出买票的价钱呢?于是有学生说,必须知道他们买什么票。 于是 老师再追问,他们可能怎样买票呢?要多少钱呢?最后学生们兴致勃勃地去研究了。在这里,我认为老师及时去捕捉到了学生的生成,并把它作为了教学内容之一,这样做,不仅培养了学生的问题意识,也让他们在独立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地严密了思维,也培养了学生在数学学习中的分类讨论思想和意识,这无疑对学生的后续发展是有利的。
四、巧妙应用教学媒体,淡化教学重难点,有效提高课堂效率。
有人曾说:“没有兴趣的强制性学习,将会扼杀学生探求真理的欲望。”。根据心理学规律和小学生学习特点,有意注意持续的时间很短,加之课堂思维活动比较紧张,时间一长,学生极易感到疲倦,就很容易出现注意力不集中,学习效率下降等,这时适当地选用合适的多媒体方式来刺激学生,吸引学生,创设新的兴奋点,激发学生思维动力,以使学生继续保持最佳学习状态。
多媒体教学不仅能把知识更多.更快地传授给学生,还节约了时间,增加了容量,有效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由于人的视觉作用胜于听觉作用七倍,因此只有在多种现代教学媒体参与下的课堂教学才充满生命力,增大教学密度、优化教学过程才能得到有效的保证。多媒体电脑辅助教学具有信息容量大、检索快、传播效率高的功能,它可以让学生充分利用多种感觉(如听觉、视觉)进行学习,加快教学速度,不断巩固、深化新知,从而提高教学质量。例如:“角的认识”教学中,动态演示角的形成:先作出一个点,再引出两条射线,使学生很容易理解“从一个点引出两条射线所组成的图形叫角”。比较角的大小时,先出示两个角,再利用动画使两个角的顶点和一边分别重合,演示比较角的大小的方法,学生很直观的看出哪个角大,哪个角小。从而产生一个动态的效果,很好地突破了教学的难点。又如在教学“平均分”时,给出一定量的物品,让学生自己动手分一分,在白板上的拖拉、移动给学生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当然还有很多好的白板的应用,在这里就不一一赘述。
综上所述,要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实效性,我们在课堂教学中就要充分了解学生、创设良好情景、精心设计活动、捕捉课堂的生成,在教学中朴实一点,平实一点,踏实一点。我相信,只要我们坚持下去,我们和学生在学习活动中都会有所起步,实现真正的教学相长,实现真正的高效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