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推进,小学数学课堂逐步实现了从“传递中心”的教学向“对话中心”的教学转变,从“记忆型教学文化”向“思维型教学文化”的转变。
教学过程体现知识的形成过程,并让学生经历这一过程的教学理念已成为广大教师的共识并有意识地落实在教学实践中,广大教师通过让学生动手实践、活动讨论、合作交流等多中学习方式,经历体验数学学习过程。我们都知道数学基础知识与数学思想方法是新教材体系的两条主线。数学基础知识是明线,写在教材里;数学思想方法是暗线,体现在知识的形成过程中。对于数学基础知识教师们大多能够根据教学目标扎实施教,而对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往往视而不见或者认为点破了似乎拔高了教学目标而显得遮遮羞羞。我们认为,在数学知识的形成过程中渗透数学思想方法而加以深化其实对于学生学习能力的提高具有潜移默化的促进作用。如有一教师在教学“高不变的性质”时,先是通过情景呈现板例“24÷6=4”,让学生写出商是4的算式,观察“被除数、除数和商的变化”让学生大胆提出、猜测。通过活动研究,进一步验证猜测,完善规律,最后适当应用规律。教师引导反思学习过程中就大胆地提出这节课的学习过程和方法,即:提出猜测、验证猜测、完善规律、应用规律。学生不仅对“商不变的性质“的内涵有了全面深刻的理解,更可贵的是对数学的思想方法的认识得到提升,学习能力得到不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