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成果 更多>>
研究小结(钱春霞) 12-01
教学设计(钱春霞) 12-01
学期总结会 12-18
学期研究总结(臧斌)… 12-18
学期研究总结(臧斌)… 12-18
学期研究总结(臧斌)… 12-18
学期研究总结(臧斌)… 12-18
学期研究总结(臧斌)… 12-18
  中期评估 更多>>
您现在的位置: 常州市武进区湟里中心小学 >>建构清晰有效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研究>>研究成果>>个人研究小结
2月份研究小结
发布日期:2012-02-24   点击次数:    作者:钱彩华  来源:

 

                                                                 激励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策略
      我国目前的中小学教学有一个非常突出的问题:教师教得辛苦,学生学得痛苦,然而有些学生却没有得到应有的发展。这也是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必须面对的一个问题。个人认为,根据新课程的教学理念,改变教师的教学策略,建构高效的课堂教学策略,是衡量这次课程改革是否成功的重要标准之一。
    何为有效教学呢?有效教学就是指教师一段时间的教学后,学生获得具体的进步和发展。也就是说,学生有没有进步和发展是教学有没有效果的唯一的标准。教学有没有效果,并不是指教师有没有完成教学内容或教学有没有认真,而是指学生有没有学到什么或学得好不好。如果学生不想学或者说学了没有收获,即使教师教得再辛苦也是无效教学。同样,学生学得很辛苦,但是没有得到应有的发展,这样的教学也是低效的、无效的。那么如何建构有效教学呢?其教学策略是怎么样的。所谓“教学策略”,主要是指为了达到教育的目的、任务,根据教学内容的特点和学生的特点,选择或研究制定的对策和方略。根据新课程观念,教师的教学策略将发生改变,由重知识传授向重学生发展转变;由重教师“教”向重学生“学”转变;由重结果向重过程转变;由统一规格教育向差异性教育转变。本学期就着重研究如何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这个月我着重研究了“激励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策略”,通过研究本人有以下几点感受:
     新课程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索,勤于动手,这就要求教学过程应当成为师生共同建构知识和人生的生活过程。在课堂教学中,把师生的生活、经验、智慧、理解、问题、困惑、情感、态度、价值观等因素能够真实地引入教学过程,教师才会充满激情地组织教学活动,学生才会充满智慧地主动参与教学活动,才有可能使课堂教学充满生机和活力。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我们注重师生互动、生生互动,教师积极创设学生学习的情境,确保学生有更多的时间思考、提问和讨论,主动参与教学活动。
(一)重视学习目的教育,引导学生主动参与
学生学习目的明确,学习态度端正,是对提高学习积极性长时间起作用的因素。教师要利用各种机会结合实际,不断向学生进行学习数学的重要性和必要性的教育,使学生明确学习数学的社会意义,看到数学的实际价值,诱发其学习动机。
数学是人类文化科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渗透于社会生产、生活的每一个角落,教师应引导学生把数学作为日常生活中交流信息的手段和工具来学习。使学生掌握数学,学习有用的数学。即学习对学生未来生活有所帮助,对个体发展有所促进,对智力训练有所价值的数学。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以生活化的方式呈现数学,使学生感觉到数学来源于生活,数学无处不在。要明确提出并说明课题内容的意义和重要性,还可以通过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让其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体验数学学习的重要,激发和培养正确的学习动机。例如:学习了“长度单位”后,可以让学生先估计桌椅的高度,再用分米实际测量,看谁估计得最准确。还可利用步测的方法测量学校操场一圈的长度等等。这就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使全体学生主动参与学习活动,学生通过自己亲身实践,体验到数学知识在生活中的实际应用,从而提高学习的热情。学生在长期的数学学习中,逐步明确学习的意义,对探求数学知识产生了乐趣,便能在以后的数学学习中,保持积极进取的态度,乐于主动参与教学活动,从而获得最佳的学习效果。
 (二) 培养兴趣,树立信心,鼓励学生敢于参与
教学大纲明确指出:小学数学教学要使学生既长知识,又长智慧。要遵循学生的认知归律,重视学生获取知识的思维过程。使学生具有学习数学的兴趣,树立学习的自信心。小学生对数学有了兴趣,便会产生一种内驱力,就会主动愉快地去探究它,并形成一种强烈的乐于研究的欲望。把数学知识不当成枯燥的符号和负担,而变成主动的愿望及内心需求。在这种愿望驱使下,他们愿意主动的自由的探究数学知识,并能克服困难解决实际生活中的数学问题。怎样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我从以下三方面进行尝试:
1、建立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
“亲其师,信其道”,良好的师生关系与和谐愉快的课堂教学气氛是学生敢于参与的先决条件。学生只有在不感到压力的情况下,才会乐于参与学习活动。教师要用公正、博大的师爱浇灌每一个孩子的心灵。关心他们的学习和生活,与他们多沟通,跟他们交朋友,从而激起孩子对老师的爱、对数学的爱。
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真诚地营造情感氛围,以学生为主体,尊重每一个孩子的人格。在对学生进行教育时,决不夹杂任何偏激的个人感情,诚恳、热情,决不冷嘲热讽。只有这样才能建立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才能使学生主动、大胆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
2、“做”中学,强化学习兴趣
新课程的一个重要理念就是为学生提供“做”数学的机会,这是针对传统教学中老师“讲”数学,学生“听”数学的状况提出的。低年级学生的思维处于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逐步向抽象思维过渡的阶段,这种抽象逻辑思维在很大程度上还直接与感性经验相联系,具有很大成分的具体形象性。因此,决定了学生的学习方式应以活动和游戏为主,即“做”中学。
这样的教学使学生通过动手操作、活动体验等亲身“做”的过程,感受到数学强大的吸引力和无穷的魅力,从而强化了学习兴趣,愿意主动参与学习活动,不断去发现、探究、应用数学知识,发展了思维,提高了学习能力。
3、体验成功,树立信心
对任何人来说,受到肯定和获得成功的体验都是一种巨大的力量,特别是低年级学生,老师的一句表扬就可能激起他产生学好数学的强烈欲望。要使学生获得成功,教师必须设计好探索数学知识的台阶,循序渐进地组织教学活动。
只要教师用心去做,就能使不同层次的同学都能获得经过自己艰苦探索,掌握数学知识后的愉快情绪体验,使他们感受到自己的价值所在,从而得到心理上的满足,激励他们积极参与学习活动,充分发挥自己的潜力,树立自信心,增强克服困难的勇气和毅力。
总之,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每个学生都期望自己获得成功,期望感觉到自己智慧的力量,体验到成功的喜悦。教师要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要善于激发和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要让学生有自主学习的时间和空间,使学生体会到自己就是学习活动的发现者、研究者和探索者,才能有效地激发学生主动参与学习活动,真正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切实有效地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附件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
    版权所有:江苏省常州武进湟里中心小学┋ 联系电话:0519-83348221┋ 传真:0519-83341021
    备案序号:苏ICP备05079923号 技术支持: 常州万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