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成果 更多>>
研究小结(钱春霞) 12-01
教学设计(钱春霞) 12-01
学期总结会 12-18
学期研究总结(臧斌)… 12-18
学期研究总结(臧斌)… 12-18
学期研究总结(臧斌)… 12-18
学期研究总结(臧斌)… 12-18
学期研究总结(臧斌)… 12-18
  中期评估 更多>>
您现在的位置: 常州市武进区湟里中心小学 >>建构清晰有效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研究>>理论学习
2月份理论研究学习2
发布日期:2012-02-24   点击次数:    作者:钱彩华  来源:

 

小学数学课堂的有效教学在“做”数学中体现
教学作为一种有明确目的性的认知活动,其有效性是广大教师所共同追求的。有效教学是教师在达成教学目标和满足学生发展需要方面都很成功的教学行为,是教学的社会价值和个体价值的双重表现。无论课程改革到哪一步,“有效的课堂”是我们教师永恒的追求。
好动是小学生的天性,面对枯燥、抽象的数学知识,要使他们乐于接受,能主动探索,最有效的教学是让他们参与到学习活动中,学生多种感官参与其中,身体力行知识的生成和发展,主动地发现知识,有效的建构知识。如:上《统计》一课,为了突破本课的重难点:认识“以一格表示2个单位”的统计图,我作了如下的安排:1、创设“报名参加校运会项目”的情景,组织学生运用旧知进行投票、唱票、用画正字法记录。2、把记录结果填入统计表。3、为学生提供一幅格子数比较少的统计图。当学生发现统计图的格子不够表示人数时,我及时把握住这个激疑点,给予学生充足的时间,让学生充分发挥各自的聪明才智去想办法解决,然后把想到的各种办法作交流、对比,再选择较优化的“用一格表示2人”的方法,让学生在比较、筛选的过程中,切切实实地体会这种方法的优势,从而产生“想学”的愿望。果然在实施过程中,教师敢于放手的“导”给了学生积极探索的机会,燃起了他们主动交流的热情,他们活跃的思维得到了充分的展现,想出了许多连老师在预案里都没考虑到的办法(如打斜格),其实这些办法在原理上跟“用一格表示2人”的方法是一样的,就这样,教学的重难点也就顺利地突破了。这样的教学,教师“扶”得少,学生创造得多,而且学得积极、学得主动、学得快乐。其实,每一次解决问题的时候,教师都应该在方法上引导,在关键处点拨,要敢于放手让他们运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在可能的条件下亲自去发现尽可能多的东西,充分相信学生,放手让学生去寻求解决的办法,允许学生出现错误和不足,然后在对比和修正中掌握新知,这样学生在亲身经历、探究中学习到的知识远比老师交给的要扎实和牢固得多。
   学习心得:让学生“做”数学,不但能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同时还能反映出学生的思维过程,使教师能得到及时反馈,作出相应的调整策略。促使学生积极参与学习是课堂教学永恒的追求,是有效教学的核心。没有参与就没有教学,因而在教学中必须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使学生在课堂上亲身去“做”数学,通过动手、动眼、动口,最大限度地提高学生参与到学习过程当中。作为教师应为学生“做”数学提供充分的条件,如:立足生活、联系、尊重学生的生活经验,注重情境的创设等,并随时关注学生“做”数学的状态、广度、时间、方式、品质及效果等,从而确保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附件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
    版权所有:江苏省常州武进湟里中心小学┋ 联系电话:0519-83348221┋ 传真:0519-83341021
    备案序号:苏ICP备05079923号 技术支持: 常州万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