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成果 更多>>
研究小结(钱春霞) 12-01
教学设计(钱春霞) 12-01
学期总结会 12-18
学期研究总结(臧斌)… 12-18
学期研究总结(臧斌)… 12-18
学期研究总结(臧斌)… 12-18
学期研究总结(臧斌)… 12-18
学期研究总结(臧斌)… 12-18
  中期评估 更多>>
您现在的位置: 常州市武进区湟里中心小学 >>建构清晰有效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研究>>研究成果>>个人研究小结
2月份研究小结
发布日期:2012-02-24   点击次数:    作者:蒋培华  来源:

 

以学生的认知基础促有效学习
    “
学习”不是简单的信息积累,是新旧知识、经验的相互作用而引发的知识结构的重组。现在的学生在学习新知识之前,已有了相当丰富的生活经验和实践积累。因此我们在分析教材、吃透教材同时也要分析学生、尊重学生的生活经验和知识基础,把握好学生的认知基础,在学生原有认知水平上组织及展开学习活动。只有这样我们才可以进行有效的教学活动,促进学生的有效学习。
    一、利用生活经验,激发学习热情。 
    目前,“数学问题生活化、生活问题数学化”已成为数学改革的一个重点。这就要求教师紧跟数学改革的步伐,在课堂设计中注重数学和生活的融合和连接,既要关注“数学思考”,又要关注“生活思考”。实践证明:如果教师在设计教学过程时能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巧用生活经验,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提高数学的理解能力,促进有效学习。例如现在的应用题教学,学生往往不能很好的理解题意,对于稍复杂的更是难以理解(特别是低段学生),以至于应用题解题能力低下。因此,如果我们能引导学生寻找与应用题相匹配的生活情境,将应用题编成学生喜欢的小故事进行情境教学,相信可以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二、利用数学情境,加强情感体验。
    数学情境是数学问题产生的土壤,数学情境的精心创设是学生发现和提出问题的重要前提。情境设置是否恰当,一个重要的标准,就是看学生是否“动情”。情能使人进行深刻的思考,进行沟通和联想,促成多种体验。教师应根据教学内容,创设各种不同的教学情境,使学生获得更加丰富的体验。例如在创设问题情境时,即关注学生的个人知识和直接经验,又在情境内容上富有趣味性、挑战性和探索性,学生就能在已有的认知水平基础上,通过教师的适当引导,从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形成“问题意识”,从而获得丰富的发现和提出问题的数学体验。
    三、利用情感体验,形成和谐学习氛围  
    学生对数学活动的参与程度与学习时产生的情感因素有着密切的关系。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感受、认识、情绪、态度等的交流,以及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评价、欣赏等内容的交流,都涉及到学生的情感体验。教学中,教师应该充分考虑这些因素,尊重学生、爱护学生,关心学生,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构建宽松、民主、和谐的学习气氛,从而让学生有效地学习。例如在教学完“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百分之几”的应用题时,可以设计这样一个课堂结尾:首先进行了表扬,接着提问:我们全班有多少人?下面请发言过的同学举手,发言过的学生占全班人数的百分之几?那么没有发言的呢?请第一个发言的学生站起来,他占了全班人数的百分之几?占小组人数的几分之几?占全年级人数的几分之几?同样是这位学生,为什么百分数会发生变化呢?这样的结尾寓知识性、趣味性、人文性于一体,又很好的巩固了学生所学的“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百分之几”的应用题,对难点单位“1”的判断认识再次提高。整个课堂充满了人性的关怀,学生情感体验的丰富性不言而喻,学习的效果也大大提高。
    只有正确把握住学生的数学认知基础,有效的加以利用,才能引导学生进行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使数学课堂真正彰显生命的活力,把孩子们引领到我们真正想让他们去的地方。
 

 

附件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
    版权所有:江苏省常州武进湟里中心小学┋ 联系电话:0519-83348221┋ 传真:0519-83341021
    备案序号:苏ICP备05079923号 技术支持: 常州万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