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成果 更多>>
研究小结(钱春霞) 12-01
教学设计(钱春霞) 12-01
学期总结会 12-18
学期研究总结(臧斌)… 12-18
学期研究总结(臧斌)… 12-18
学期研究总结(臧斌)… 12-18
学期研究总结(臧斌)… 12-18
学期研究总结(臧斌)… 12-18
  中期评估 更多>>
您现在的位置: 常州市武进区湟里中心小学 >>建构清晰有效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研究>>研究成果>>个人研究小结
十二月研究小结
发布日期:2011-12-29   点击次数:    作者:任晓霞  来源:

 

一年级学生由于年龄小,知识储备少,差异大,在课堂上经常出现思维的堵塞,怎样引导学生顺利展开学习,让思维更清晰,我从以下几方面开展合作学习的实践研究。
1. 不能独立解决或完成时, 开展合作交流。教学中, 往往会遇到学生不能独立解答的问题, 这时组织学生合作交流, 不仅能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 更能促使他们感受个人与集体的关系, 从而产生个体学习的动力。例如按不同类别把物体分一分。对于一般学生来讲, 只能想到一种方法,但由于标准不同,分类的方法就多种多样,这是个难以解决的问题, 让学生在小组内一起合作交流, 就有利于问题的解决。
    2. 在教学重难点处, 组织合作交流。教学过程中如何很好突破重难点, 是教学成功的关键, 也是扫除学生学习障碍的关键。往往在教学重点、难点地方, 组织学生合作、交流, 不仅能攻克教学重点和难点, 更能有效地发挥学生主体作用, 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例如, 教学“认识物体”时, 观察积木发现形状相同的物体, 并概括成立体图形时, 学生对图形的“感知→表象”过程, 是认识图形最关键的一步, 从物体的表面抽象成平面图形是教学重点, 也是难点, 学生通常不能感知形成的表象, 这时教师组织小组合作, 搭积木, 分积木, 摸一摸, 拿形体画图形的活动, 往往恰到好处。
     3. 问题解决需要考虑多种因素时, 组织合作交流。 教学中往往会遇到某些问题涉及诸多因素, 而个体思考却很难考虑周全, 这时组织恰当的合作交流, 使思维发生碰撞, 相互启发, 取长补短, 往往使教学事半功倍。例如, 教学“8加几”时, 学生通过独立思考和合作交流学习后, 可以较完整地归纳叙述算法, 逐步发展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在小组合作交流的过程中, 学生充分发表意见, 互相补充, 互相启发, 不仅拓宽了思路, 培养了学生思维的灵活性, 也培养了学生互相学习, 取长补短的良好习惯。

 

附件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
    版权所有:江苏省常州武进湟里中心小学┋ 联系电话:0519-83348221┋ 传真:0519-83341021
    备案序号:苏ICP备05079923号 技术支持: 常州万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