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成果 更多>>
研究小结(钱春霞) 12-01
教学设计(钱春霞) 12-01
学期总结会 12-18
学期研究总结(臧斌)… 12-18
学期研究总结(臧斌)… 12-18
学期研究总结(臧斌)… 12-18
学期研究总结(臧斌)… 12-18
学期研究总结(臧斌)… 12-18
  中期评估 更多>>
您现在的位置: 常州市武进区湟里中心小学 >>建构清晰有效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研究>>研究动态>>活动记录
找规律
发布日期:2012-01-05   点击次数:    作者:蒋惠珍  来源:

 

研究教案二
教学前的思考:
在例1的画面里,由近到远依次是盆花、彩灯、彩旗,它们摆放顺序的规律都表现在颜色上,十分醒目、容易发现。教学分两步进行。第一步通过问题“从左边起,盆花是按什么顺序摆放的?彩灯和彩旗呢”明确了研究对象、教学次序、观察内容。学生看出各类物体的摆放顺序并不难,但说不到位。要提高交流的质量,通过说摆放的顺序进一步体会规律。如盆花,学生一般说成“一盆蓝花和一盆红花间隔着摆的”。要引导他们理解“每2盆为一组”,“每组都是先1盆蓝花,再1盆红花”。再如彩灯是“每3盏一组”,“每组都是1盏红色、1盏紫色、1盏蓝色”。彩旗是“每4面为一组”,“每组都是先2面红色,再2面黄色”。能看出一组的数量和一组里的次序,就发现了周期,对规律的理解就准确了。例题教学的第二步是回答“左起第15盆花是什么颜色”的问题以及紧接着的“试一试”。让学生根据看到的规律,对现象的后续发展进行预测,从而对规律的确定性有更深的体会。所问的盆花、彩灯、彩旗都没有画出来,它们的颜色不能直接看到,只能依据规律进行推理。教材里的画一画、想一想、算一算,都是学生再现周期规律进行的推理活动。各种方法都有特点,也有其局限。对各种方法的评价和采纳,要让学生体会并逐步选择。学生对第一种方法“画一画”,会感觉比较麻烦,如果花的盆数再多些,画的也更多,对第二种方法“单数盆是蓝花、双数盆是红花”会最感兴趣。对第三种方法“用除法计算”会感到比较难,不愿接受。这些体会都是暂时的,到了“试一试”里,他们又会感到前两种方法都不太好,转向用除法算了。用除法算的难点是怎样根据余数作出正确判断,要给学生两点指导:一是想一想,“余数”在第几组物体里。二是画出一组,余数是几就圈第几个,答案就清楚了。如15÷2=7(组)……1(盆),第15盆花是第8组里的第1盆,表示第15盆是蓝花。又如17÷3=5(组)……2(盏),第17盏灯是第6组里的第2盏,表示第17盏是紫色灯。再如23÷4=5(组)……3(面),第23面旗是第6组里的第3面,表示第23面是黄旗。
“练一练”对其他活动、现象的后续发展情况作出预计,重点仍然是发现和表达各次活动、各个现象里的顺序规律。前两道题的周期载体仍是物体的颜色,第3题变为形状;第1、3题的顺序规律仍表现在画面里,第2题则用语言文字告诉学生。这些变化能提高学生发现规律的能力。
教学过程:
学习目标:
1、使学生结合具体情境,探索并发现简单周期现象中的排列规律,能根据规律确定某个序号所代表的是什么物体或图形。
2、使学生主动经历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过程,体会画图、列举、计算等解决问题的不同策略以及方法逐步优化的过程。
3、使学生在探索规律的过程中体会数学与日常生活的联系,获得成功的体验。
教学重难点
让学生探索和发现规律的过程,体会画图、列举、计算等多样化的解决问题的不同策略以及方法逐步优化的过程。
学习过程:
一、游戏导入激发兴趣
比比谁的记性好!
比赛:有两组电话号码,请女生记第一组,男生记第二组。
出示:第一组:13897979797,第二组:13564278369。提问:为什么女同学容易记住?
出示:第一组:13900120012,第二组:13700700700。提问:为什么这两组都同样能记住?它们的规律一样吗?
导入:找到了规律,也就找到了解决问题的策略。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有关找规律的问题。(板书课题:找规律)
(设计意图:设计“比比谁的记性好”的比赛,让学生比赛记忆电话号码,在学生对比赛公平性的质疑、争论中,发现有规律的东西是很好记忆的。把握了事物的规律,也就认清了事物的本质,也方便了记忆。从而导入新课,学生在游戏强烈的心理刺激下,情绪高涨,很快地进入上课的状态,积极去探索,主动发现。)
二、感知物体的有序排列、探究简单的周期规律       完成学习目标1
1、(出示教材例1场景图)师:同学们,我们一起观察这一幅图,小组合作研究,解决下面2个问题:
A.仔细观察下面哪些物品的排列有规律?
B.分析比较,这些物品的排列有什么样的规律?
2、汇报交流
师:谁来说说哪些物品的排列有规律?(板书:盆花    彩灯 彩旗)
下面我们来分析比较一下,这些物体摆放有什么样的规律?
谁来具体的说说盆花的摆放有什么样的规律?(突出“依次”这个词)
追问:依次是按照什么样的规律?
教师小结:先是1盆兰花和1盆红花,再是1盆兰花和1盆红花,盆花就按照这样的顺序排列下去的。
提问:在指定红花的右边依次是什么花?再往右呢?
刚才我们找到了盆花的摆放规律,那么彩灯的摆放又有什么规律?
教师小结:先是红灯紫灯 绿灯,再是红灯紫灯 绿灯,就这样依次排列下去。
追问:彩旗呢?
刚才我们已经找到盆花   彩灯   彩旗的摆放规律,它们的排列有什么共同的地方?A 都是1组1组的排列, 
B 而同一种物体,每2组之间的排列规律是相同的!也就是说,当
第1组排列规律确定后,后面的每1组都是前面的重复。
小结:像这样的规律,就是依次重复的规律。(板书:重复)
师:盆花是几盆几盆的依次重复?(板书:箭头)
彩灯呢?彩旗呢?
(设计意图:这个环节学生说出各类物体的摆放顺序并不难,但说不清楚。交流时,在学生自由汇报的基础上,要注意引导学生把观察到的规律用简洁、准确的语言清楚的表达出来。为下面计算法解题作铺垫。)
三、自主探究,体会多样的解题策略。 完成学习目标2
小结:我们找到了依次重复的规律,就可以解决其中的数学问题。我们来看盆花中的数学问题。
学生读题:照这样摆下去,左起第15盆花是什么颜色的花?
师:请同学们认真审题,仔细考虑,在老师发的作业纸上画一画,或者算一算,做好之后同桌交流下方法。
师:照这样摆下去,就是按照怎样摆下去?你想到了什么样的方法?
奇数位和偶数位(分得的方法)
画图的策略:○●○●○●○●○●○●○●○ (○表示蓝花,●表示红花)第15盆是蓝花。
教师提问:你一共画了多少个“圆”?
例举的策略:左起,第1、3、5……盆都是蓝花,第2、4、6……盆都是红花。第15盆是蓝花。
教师提问:其他同学明白这种想法的意思吗?(引导说出位置是单数的都是蓝花,双数的都是红花)
计算的策略:把每2盆花看作一组,15÷2=7(组)……1(盆),第15盆是蓝花。
教师提问:为什么把2盆花看作一组?算式中的每个数各是什么意思?根据余数是1为什么可以确定第15盆是蓝花呢?
学生一边说,教师一边结合前面学生画的图解释:
○●    ○●     ○●   ○●   ○●    ○●   ○
强调:第15盆花的颜色和每组中的第几盆花相同?
3.比较反思:对于这几种方法,你有喜欢哪一种,为什么?
(教师板书方法)
重点讲解算式:你们看的懂吗?同学思考下,这里的15  2    7  和1分别表示什么样的含义?为什么除以2?为什么以2盆花为一组?(它是2盆2盆的重复的)7表示什么?(7组)1表示什么?它是第几组中的第几盆?它是什么花呢?你怎么知道的?(根据依次重复的规律,每1组的第1盆都是兰花,)
我们要确定左起第15盆花是什么颜色的花,关键是看什么数?板书(看余数)
四、独立尝试,在体验中优化解法  
1、出示“试一试”第1题,第17盏彩灯是什么颜色?
刚才我们讲了几种方法,下面我们就选用自己喜欢的方法来解决彩灯中的数学问题,同学做在练习纸上。
师:谁来说说自己的想法?
A;17÷3=5。。。。2    为什么除以3?17是第几组中的第几盏?用这种方法做的同学举手?统计大概人数。
还有其他方法的吗?
B画图的方法:画图之后有什么感受?
画图麻烦,如果是170盏灯呢?
有没有用奇偶数的方法的?奇数位置,每一次出现的情况不一样。
好,看来算式的方法很好。那我们就来进行1次抢答:第18盏彩灯是什么颜色?
18÷3=6(组)比较一下这2个算式,有什么发现?没有余数怎么判断呢?说明第18盏是第几组中的第几盏灯?但是我们看不到啊?我们可以看哪里?
小结:通过刚才的研究,你们认为哪一种方法简便?
下面我们就用算的方法解决彩旗中的问题。
2.出示:从左起第21面 第23面 彩旗分别是什么颜色?
 
 强调余数与红旗黄旗的对应关系。问:余数是几时是红旗?黄旗呢?
余数是1、2是红旗。
 余数是3及没有余数是黄旗。
小结:刚才我们解决了盆花 彩灯   彩旗中的数学问题,你们认为哪种方法比较适用?在算的时候怎么确定除数呢?(首先要分组,根据依次重复的规律来分组,从而确定除数,列出算式.) 怎么判断是什么颜色?(看余数是几,它就在每组中的第几个)没有余数呢?(就看每组的末尾)
五、巩固练习,加深对解题方法的理解 完成学习目标3
1.我们来看练一练,出示练一练2
提问:小红穿的珠子有规律吗?什么规律?
应该怎么做?学生口答.
2.出示练一练1摆围棋
3.出示练一练3
4.出示练习十1
提问:同学们今年几岁?属什么?今年多少岁的人与你是同样的属相?
告诉学生,今年一年级小朋友大多数都是属马,8岁,老师也是属马,你猜猜老师今年几岁?
5、数学活动,深化认识
拿出每组两种形状或两种不同颜色的纸片各10个。
根据自己设计的规律摆一摆。
展示并提问,照这样摆下去,某一个是什么颜色的?学生回答,自己判断。
6、小组讨论思考
元旦要到了,同学们准备用26个灯笼来布置教室。如果按2红1黄的规律排列,应该准备几个红灯笼,几个黄灯笼?
六、小结、欣赏、感受规律之美
1、同学们学得不错,通过今天的学习,你能说说有什么收获?你会用哪些方法解决今天的规律问题?(你觉得哪种最简便?)
2、师述:我们今天找到了许多规律,也用规律解决了许多问题。其实大自然中蕴藏着很多的有规律的现象……
欣赏大自然的规律(日出日落,月圆月缺,潮涨潮落,春夏秋冬…)
欣赏生活中规律。(红绿灯、霓虹灯、花布地砖、等)
(设计意图:让学生欣赏一段视频,了解大自然中的周期规律:日出日落,月圆月缺,潮涨潮落,春夏秋冬及生活中的一些周期规律,进而感受数学中的规律之美,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数学就在我们身边。)
教学反思:
    本课关注新旧知识联系,促进新旧知识合理沟通。精心预设生活场景,引导学生发现生活中所隐藏的数学因素,感知 “规律”,就本教学内容而言是让
学生感知事物排列的“序”。给学生的主动发展提供充分的时间和充裕的空间,让小组活动效果落到实处。教师引导学生进行独立思考,是有效开展小组合作学习的重要前提,没有思考的合作与交流是低效与流于形式的,学生将会出现无话可说。为避免这一情况的出现,我做了如下的安排:在解决盆花问题时,我先让学生独立思考,让他们在练习本上将自己的思考过程表达出来,在此基础上进行小组交流,使学生在感受解决问题的方法的多样性的同时拓宽自己解决问题的思路。而在解决彩灯问题时,我则让学生同桌说说自己的想法,再用自己认为比较简单的方法解决问题。经历了这两个问题的解决过程,学生对这类问题的解决方法有了比较清晰地认识。这时,我将彩旗问题交给学生处理,由学生提问学生回答,我则用“余数是几时,是红旗?余数是几时,是黄旗?”这一问题将这堂课的关键抛给学生,合理组合、挖掘教材。如规律练习的拓展,我给学生提供了一个个情景,引导学生根据所掌握的找规律的知识,自己设计出一个规律,让学生深刻理解排序中的“组”和“组内事物的个数”及“组内事物的序”,进而找到解决问题的策略,让学生体验成功和喜悦。自然体现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感受数学的人文价值。数学来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应用于生活。从主题图――盆花、彩灯、彩旗的出示,到结束时自然界中的规律现象和生活中的规律现象的展示,让学生深切体会到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产生用数学知识去改造生活的欲望。
 
附件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
    版权所有:江苏省常州武进湟里中心小学┋ 联系电话:0519-83348221┋ 传真:0519-83341021
    备案序号:苏ICP备05079923号 技术支持: 常州万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