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构“活而有效”的数学课堂
学习内容:
叶澜教授说:“评价课堂教学乱不乱,要看学生的注意力,如果学生把注意力集中在学习上,形散而神不散,这样的课堂不叫乱。”因此,我们要注重学生学习习惯的培养。同时,让课堂规范就要求教师具备较强的驾驭课堂的能力,掌握调控策略,灵活运用教育机智,才能使课堂活得有效。
1、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一次,75位诺贝尔获奖者在聚会时交流了“学到的最重要的东西是什么”这一问题,他们认为终生所学最重要的是幼儿园老师给他们培养的良好习惯。培根说过:“习惯真是一种顽强而巨大的力量,它可以主宰人的一生。”在学习的问题上,具有良好的习惯是促使学生学有所成的重要因素。因此,教师要从小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在教学中,重点要培养学生三种学习习惯。
①听的习惯。在课堂上,学生要静得下,专心致志地听教师的讲解、同学的发言,并能从中发现问题,产生自己的想法。教师要用儿语化、趣味性的语言和丰富的体态变化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②说的习惯。让学生敢于说,提出疑问,发表看法,并能说好,思路清晰,声音响亮。教师要让学生尽可能有多的回答问题的机会。
③问的习惯。让学生勤思,思考知识是怎样获得的,让学生敢问,教师要鼓励学生对知识的疑难处提出质疑。
习惯是在生活过程和教育过程中形成与培养起来的。习惯的形成方式主要是靠简单的重复和有意识的练习。在实践中,一要为学生提供良好的榜样;二要有意明确学习的意义、目的,分阶段要求鼓动孩子不间断地保持下去;三要克服学习中的浮躁、骄傲、气馁等坏习惯,少些自以为是,多些尊重、多些实在的知识。
2、提高教育机智,以情促学
教师的“教育机智”是指教师面临新的意外情况时,能够迅速而正确地作出判断,并因势利导地采取恰当有效的教育措施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师要像节目主持人一样具有艺术才华,具备驾驭课堂的能力和艺术,像如何巧妙设置问题情景,激发兴趣,什么时候讨论,该花多少时间,探索什么问题,以何种方式去探索。
苏霍姆林斯基说:“学校里的学习不是毫无热情地把知识从一个头脑里装进另一个头脑里,而是师生之间每时每刻都在进行心灵的接触。”从步入课堂开始,教师就必须精神焕发,情绪饱满,从言语到动作到眼神,教师要充满对学生的信任、对学习的热情,教师的表现将会感染学生,引领他们建立学好数学的良好心态。教师每一个亲切的眼神,细微有致的动作,和蔼的态度和热情的赞语,都会缩短师生心灵间的差距,消除学生学习数学的畏难情绪,从而学生积极参与学习,敢说、敢想、敢问、敢做,提高自主学习的效率。
心得体会:
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建立,动得起、静得下,教师教育机智的完善,课堂驾驭水平的提高,并能注重与学生情感线的对流、对话,才能使我们的课堂活而有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