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学生在成功的喜悦中学习数学
我觉得 “一个人只要体验一次成功的喜悦,便会激起无休止的追求意念和力量。”,更何况是天真烂漫的孩子呢。比如:一位老师在上《平均分》这一课时设计了这样的一个情境,引入新课。师:谁能将这16个大小一样的苹果分给你喜欢的小朋友,并且使每位小朋友分得的个数一样多呢?如果大家能解决分苹果的难题,老师下课后就将这些苹果送给大家解解馋,好吗?此时学生们欢呼雀跃:“耶!”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被充分调动起来了,老师让学生一一上来把不同的分法呈现出来。
方法有:
1、让16个学生上来,每人分1个。
2、让8个学生上来,每人分2上。
3、让4个学生上来,每人分4个。
4、让2个学生上来,每人分8个。
在这样积极、主动的学习氛围中,很好地解决了本节课的教学重点和难点:什么是平均分?怎样进行平均分?学生学得不亦乐乎,津津有味……下课铃声响了,学生们的兴奋达到了最高点,他们互相看看,用眼神交流快要分享成功的喜悦(吃苹果),一双双渴望得到苹果的眼睛紧紧盯着老师,只见这位老师迅速地将16个苹果装进袋子,提出了教室。全班50多双眼睛可怜巴巴地目送快到嘴边的苹果就这样跟着老师走了。他们又互相看看,所有的眼睛都在问:老师,您这是怎么了?
让数学走进生活,让生活充满数学。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要将数学与生活有效地融合、贯通,以此来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当“数学味”与“生活味”融于一体时,一定要关注还原教育的“真诚味”。整堂课积极、主动的气氛是以苹果为载体,以学生的食欲为诱惑,是以欺骗为手段得来的,这样的课堂教学再成功也不值得为之称赞,因为它至少向学生灌输了这样一种思想:人有的时候可以不讲诚信,甚至可以为了达到某种目的而不择手段。老师们,不要忘记教育的本质是让学生学如何做人,那么我们为什么还要用虚伪的情境教学去萌动学生虚伪的劣性呢?
一个孩子如果从未品尝过学习劳动的快乐,从未体验过克服困难的骄傲——这是他的不幸,所以我们教师要创设“真诚的”、“成功的”情境,让每位学生在顺境中体验快乐,在逆境中体验探究的过程,那么学习就会真正成为学生生活中的重要感情经历,使学生拥有通过主动参与而获得的丰富情感体验,从而让学生想学、乐学,真正把学习当作是自己的事情和愉快的事情来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