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成果 更多>>
研究小结(钱春霞) 12-01
教学设计(钱春霞) 12-01
学期总结会 12-18
学期研究总结(臧斌)… 12-18
学期研究总结(臧斌)… 12-18
学期研究总结(臧斌)… 12-18
学期研究总结(臧斌)… 12-18
学期研究总结(臧斌)… 12-18
  中期评估 更多>>
您现在的位置: 常州市武进区湟里中心小学 >>建构清晰有效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研究>>研究动态>>活动记录
准确定位教学目标,构建有效数学课堂
发布日期:2012-02-22   点击次数:    作者:蒋钘  来源:

 

教学目标是教学过程的起点和归宿,对整个教学过程具有导向作用,并为教学评价提供标准和依据,犹如一盏“方向灯”引领着教学过程顺利展开。数学课的教学要紧紧地围绕目标精心设计富有思考性的教学内容,才能在既定的时间内有效地完成教学内容,发展学生能力。
  一、吃透教材,不越级
  新教材是课改理念的文本体现,是一个载体,需要我们每一位教师去认真研读、感悟、领会教材,了解教材的基本精神和编写意图,才能体会新教材中蕴含的教学理念,也才能更全面地把握住教学目标。教学实践告诉我:吃透教材不仅仅是领悟自己所教的这一册教材,更应该研读小学数学课程标准与整个小学阶段的数学教材,从而掌握每一块知识在每一个学段要达到的教学目标及之间的衔接。这样,在备课中我们决定“教什么、学什么”以后,就应该认真考虑:“教到什么程度、学到什么水平”。仅仅知道教学内容,而不清楚教学目标,往往会事倍功半,甚至徒劳无功。
   二、了解学生,准定位
  只有准确了解了学生的学习现状,才能找准学生的学习起点,从而准确地把握住教学目标。
  教学《除法的初步认识》时,学生的知识水平差异很大。有的对除法一无所知;有的知道平均分用除法,却对除法的意义一片茫然;有的一知半解,会列式却不会表达。教学中我想请会的孩子说说自己的想法,他们词不达意;我想分析一下他们又哄得象什么都会的样子。一节四十分钟的课就如此低效完成了。课后我想想,课前我如果能够了解学生的实际水平与发展,设置一些有针对性的的问题,在重点处对学生进行引导、点拨,从而及时地调整教学策略,定能逐步实现既定的教学目标。
  目标的定位要准,要建立在教师对教材的深入钻研以及准确把握学生已有的认知发展水平和生活经验的基础之上。在课前准备中,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①学生是否具备了新知学习所必需的认知基础?②学生是否已掌握或部分掌握了新知?掌握的人数、内容、程度怎样?③哪些内容自己能学会?哪些内容需要相互讨论?哪些内容需要教师点拨和引导?
  三、关注生成,活调整
  新课程背景下的教学活动是一个通过师生生命互动而提高生命质量的动态过程,生命主体的丰富复杂性和教学内容的多元开放性增加了预设目标在落实过程中的变数。因此,教学目标设计必须具有高度的前瞻性与应变性,使预设性目标与生成性目标有机结合。
附件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
    版权所有:江苏省常州武进湟里中心小学┋ 联系电话:0519-83348221┋ 传真:0519-83341021
    备案序号:苏ICP备05079923号 技术支持: 常州万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