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成果 更多>>
研究小结(钱春霞) 12-01
教学设计(钱春霞) 12-01
学期总结会 12-18
学期研究总结(臧斌)… 12-18
学期研究总结(臧斌)… 12-18
学期研究总结(臧斌)… 12-18
学期研究总结(臧斌)… 12-18
学期研究总结(臧斌)… 12-18
  中期评估 更多>>
您现在的位置: 常州市武进区湟里中心小学 >>建构清晰有效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研究>>研究动态>>活动记录
研究课教案4
发布日期:2012-01-05   点击次数:    作者:闻益梅  来源:

 

可能性
 
课前思考:
1、很好地整合数学资源.
课标教科书提供了相当丰富的情境材料,我在教学设计时基本采用了这些情境材料:如主题图、例1、例2的情境图以及练习题等,但又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认知的规律创造性地使用这些教学资源例1之前,我先设计一个体验一定可能不可能的活动再来解决例1的问题;主题图的教学充分挖掘多种可能性。例如节目形式的可能性、选择节目方式的可能性、每个学生选中节目的可能性等,除此以外,还增加了不少可能性的内容,尤其可能不可能一定之间会因情况变化可转变,使学生感受到事件发生的随机现象是如此普遍、正常和可变性,感悟到自己身边处处都有数学问题,从而增加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2、灵活地组织数学活动。
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本节课,我按照学生的认知规律和教学内容的特殊性,灵活地设计几次数学活动,给学生提供了较充足的活动空间、探索空间和创造空间,使学生在操作、比较、实践中认识可能性
 
一、教材简析:
1、内容:苏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二年级(上册)第98~99页。
2、地位:“可能性”研究的是不确定现象,因为在不确定现象里,事情的发生会有两种或多种可能。
3、例题分析:通过不确定现象的教学,能培养学生全面而仔细地思考问题的能力。本单元初步教学不确定现象,选择简单而有趣的事情作为研究对象。第98页例题从不同的口袋里摸球,在都是红球的口袋里任意摸一个球,摸出的一定是红球;在没有红球的口袋里任意摸一个球,不可能摸到红球;在有红球也有其他颜色球的口袋里任意摸一个球,可能是红球也可能不是红球。前两种情况是确定现象,第三种情况是不确定现象。从确定现象过渡到不确定现象的安排,有利于学生体会不确定现象,教学重点是不确定现象。教学这道例题还要注意三点: 一是摸球应在随机状态下“任意”进行,让各种情况都有发生的可能。透明的口袋能让大多数学生看到里面球的颜色,而蒙住眼睛摸球是在看不到球的状态下随意地摸。当然,不透明的口袋里球的颜色看不到,不蒙住眼睛也能任意地摸球。二是可能性是事情发生之前,对将发生结果的预测。图画里小芳等三人的手还在口袋上方,正准备摸球,创设了让学生预测结果的情境。若是把球抓在手里了,事件就发生了,结果也有了,就不是可能性的问题了。三是学生摸球是为了验证“一定是红球”“不可能是红球”以及“可能是红球,也可能不是红球”等判断。所以,摸球一定要在对结果有了预测之后适量进行。“试一试”加强对可能性的体验,转盘上有三种颜色,指针转动后停在每一种颜色上的可能都存在,这是大多数学生能够体会到的。
4、重难点:学生知道事件发生的可能性的大小是不同的,能对一些简单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大小进行比较。
5、突破重难点措施:如果个别学生提出指针还可能停在两种颜色的交界处,这些预测是正确的,不能否定。对此,既不要绝对化地说“指针停在哪里只有三种可能”,也不要过多突出指针还可能落在两种颜色的交界处。这道题要让学生在新的情境里主动体会事情发生的可能性。练习十第3题里的方块图,既是摸球活动过程记录信息的工具,也是摸球活动结束后呈现数据的形式。
二、学习目标:
1、学生初步体验有些事件发生是确定的,有些则是不确定的,会结合已有的经验对一些事情发生的可能性进行判断并能简单地说出原因。
2、学会列举记录简单事件有可能发生的结果。
3、学生知道事件发生的可能性的大小是不同的,能对一些简单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大小进行比较。
4、能由一些简单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大小逆推比较事件多少。
5、培养学生简单的逻辑推理、逆向思考和与人交流思考过程的能力。
三、教学过程:
一、 谈话导入(学习目标1)
 小朋友喜欢玩游戏吗?今天老师和小朋友一起来玩游戏,高兴吗?老师希望小朋友在玩游戏的过程中注意与小组内的小朋友合作,能做到吗?
  [说明:新课伊始,就抓住学生爱玩的心理,以游戏的方式把学生的注意力吸引过来。]
 二、 玩一玩(学习目标2)
  1. 游戏一:抛硬币。
 提问:这是什么?想知道用这枚硬币怎么玩游戏吗?
 介绍抛硬币的方法:以小组为单位,组内一名小朋友向上抛硬币,其他小朋友猜正面朝上还是反面朝上。(教师在实物投影上说明硬币的正面和反面)
 学生在小组内进行游戏活动。
 交流:刚才在抛硬币时,出现了哪些情况?
 拿起一枚硬币,提问:如果老师把这枚硬币抛起,落下后结果会怎样?(学生猜结果)
 追问:一定是正面朝上或一定是背面朝上吗?(不一定)应该怎样说?(引导学生用“可能”“也可能”说说游戏的结果)(板书:可能)
  [说明:学生在玩游戏的过程中,初步感受到事件发生的不确定性,并尝试用“可能”等词汇进行表达,为后面的学习打好基础。]
  2. 游戏二:摸球。
 出示3个红球3个黄球,谈话:(边说边演示)这里有3个红球和3个黄球,老师把它们放进袋子里,请小朋友想一想,如果从袋子中任意摸出一个球,结果会怎样?(可能是红球,也可能是黄球)结果是不是这样呢?我们可以摸一摸,看看是不是既有红球又有黄球。谁愿意和老师一起玩?
 示范:老师摸,一学生记录摸出的球是什么颜色。(摸3次)
 教师说明游戏规则,再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玩游戏。
 提问:你们摸出的球是既有红球,又有黄球吗?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情况?(因为袋子里既有红球又有黄球,所以摸出的可能是红球,也可能是黄球)
  [说明:教师与学生之间以及小组内学生之间的摸球、猜球游戏,提高了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通过游戏,再次使学生感受到了事件发生的不确定性。]
 设问:如果这个口袋里装3个黄球,3个绿球,任意摸一个球,摸出的可能是红球吗?(板书:不可能)
 学生在小组里进行摸球,验证结论。
 拿出装有6个红球的袋子,问:从这个袋子里任意摸一个球,结果会怎样?(一定是红球)可能是其他颜色的球吗?(不可能)(板书:一定)
 谈话:请小朋友拿出这样的袋子,小组合作摸5次,看看结果怎样。
 反馈:从这个袋子里摸出的一定是红球吗?
 活动小结。(略)
  [说明:以“提出猜想—摸球活动—解释说明”的方式,组织学生在具体的活动中,体会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感受“可能”“一定”“不可能”的含义,明确有些事件的发生是确定的,有些事件的发生是不确定的。在这一过程中,学生带着问题思考,伴着思考活动,探究意识得到了有效的培养,数学思考得到充分的发展。]
  3. 游戏三:转转盘。
 出示转盘,谈话:这是一个转盘,分为红色、黄色、蓝色等三个区域,请小朋友想一想,转动指针,最后指针会停在哪里?
 要求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轮流转动指针,看指针可能停在哪个区域。
 学生交流后,小结:指针可能停在蓝色区域,也可能停在黄色区域或红色区域。
  [说明:让每个学生动手试一试,并在小组合作的过程中切实感受到指针可能停留的区域,强化学生对“可能性”的感知,增强了合作意识。]
 三、 辨一辨(学习目标3、4)
 多媒体出示装有不同颜色球的三个口袋( 2个红球,3个黄球; 2个蓝球,3个红球; 5个黄球),以及蓝猫、淘气、菲菲判断从口袋里摸球情况的画面:
 蓝猫:从口袋里任意摸一个球,一定是黄球。
 淘气:从口袋里任意摸一个球,可能是黄球。
 菲菲:从口袋里任意摸一个球,不可能是黄球。
 (1) 小组讨论:蓝猫、淘气、菲菲各摸的是哪个口袋?先在小组里说说你的想法。
 (2) 全班交流。(略)
  [说明:以学生喜欢的卡通形象提出问题,增加了学习活动的情趣,有效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通过说理,学生对事件发生的确定性和不确定性的感受得到了加深。]
 四、 放一放
 谈话:老师这里有一些红球和绿球,你们能按要求把球放在袋子吗?
 (1) 往口袋里放一些球,从口袋里任意摸一个球,一定是绿球。
 (2) 往口袋里放一些球,从口袋里任意摸一个球,可能是绿球。
 (3) 往口袋里放一些球,从口袋里任意摸一个球,不可能是绿球。
 学生分小组按要求完成操作,并说明理由。
  [说明:让学生根据事件发生的结果推想条件,又一次加深了学生对可能性的感受,培养了学生的推理能力。]
 五、 说一说(学习目标5)
 提问:想一想,在生活中哪些事情一定会发生,哪些事情不可能发生,哪些事情可能会发生。能用“一定”“不可能”或“可能”说一句话吗?
 小结:在我们生活中还有许多可能、不可能或一定发生的事情。只要我们平时多学、多问、多观察,就会有更多的发现。
 六、 课堂总结
四、作业设计:《补充习题1、2、3、》
五、资源提供:教学光盘
 
课后反思: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既培养了学生用数学的眼光去观察世界,了解世界的事物很多与数学有关,学习用数学可以解决很多问题,由此爱好数学。还培养了学生怎样用数学去分析问题,使学生懂得用比较准确的数学语言去描述事物。
附件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
    版权所有:江苏省常州武进湟里中心小学┋ 联系电话:0519-83348221┋ 传真:0519-83341021
    备案序号:苏ICP备05079923号 技术支持: 常州万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