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交往,简而言之就是课堂教学中师生双方指向教学内容的相互交流、相互沟通、相互启发、相互补充的活动,它能让教师与学生分享彼此的思考、经验和知识,交流彼此的感情、体验与观念,丰富教学内容,求得新的发现,以达到共识、共享、共进。严格地说,它既包括师生间的交往,也包括学生间的交往。课堂交往的主要形式有两种,一种是语言对话,另一种是体态语交流。一般以语言对话为主,以体态语交流为辅。语言对话形式主要有提问、应答、要求、评价、讨论等。应答包括解释、讲解、叙述、评判等。对学生而言,主要是提问、应答和讨论。课堂中的体态语是以面部表情、手势和其他身体动作来交流和表达。当然,在课堂交往中还有沉默不语、犹豫不决等状态的表现。从有效教学的角度看,有效交往常常表现如下:整个课堂成为一个交互的“场”,在“场”内每一位成员(教师与学生)都是互动的因子,不管这位成员个人特征和课堂行为表现如何,他们的思维都不断地跟着“场”内的话题而运转,人人都积极参与“场”内的活动。师生形成教与学的合力与共振,课堂上的生生交往显著增多,交往面覆盖每个角落,评判性交往增加,学生的思维活跃且有一定的思维深度,所有人都成为真正意义上的学习者。课堂交往变成一种师生自身的需要,教也乐,学也乐,人人沉浸在学习和创造中,体验到知识的美、学习的美、课堂的美、自身思考的美,感受到课堂也是生活。由于课堂交往的特殊性,教师在交往中处于主动的地位,其不仅是组织者、引导者又是交往活动的控制者。要提高课堂交往的有效性,关键在于教师,教师的心理定位、教学观念、课堂管理水平、交往技巧等都对课堂交往产生影响,下面从这四个方面来谈谈怎样实现有效的课堂交往。1. 要有正确的角色定位和良好的心态。2. 要转变教学观念,正确对待课堂3. 要加强课堂管理,提高管理水准。4. 要掌握交往技巧,提高交往水平要会调节气氛。风趣的语言,会使学生倍感亲切。在课堂交往中根据交往的话题、气氛,适当地幽默一下,使交往氛围活跃,有利于交往的展开与推进。但幽默不能失分寸,风趣不能显轻浮,要给人以轻松和美的享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