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课堂怎样进行有效教学
何为有效教学呢?它来源于二十世纪上半叶西方的教学科学化运动。开始是因为教学是艺术还是科学的争论而提出的。随着社会的发展,科学的影响越来越大,认同教学是艺术的也大都转向为认同为科学。认为教学是一门科学,其核心问题是教学的效益。那么什么样的教学是有效的?有效教学就是指教师一段时间的教学后,学生获得具体的进步和发展。教学有没有效果,并不是指教师有没有完成教学内容或教学有没有认真,而是指学生有没有学到什么或学得好不好。如果学生不想学或者说学了没有收获,即使教师教得再辛苦也是无效教学。同样,学生学得很辛苦,但是没有得到应有的发展,这样的教学也是低效的、无效的。那么如何建构有效教学呢?本人认为以下几点可以提高课堂有效教学。
一、通过钻研教材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必须把握本节课所需要把握的“度”。比如《新课程标准》指出了空间观念在分析和抽象层次上的表现,如“能从较复杂的图形中分解出基本的图形”“能描述实物或几何图形的运动和变化”“能采用适当的方式描述物体间的相互关系”等等,所以每个年级安排的“观察物体”的教学要求也不同,如果教师不认真钻研教材的话,就很难把握教学的重点和难点,甚至是超出教学的要求。因此我觉得教师在备课时一定要做到钻研好教材的一字一句、前后顺序、每幅插图和例题习题。
二、通过创设生活情境增强课堂教学氛围。
《新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出发,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教学时以学生的最近发展区为切入口,充分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设计生动有趣、直观形象的教学题材,激起学生的学习的兴趣,培养喜欢数学的思想感情。
三、通过情感策略增强课堂教学效果。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情感因素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因为从有效的调查中表明,只有当学生喜欢这个教师时,他才会愿意接受你的意见、愿意听你的教学。所以,作为一名教师我们也不能轻视情感因素的作用,我们要善于用语言来表达教材内容中的情感,善于用表情来传递教学内容中的情感。
四、通过师生互动活跃课堂教学气氛。
学习交往理论认为,多项交往的组织形式,信息交流量大,交流渠道宽,有利于形成积极的、热烈的课堂气氛,有利于课内信息的沟通,有利于学生们间互帮互学,有利于发展学生的思维、有利于开发学生的创新能力。在课堂教学中,把师生的生活、经验、智慧、理解、问题、困惑、情感、态度、价值观等因素真实地引入教学过程,教师只有充满激情地组织教学活动,学生才会充满智慧地主动参与教学活动,才有可能使课堂教学充满生机和活力。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我们必须注重师生互动、生生互动,教师积极创设学生学习的情境,确保学生有更多的时间思考、提问和讨论,主动参与教学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