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成果 更多>>
研究小结(钱春霞) 12-01
教学设计(钱春霞) 12-01
学期总结会 12-18
学期研究总结(臧斌)… 12-18
学期研究总结(臧斌)… 12-18
学期研究总结(臧斌)… 12-18
学期研究总结(臧斌)… 12-18
学期研究总结(臧斌)… 12-18
  中期评估 更多>>
您现在的位置: 常州市武进区湟里中心小学 >>建构清晰有效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研究>>研究成果>>个人研究小结
二月份研究小结
发布日期:2012-02-23   点击次数:    作者:蒋钘  来源:

      一、清楚地认识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不仅是教学活动的出发点,也是教学活动的归宿点,它的基本要求是具备科学性、合理性、明确性以及可检测性。在课堂教学前教师如能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制定符合基本要求的教学目标,将了取得教学成功的先决条件之一。

  二、加强对教学目标的研究
  1、本课的教学目标是什么。教学目标要清晰,讲课教师要明白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同时也要让学生和听课教师明白本节课的教学目标。
  2、本课的目标是否全面。新课程理念下的数学教学过程,应该是一个在三维目标指导下的精神生产活动。围绕学习内容,全面化理解三维目标,即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使各项目与具体学习内容有机的整合,这既是顺利开展教学活动的前提,同时也是课堂教学取得预期效果的重要保证。

  三、教学中清晰地展示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是否清晰。新课程改革,“双基”仍是一个重要的目标,这一目标我们不是看教师的文本,也就是说,不应该看教师的教学设计,而应是看整个课堂是否落实。例如“8、7加几”这节课的教学,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加强算法的多样化和最优化,从而让学生明确有“凑十法”进行“8、7加几”的计算,整个教学过程围绕着学生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进行训练。
  2、是否强调了学生获取知识的过程与方法。在教学中,注重结果的同时更要注重学生获取知识的过程与方法。在教学“8、7加几”这节课中,教师让学生进行了三次小组合作学习。第一次是学生观察图时,同桌的两位同学互相说一说,你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第二次是在教学8+5时,我让学生四人合作,引导探究算法。第三次是进行拓展训练时,你最多有几种填法?( )+( )=13学生四人合作看哪组的填法最多 ,哪组就获胜。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培养了学生合作交流意识。学生经历了这样的自主、合作学习过程,不但让学生学习了用“凑十法”进行“8、7加几”的计算,而且让还经历了为什么要选择这样一种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是否突出重点。这几节,在教学中都引进一些生活情境,让学生在情境中提出问题,在情境中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这样拉近了数学与生活的联系,让学生感受生活中处处都有数学,真正体会到学习数学的价值和作用。课堂上教师还和学生加强交流与沟通,用一些激励的语言来鼓励学生,增强了师生之间的情感,为学生轻松而愉快的学习作了很好的铺垫。

  四、教学过程中对教学目标进行调整。
  
教学目标是教师在课前拟定的,这些目标并不是不可改变的,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学生的学习状况往往并不是我们预期的那样,会偏离教师课前拟定的目标,所以,在这种情况之下,教师应根据具体情况适时进行调整。

  总之,我们要清楚的认识教学目标,全面深入研究教学目标,拟定出科学、合理、全面的教学目标,教学中要清晰的展示教学目标。

附件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
    版权所有:江苏省常州武进湟里中心小学┋ 联系电话:0519-83348221┋ 传真:0519-83341021
    备案序号:苏ICP备05079923号 技术支持: 常州万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