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成果 更多>>
研究小结(钱春霞) 12-01
教学设计(钱春霞) 12-01
学期总结会 12-18
学期研究总结(臧斌)… 12-18
学期研究总结(臧斌)… 12-18
学期研究总结(臧斌)… 12-18
学期研究总结(臧斌)… 12-18
学期研究总结(臧斌)… 12-18
  中期评估 更多>>
您现在的位置: 常州市武进区湟里中心小学 >>建构清晰有效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研究>>研究动态>>活动记录
研究课教案2
发布日期:2012-01-05   点击次数:    作者:闻益梅  来源:

 

课前思考:
二年级数学上册的“认识图形”一课是在学生直观认识了长方形、正方形、圆、三角形和平行四边形等常见平面图形的基础上,教学四边形、五边形和六边形的初步认识。一方面使学生进一步丰富对平面图形的认识,积累学习空间与图形领域内容的经验和方法;另一方面,也能使学生对平面图形之间的联系形成较为透彻的认识,从而为进一步认识多边形、探索多边形的面积计算方法提供帮助。基于对教材的这样理解,结合二年级孩子的年龄特点,在教学中我努力做好以下几点:
一、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1.在认识了四边形后让学生自己探索五边形的特征,我让学生扮演图形进行自我介绍,把枯燥的概念通过童话式的表演演绎得生动形象,学生小手高举,进一步增强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2.认识完四边形、五边形、六边形后,我及时表扬孩子们会观察、会思考,图形宝宝们邀请我们一起加入它们的数学节活动,更是把学生的学习热情推向了至高点。
二、有效组织数学活动
本课有很多需要学生操作的环节,课中我借助数学活动把零碎的操作贯穿起来。设计了这样的一串活动“搭一搭”“分一分”“折一折”“剪一剪”“画一画”“看一看”。同时每一个活动都引导学生在操作中学会思考。如“搭一搭”中让学生思考搭一个五边形最少要几根小棒?为什么?“分一分”活动中让学生思考按怎样的标准进行分类,及时巩固对四边形、五边形、六边形的认识。“折一折”活动中让学生体会平面图形之间的联系,思考为什么有的时候折一折多出了一条边、少了一条边,或是边的条数不改变。“剪一剪”活动中感受剪的角度不同剩下的图形就不一样,鼓励学生养成从不同角度思考问题的习惯。“画一画”活动中让学生思考怎样分分成的三角形个数最少,同时引导学生观察、发现分成的三角形个数与多边形边数之间的关系,为以后的数学探索积累经验。“看一看”活动从课堂上认识的四边形、五边形、六边形进行延伸,让学生思考由八条边围成的图形是几边形,由此认识一个图形有几条边围成就是几边形。学生在老师这样的引导下,数学素养能够有效的得到提高。
 
认识图形
教材简析:
1、内容:苏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 数学》二年级(上册)第26——27页。
2、地位:学生在一年级时已经认识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等平面图形,这是本节课的学习的支撑点。
3、例题分析:本课教材紧密联系学生的已有经验,引导学生先把已经学过的长方形、正方形按边的数量统一命名为四边形,并以此为起点,引导学生主动关注图形边的数量,使学生在自主探索中认识五边形和六边形,形成“要知道一个图形是几边形,可以数一数它有几条边”的认识,为今后进一步学习平面图形作准备。在“想想做做”教材安排了折、剪、拼、搭等多种操作活动,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参与,充分感知四边形、五边形、六边形的特点,让他们在兴趣盎然的活动中充分感受图形之间的联系和变换,发展空间观念
4、重难点:通过观察、比较、归纳等活动,初步认识四边形、五边形、六边形等平面图形。
5、突破重难点措施:安排了折、剪、拼、搭等多种操作活动,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参与,充分感知四边形、五边形、六边形的特点,让他们在兴趣盎然的活动中充分感受图形之间的联系和变换,发展空间观念
三、学习目标:
1、学生通过观察、比较,初步认识四边形、五变形、六边形等平面图形。
2、学生通过对图形的折、剪、拼等活动,体会图形的变换,发展空间观念。
3、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积累对数学的兴趣,培养交往合作意识
四、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激发兴趣(教学目标1、2)
出示情景图:小朋友,新年里小狗史努比盖了一座新房子,看多漂亮!可惜还没铺地砖,史努比正为该铺什么地砖发愁呢!小朋友们,你们愿意帮它去挑选一下吗?
(二)、实践操作,自主探究
认识四边形
1、引导观察:
让我们先来看看地砖样品吧(多媒体出示)请小朋友把自己信封中的地砖样品拿出来放在桌上。
看,这些地砖的形状可真多。你认识其中的哪几种图形呢?把它们找出来放在一边。
学生独立操作。
指名汇报:你找的是哪些图形?(根据学生的回答逐一出示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等图形)
引导发现:观察一下,这几种图形有什么相同的地方?(都有四个角,四条边)
 2、建立概念
认识边:真不错,你们已经认识边了!谁来把正方形的边指给大家看看?(指名板演)
揭示“边”:象这样直直的一条,我们就叫它“边”(板书:边)
数边:
先拿起自己的正方形,摸一摸它的边,再数一数正方形有几条边?(教师根据学生数的方法强调:数的时候要按一定的顺序,注意首尾相连)
小结:正方形有四条边,我们就说“正方形是由四条边围成的。”(演示:围成)
那么长方形和平行四边形是由几条边围成的呢?先自己数一数,再告诉同桌。
小结:通过数一数这些形状的边,我们发现它们都是由四条边围成的,(板书:4)我们就可以把它们归为一类,给他们取个共同的名字,叫“四边形”(板书:四边形)
3、巩固认识:(教学目标3)
再找一找,你们桌上还有四边形地砖吗?(指名展示)
其他同学判断:你们认为他找得对吗?为什么?
完成想想做做第1题
判断:下面哪些图形是四边形?是的在(   )里画“√”。
学生独立完成后汇报,并说说剩下的图形为什么不是四边形?
学生数出长方形和正方形边的条数后,要告诉学生:它们各有4条边,都是四边形。
认识五边形、六边形
1、分类、探究
提出要求:观察桌上剩下的地砖,你能把它们按照形状分一分吗?
学生操作:先分一分,再告诉你的同桌,你是根据什么分的?指名板演。
汇报分法:你是怎样分的?(五条边的分在一起,六条边的分在一起)为什么要这样分?你能分别给他们取个名字吗?(根据学生回答板书:五边形、六边形)
验证:他说得对吗?让我们一起拿起自己的地砖数数看。
小结:由五条边围成的图形叫什么名字?由六条边围成的呢?
2、巩固认识:(完成想想做做第2题)
提问:你会用小棒搭一个五边形吗?
尝试操作:每人独立搭一个五边形
交流汇报:搭一个 五边形,你用了几根小棒?(指名板演)
思考:搭一个五边形最少需要几根小棒?为什么?
搭一个六边形最少需要几根小棒呢?请你搭搭看。
对于五边形,六边形的认识,可以适当放手,让学生数一数各有几条边,再试着说一说图形的名称。在此基础上,逐渐形成“要知道一个图形是几边形,可以数一数它有几条边”的认识。
3、课堂小结,揭示课题:
刚才,我们把这些地砖按形状分成了几类?在分的过程中我们认识了哪些图形?(四边形、五边形、六边形)真了不起,今天我们要认识的图形,你们都已经认识啦!(板书课题)
(三)、巩固练习,深化认识(教学目标3)
1、完成想想做做第3题
提出要求:先数一数这些图形各有几条边,照样子写在图形上,再填表。
学生独立完成后汇报。
2、完成想想做做第4题
先电脑演示折法,让学生说说折出的是几边形。
让学生照样子折,边折边自己填空。
学生独立完成后汇报。
本题体现了图形转化的趣味性,有利于学生从不同角度进一步丰富对多边形的认识,感受各种多边形的内在联系。练习时可以先由教师折,学生看,再让学生说折出的是几边形。
3、完成想想做做第5题
尝试练习:先自己试着动手分一分。
汇报交流:(指名展示)你是怎样分的?
小结:分的时候可以从一个顶点开始,每次分出一个三角形,就能使分到的三角形个数最少。
(四)、全课总结
今天,我们认识了哪些图形?你有什么收获呢?
(五)、拓展思维(完成想想做做第6题)
提出问题:在一张正方形的纸上剪下一个三角形,剩下的是一个什么图形?
小组交流、合作:先动手剪一剪,看看和你猜的一样吗?再互相交流。
全班交流,互相展示
五、作业设计:
1、在点子图上画出一个三角形、一个平行四边形和一个五边形。
2、填一填是几边形。
六、资源提供:
教学光盘
 
课后反思:
 学习的最好刺激是对所学材料的兴趣。我设计的本节课主要体现以下特点:
1.在教学目标上——全面、明确,可操作性强
2.在学习内容处理上——体现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
3.在组织教学策略上——注意情境与活动教学。
4.灵活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体现大信息量与高效率。
附件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
    版权所有:江苏省常州武进湟里中心小学┋ 联系电话:0519-83348221┋ 传真:0519-83341021
    备案序号:苏ICP备05079923号 技术支持: 常州万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