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成果 更多>>
研究小结(钱春霞) 12-01
教学设计(钱春霞) 12-01
学期总结会 12-18
学期研究总结(臧斌)… 12-18
学期研究总结(臧斌)… 12-18
学期研究总结(臧斌)… 12-18
学期研究总结(臧斌)… 12-18
学期研究总结(臧斌)… 12-18
  中期评估 更多>>
您现在的位置: 常州市武进区湟里中心小学 >>建构清晰有效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研究>>研究成果>>研究总结
学期研究总结
发布日期:2011-12-29   点击次数:    作者:杨亚君  来源:

 

课堂,是学生学习的主阵地。在研究实践中,我们深深体会到:教师专业发展是前提,改革课堂教学是关键,落实教学常规是根本,强化教学监控是保障。我觉得和谐高效的课堂应该是:每个学生自主地成长,人人都参与,人人有进步,课堂上闪现着最真实的人生活力,洋溢着师生之间和谐与温馨。那么如何构建和谐高效课堂呢,我的具体做法如下:
一、认真钻研教材,用心设计教案
1.教师要认真备课。教师备好课是构建有效课堂的前提,教师只有认真钻研教材,才能把握好重点、难点,才能更好地去组织教学,合理安排教学内容,选择更适合的教学方法,从而做到胸有成竹,应对课堂上的变化,才能更有效地完成教学目标。
2.对学生的把握要到位。课前准备,我们常说要备教材,还得备学生。一堂课下来,教学内容对于全班学生来说,有哪些学生基本不用引导就能掌握,换言之就是能自学会了;哪些学生需要在教师的点拨中才能领会;哪些学生必须在教师的引导或是重点关注下才能达成目标的,这些我们教师课前都要做到心中有数,那么我们的课堂才能做到有的放矢,因材施教。
3.对目标的定位要准确,也就是我们常说的教学目标的制订。我们说教学目标要兼顾知识技能、方法、情感态度等不同方面。我认为它的制订必须要具体确实可行。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要心中有目标,并对教学作出有针对性地调控,不断引导课堂向着预期的目标行进。
二、课堂实施——打造有效的数学课堂
有效的课堂最终还是通过有效的教学行为得以实现,那么如何打造有效的数学课堂教学呢?
1.设计问题情境,激发学生学习数学兴趣。
数学来源于生活。数学教学要促进学生在数学思考、知识技能等方面的发展。要达到这个要求,就必须创设合理的问题情境,采用多种方式,挖掘生动有趣的素材,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自主参与课堂教学活动。
2.创设宽松的学习气氛,使学生能够轻松地进行学习。
教学活动是一种交往活动,意味着人人平等。因此,教师应该创设宽松的气氛,形成师生之间互相尊重、理解的人际关系,这样有利于师生之间的交流,使老师能更充分了解学生,才能因材施教,使学生有最大的收获。我在教学中能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无论学生的答案是否符合预期的目标,我都认真倾听,然后请学生对各种观点进行评价,指出优点和不足,这样才能形成互帮互学的风气。
3.要处理好“预设”与“生成”之间的关系。
我们知道,没有预设的课堂是放任的,也是杂乱无章的,必然也是低效的。要创造高效的课堂,充分用好这四十分钟,充分的课前准备就显得非常重要了。我们不能因为自己预设得不充分、目标掌握得不明确,对于课堂即时生成调控不力而浪费时间。课堂上我们经常会遇到这样的尴尬:教师正要进行下一环节教学时,学生可能会突然冒出一个问题:或是补充一种算法,或是提出一种疑惑等。这时,教师常常进退两难,但我们教师心中都要有一把尺,在预设与生成之间寻找恰当的平衡,要很好地去把握课堂的前进方向,而不能“放任自流”。只有这样,有效的课堂才会有一个基本的保障,我们也不会因为学生的意外“生成”而搞得迷失方向。
三、分层设计练习,提高教学效率
练习是数学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掌握数学知识,形成技能技巧的重要手段,是培养学生能力、发展学生智力的重要途径。我们现在的课堂存在着这种现象,有不少老师拿着课本按部就班的讲,书上有多少习题,全部都要处理完,所以经常会听到他们抱怨课堂时间不够用,一节课的教学任务根本就完不成。我认为精心设计恰到好处的练习,不仅能使学生掌握新知,同时也能大大的提高教学效率。
教师不仅要精心设计练习,练习还要分层次进行。第一层次是基础练习,用于例题讲解完以后,这类练习题和例题的形式基本相同。目的是巩固基础知识的应用。第二层次是变式练习:这类练习在基础题的基础上略有改变,如:在学习列方程解应用题的时候,基本题是红花有40朵,比黄花朵数的2倍少22朵。黄花有多少朵?,我把基础题改编为红花有40朵,比黄花朵数的2倍多22米。黄花有多少朵?比黄花朵数的2倍少22朵,变成了比黄花朵数的2倍多22朵,引导学生进行对比,并抓住题目中的数量关系进行解答。在完成这两道题以后,我又出了一道题红花有40朵,黄花朵数比红花的2倍少22朵,黄花有多少朵?受思维定势的影响,不少学生用方程来解答,我进一步引导学生分析题目的数量关系,学生明白后恍然大悟。通过这样的练习,防止了学生的定势思维,培养了他们发散思维,认真观察的习惯和思维的敏捷性。第三层次是综合型练习:
就是把新旧知识综合在一起,进行综合应用的题目。如一套《少儿百科全书》共16本,每本单价相同,甲乙两个书店都在出售这套丛书,分别采取了不同的促销方式:甲书店:购一套按八折出售。乙商店:购3本赠1本。如果买一套书,到哪个商店去买最合适?这一题,既综合了打折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百分之几等知识,而且和生活紧密联系。要在不同的方案中选择最优方案,既运用了所学知识,又培养了应用的意识。
四、设计弹性作业,提高学生兴趣
作业设计是教学设计中的基本环节,也是进行课程改革的重要载体。一直以来我都是全班一刀切,布置统一作业,结果导致学困生遇到灵活的题目不会做,为了完成任务抄袭的现象比较严重。针对这一现象,我在作业方面进行了一些尝试:我的作业基本分为三大块,第一大块,是把当天学习的内容说给家长听。这个作业,旨在让学生及时的对当天内容进行复习,在讲的过程中,既锻炼了语言表达能力又复习了当天所学的知识。第二块,是进行当天的内容的巩固练习。在布置作业时,我给学生选择上的一些自主权。比如说:学困生,可以只选择基础题;优等生,对于已经掌握很好的基础题目,可以不做,把重点放在那些变式练习和综合练习上。这类题学生如果能做对,就说明基础知识已经掌握。第三块,是预习作业。顾名思义,就是预习第二天要学的内容,完成预习题。这样尝试了一段时间,总的来说还是不错的,但其中也遇到了一些问题,比如说学困生对自己定位不足,往往为了少写作业,不去完成基础题,导致基础知识掌握不牢固,复习和预习作业对于他们流于形式等等。在以后的教学中,还有待继续改进。
五、重视课后的教学反思
叶澜教授曾说:一个教师写一辈子的教案不一定成为名师,如果一个教师写三年反思有可能成为名师。所谓课后反思,即教师在完成一堂课的教学后,对自身在课堂中的教育教学行为及其潜在的教育观念的重新认识。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入进行,要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课后反思就显得更加重要和必要了。如何进行课后反思呢?我认为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着手进行。
一方面是反思教师的。它包括:(1)总结本课亮点、积累成功经验。一节课下来,教师回味课中的成功之处,并且对成功的原因进行分析,总结经验,这样会使自身的教法越来越活,教师水平大大提高。(2)查找不足的病因,探索对应策略。不是每节课都一帆风顺,尽如人意,教师面对自己失败的课,更应该及时查找失败原因,找准不足之处,并进行分析,找到应对的策略,记录下这些策略,对以后的教学帮助会更大。另一方面是反思学生的。我们的教学始终是为学生服务的,教师在反思时,应当站在学生的角度,审视学生在课堂学习活动中的困惑与问题,或在某一个教学环节中的奇思妙想、创新见解,记录下这样的教学资源,有利于我在今后的教学中更加贴近学生的实际,进一步促进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提高。
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打造高效课堂,是当前课改对我们每位教师提出的要求。以上做法只是我的初步尝试,我会在今后的工作中,不断的学习,不断的尝试,真正的做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打造出高效课堂。
 
附件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
    版权所有:江苏省常州武进湟里中心小学┋ 联系电话:0519-83348221┋ 传真:0519-83341021
    备案序号:苏ICP备05079923号 技术支持: 常州万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