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月小结1
苏联教育学学家赞可夫曾经说过:“教学法一旦触及学生的情绪和意志领域,触及学生的精神需要,便能发挥其高度的有效作用。”数学教学逻辑性强,过于抽象,脱离了具体实际生活。在低年级数学教学活动中,不仅要考虑数学学科自身的特点,还要遵循低年级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让课堂教学更贴近孩子,才能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以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创设生动有趣、直观形象的情景,才能使学生感到数学是可亲可近的,才能让课堂教学更贴近孩子,教师的教学就会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情景教学有着“形真”、“情切”、“意远”、“理蕴”的特点,因而在实际运用于数学教学过程中范围很广,方式和途径也很多。
新课程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现实的情景中去学习数学。创设一种模拟生活的情景,在不知不觉中展开对数学问题的探索。例如:在教学“几”和“第几”时,我引导学生联系实际生活,说一说自己家的门牌号,再说住几楼,第几室等一系列问题,激起了学生的求知欲。而后再引到教学内容中来,学生学习兴趣高涨。在这一创设的学生熟悉的情景中,一方面学生主动学习了新知,另一方面还学会了应用,感受到生活中到处都有数学,并从中感受数学知识的魅力。
爱“玩”可谓是孩子们的天性,抓住低年级小朋友爱动、爱玩的特点,体现“寓教于乐”的优势,在教学“认位置”时,我设计了两组游戏:一组是拍手游戏,按照老师的口令,学生在身体不同的方位击掌;还有一组是学生根据口令指出身体各部分位置的游戏。这两组游戏的安排很好地吸引了全班小朋友的参与,课堂气氛轻松、活跃,学生兴趣盎然。在创设的游戏情景中,学生动手、动脑,主动性得到了发挥的同时,他们的动作协调能力、思维能力及语言表达能力也得到了训练。
开放的情景,提供的信息有较大的选择性,答案也不是唯一的,因而可能探索的问题也就相对丰富。在这样的情景中,学生想象力丰富,思路开阔,乐于表达自己的发现和见解。解决问题的创设性便能能得到充分发挥。在学习“>、<、=”时,我设计了“找朋友”的情景:出示数字卡片和“>、<” ,如:( )<5,题目一出示,学生发现可以填多种答案时,急于想把自己的想法表达出来,有效地激发了学生的思维,同时也很好地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儿童蕴藏着无限的潜能,具有极大的可塑性,教师应为儿童提供宽阔而又贴近最适宜的成长环境,以拓宽教育空间,缩短心理距离,不断实践和总结情景教学法,让学生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学习、掌握、运用新知,使我们的课堂充满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