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月围绕教学板块的清晰有效、丰富学生的数学话语系统展开研究。本月实验课为《认识整十数》,这节课教学教材24—26页。10根小棒捆成1捆表示1个十,2个十是20,这节课在此基础上,认识整十数和一百。这部分内容的学习为以后教学整十数加、减整十数和认识几十几打基础。教材分成两段。第一段直观认识整十数和一百,教学计数单位“十”与“百”。通过3捆三十枝,6捆是六十枝,认识整十数,巩固并发展学生对“十”的认识。然后通过一十一十地从十数到一百,引进计数单位“百”,并揭示计数单位“十”与“百”之间的进率。第二段教学写、读整十数和一百。先用计数器上的珠子表示数,再对照计数器上的珠写数,教学这些数的组成,并认读写出的整十数,还教学了个位、十位和百位及数位顺序。
这节课我从学生原有的认数知识体系出发,先让孩子一个一个数,总结“十个一就是一个十”,再认识“几个十就是几十”,为学生学习整十数、“十个十就是一个百”打下基础,也让学生经历了完成的知识体系建构过程,让学生把今天的学习内容放在认数的整体认知中学习,防止将系统内的各个知识点隔离。
另外,本课还涉及数学话语系统中的专用词汇“每”,考虑到学生是第一次接触这个词,而且这个词是学生学习乘法的基础,因此在课堂中我将“每”进行诠释,即这捆小棒有10根,那捆小棒有10根,大家都是10根,就可以说“每捆小棒有10根”。但本节课对“每”这个词的重要性还没有很好的突出,改进意见:1、将“每”用特大号字体标出,冲击学生的视觉,加深学生的印象。2、举反例,如果有1捆小棒不是10根,就不能说每捆小棒有10根。3、在练习中将“每”的含义内化,如想想做做第1题,可以让学生一串一串数一数有几颗珠子,都是10颗,总结“每串珠子有10颗”,第2题也可以这样练习,加深学生的理解,让学生感受到“每”这个词的重要性。
第三,本课的教学结构还不够清晰,第一板块主要是数、读,第二板块主要是写。第一板块中数的还不够,没有将“十个十个数”让每个学生都数的熟练,想想做做第2题涉及写得内容,不应该放在第一板块中教学。想想做做第3题对于学生各方面的协调能力有较高的要求,放在第一板块教学冲淡了这部分核心价值的体现。同时对于第一板块中“几个十就是几十”的认知可以放到第二板块强化,用一节课的时间去巩固,放在第一板块中多加练习导致时间分配的不合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