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内容:教材<>教学分析:教学时引导学生通过讨论,明确运算顺序,利用课件让学生经历用计算器计算两步式题的全过程,感受使用计算器计算的优越性,并通过计算发现一些简单的数学规律,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目标:
<><>3、 通过对计算器的运用,进一步培养对数学学习的兴趣,感受用计算器计算在人类生活和工作中的价值。
4、 在自主探究的学习过程中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和创新意识。
5、 在解决实际问题中,渗透节约、环保等方面意识,使学生受到思想教育。
教学重难点:用计算器计算两步计算的四则混合运算,使学生进一步掌握使用计算器计算的方法以及发现一些简单的数学规律。
教具学具准备:课件、计算器。
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引入新课:(完成教学目标1) 1.谈话:上一节课我们已经学习了一些用计算器计算的有关知识。 2.用计算器计算“123+456”,该怎样按键?谁来说一说? (教师在实物投影仪上演示)一位同学在用计算器计算“123+456”时,不小心把“456”按成了“455”,他要怎样做才能得到正确的答案呢?你能帮他想个办法吗? 3.教学改错键纠错。 4.小结:看来我们只有了解了计算器更多键的功能,才能运用计算器真正实现准确、快速地计算。 二、自主探索,明确计算方法:(完成教学目标1、2) 1.同学们,除了学会用计算器计算一步式题外,我们还学习了用计算器计算含有加减、乘除同级混合运算的式题。 (多媒体出示“438+15-127”、“868÷62×59”) 这两题你会用计算器来算吗?请女生做第一题,男生做第二题。 汇报计算结果并说说是应该怎样按键。 2.根据学生的回答,教师小结:对于没有括号的加减混合运算或乘除混合运算,都是从左往右依次连续按键进行计算,直接算出得数。 3.(多媒体出示)把刚才女生做的“438+15-127”改成“438×15-127”你会用计算器进行计算吗? (1)学生试着自己计算,完成练习纸上的第一题。 交流方法,指名在实物投影仪上操作。 (2)小结:像这样的两步计算的式题,我们在计算器上连续按键就能得到准确答案了。 4.(多媒体出示)“40000-165×182” (1)那这题呢,怎样用计算器计算?请同学们先独立思考,然后与同桌交流想法。 (2)追问:为什么这题不能连续按键呢? (3)学生操作计算,完成作业纸上的第二题。 (4)汇报计算结果。(指名学生在实物投影仪上操作) (6)教师小结。 (7)观察判断下面的两步式题用一般计算器计算时应该连续按键还是分步操作?(多媒体出示式题) ①8575÷25-128 ②68954-57×84 ③1284-3648÷12 ④1567+9057×195 分别请学生判断。 5.用一般的计算器我们又该怎样计算这样的式题呢? (多媒体出示“11088÷(42×88)、139×(70310-69615)) (1)请大家先观察这两道式题,有什么特征?(带有小括号)那你能说说这两题的运算顺序吗? (2)学生独立计算作业纸上的第三大题,汇报计算方法和计算结果。 (重点引导学生认识139×(70310-69615)连续按键计算比较简单。) (3)介绍有些科学计算器能识别运算顺序。(学生阅读书102页底注中的话。) 6.教生共同小结:用一般计算器计算含有两级运算或含有小括号的两步式题的方法。 三、组织练习、应用拓展:(完成教学目标1、2、3、4、5) 1.完成“想想做做”第1题: (1)同学们已经知道了方法,那么你能用计算器计算下面各题吗?(多媒体出示题目) (2)请同学们分组完成练习纸上的第四大题,教师巡视指导。 (3)集体交流,结果是多少?(重点讨论第二题、第五题你是用怎样的方法操作计算器的计算的?) 2.想想做做第2题。 3.计算机的不断发展,也体现出了我们的科学技术在不断前进,今年的9月25日我国的一艘太空船飞入太空,同学们知道它的名称吗?(多媒体出示“神州八号”的图) (1)(多媒体出示)“神舟八号”绕地球一圈的圆形轨道约长42300千米,飞船绕地球一圈大约要用90分钟。朱老师所在的学校到我们学校的距离约7千米,那么神州八号飞船飞行一分钟就相当于我们几个这样的距离呢? (2)读题后让学生自己尝试在练习纸的背面列式,用计算器算出该算式的得数。 (3)交流自己的想法,分别说说每一步算式的含义和计算的结果。 四、总结全课,拓展延伸:(完成教学目标3、4) 1.说一说你对用计算器计算有哪些新的认识呢? 2.思考题:你还记得“142857”这个有趣的数吗?书上“想想做做”第3题(多媒体出示算式)的这些算式里面同样蕴藏了很多有趣的数学规律,请大家先用计算器算一算下面各算式的积,然后把你的发现说给你周围的同学听。
五、作业(完成教学目标1、2、3、4、5)
1、补充习题对应一面。
2、尝试用计算器寻找一个两位数乘11、111、1111的规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