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成果 更多>>
研究小结(钱春霞) 12-01
教学设计(钱春霞) 12-01
学期总结会 12-18
学期研究总结(臧斌)… 12-18
学期研究总结(臧斌)… 12-18
学期研究总结(臧斌)… 12-18
学期研究总结(臧斌)… 12-18
学期研究总结(臧斌)… 12-18
  中期评估 更多>>
您现在的位置: 常州市武进区湟里中心小学 >>建构清晰有效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研究>>理论学习
教学过程体现知识的形成过程
发布日期:2012-03-28   点击次数:    作者:冯菲菲  来源:

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推进,小学数学课堂逐步实现了从“传递中心”的教学向“对话中心”的教学转变,从“记忆型教学文化”向“思维型教学文化”的转变。

教学过程体现知识的形成过程,并让学生经历这一过程的教学理念已成为广大教师的共识并有意识地落实在教学实践中,广大教师通过让学生动手实践、活动讨论、合作交流等多中学习方式,经历体验数学学习过程。我们都知道数学基础知识与数学思想方法是新教材体系的两条主线。数学基础知识是明线,写在教材里;数学思想方法是暗线,体现在知识的形成过程中。对于数学基础知识教师们大多能够根据教学目标扎实施教,而对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往往视而不见或者认为点破了似乎拔高了教学目标而显得遮遮羞羞。我们认为,在数学知识的形成过程中渗透数学思想方法而加以深化其实对于学生学习能力的提高具有潜移默化的促进作用。如有一教师在教学“高不变的性质”时,先是通过情景呈现板例“24÷6=4”,让学生写出商是4的算式,观察“被除数、除数和商的变化”让学生大胆提出、猜测。通过活动研究,进一步验证猜测,完善规律,最后适当应用规律。教师引导反思学习过程中就大胆地提出这节课的学习过程和方法,即:提出猜测、验证猜测、完善规律、应用规律。学生不仅对“商不变的性质“的内涵有了全面深刻的理解,更可贵的是对数学的思想方法的认识得到提升,学习能力得到不断发展。

      教学实践中,我们的教师往往对数学思想方法避而让之,甚至还被扣上超越目标的高帽子。在一次教研活动,执教教师在教学“6、7的认识”后安排“连线练习”,教师表达了“一一对应”呢?好象似乎触及“提高教学目标的高压线”,有一教师在教学“普通计时法与24时计时法”中始终怕提升转换的方法,归纳“加减法”的转换方法好象又会犯“教师负着”的错误,因而学生对转换方法的认识只能停留在浅层面。有一教师在教学“异分母分数加减法”时就提出谁能用某一数学方法解决这一问题?并同“曹冲称象”结合,让学生清晰地了解到转化是一种行之有效的解决问题的方法。
      小学数学中有很多的数学思想方法,在引导学生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中注重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和运用,这样无疑有助于学生数学素养的全面提升,无疑有助于学生学习能力的发展。

附件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
    版权所有:江苏省常州武进湟里中心小学┋ 联系电话:0519-83348221┋ 传真:0519-83341021
    备案序号:苏ICP备05079923号 技术支持: 常州万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