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材简析:
苏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 数学》三年级(下册)第19-20页。
在学习了年月日的知识后,利用2月份的不同天数,来引导学生学习平年、闰年的知识。
第一步发现现象,初步知道平年和闰年。第19页例题让学生同时观察2004年2月和2005年2月的月历,比较这两个2月的天数是否相等。让学生发现不同年份的2月天数不同,然后告诉他们,什么是平年、什么是闰年。
第二步同时观察从1997~2008连续十二年的2月月历,从中寻找天数的规律。教材特地把这些月历分成三行,每行是连续的四年,方便学生发现每一行的四张月历里只有一张是29天,另三张都是28天。从而明白通常每四年里有1个闰年、3个平年。教材里讲解了判断平年、闰年的一般方法,至于公历年份是整百数的,安排在底注里讲解。
第三步在“想想做做”里巩固平年、闰年的知识。第1题通过把公历年份除以4进行判断,虽然教材只教过三位数除以一位数,但学生完全能够自己进行四位数除以4的计算。第2题计算平年的全年天数,合几个星期零几天,结合计算再次温习前面学习的年、月、日知识。教学时还可以让学生说一说闰年全年有多少天以及怎样算的,再次清晰地认识平年与闰年。第4题回答并解释一种比较特殊的生日现象,巩固连续四年里一般有1个闰年的知识。
第四步是“你知道吗”,引导学生通过课外阅读了解为什么通常每四年有1个闰年的原因。
本课的教学重点是掌握判断某一年份是平年,还是闰年的方法。教学难点是对公历的年份是整百的年份时是平年还是闰年的判断。让学生知道公历年份是4的倍数的一般是闰年;整百年份必须是400的倍数才是闰年。要根据是否有余数来判断。
教学平年和闰年的知识时,可以通过比较2004和2005年的2月各有多少天,让学生思考:“每年2月的天数是不是都相同?”然后说明2月份只有28天的这一年叫平年,有29天的这一年叫闰年。接着,通过观察1997-2008年2月的天数,引导学生去发现平年、闰年排列的一般规律。
学习目标:
1、学生经历比较、归纳的过程,知道平年、闰年及季度;记住平年、闰年和各季度的天数;掌握判断平年与闰年的方法。
2、学生在动手实践、自主探索的过程中,发现规律,从而提高观察概括能力。
3.学生在与同伴互相交流的过程,提高合作交流的学习能力。
5、学生了解一些宇宙天体运动规律与年、月、日关系的常识,引发对自然科学产生好奇心,激发探究的兴趣。
教学过程:
3、计算全年天数。
出示2004年二月份月历表:请计算出2004年,全年有多少天?看谁的算法简便。
提问:想一想,闰年一年有多少天,是为什么?
365+1=366(天)
让学生计算平年或闰年全年的天数,既加深对平年、闰年的理解,又在交流计算方法的过程中优化计算的策略。
4、判断平年、闰年。
①谈话:如果要知道某一年是平年还是闰年,可以怎样判断呢?
②学习判断方法:
这里面有窍门,你们想知道吗?下面我们共同来发现。
A、 出示1997——2008年各年二月份总表。
B、 观察:哪几年是闰年?
C、 提问:你发现了什么?
那闰年年份与4有什么关系呢?
引导学生观察1997-2008年2月的天数,去发现平年和闰年的排列规律。
D、分组计算:
一组:1996÷4 二组:2004÷4 三组:2008÷4 四组:1900÷4
E、交流结果:
提问:一、二、三组的计算结果有余数吗?
这也就是说闰年的年份正好是4的倍数。所以,要判断这一年是平年还是闰年,就看这一年的年份数是不是4的倍数。一般情况下,如果是4的倍数这一年就是闰年,不是4的倍数这一年就一定是平年。
F、理解“一般”和“必须”。
提问:第四组,计算结果有余数吗?
出示1900年年历表,同学们看一看这一年是不是闰年,这是一种特殊情况,所以刚才我说一般情况下,年份数字是4的倍数,这一年就是闰年,可是,当年份数字是整百数的时候,年份数字要把末尾的两个零去掉再去被4除,如果结果没有余数,那证明这一年才是闰年,否则是平年。
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过程中重要的学习方式。设计两次自主探索活动,让学生在观察、比较、归纳、交流等活动中自主建构属于自己的数学知识,感受数学问题的趣味性和挑战性,提高了学生的思维水平和实践能力。
5、小小知识窗:(闰年的产生)
你知道吗?我们居住的地球总是绕着太阳旋转的。地球绕太阳转一圈需要365天5时48分46秒。为了方便,将一年定为365天,叫做平年。这样,每过4年差不多就要多出1天来,把这1天加在2月里,这一年就有366天,叫做闰年。
教学时要引导学生阅读本页教材的脚注,理解“通常”和“一般”的含义,知道公历年份是4的倍数的一般是闰年,但公历年份是整百数的,必须是400的倍数,才是闰年。然后可以让学生学生尝试判断平年和闰年。
三、巩固练习(完成目标4、5)
1、“想想做做”1
学生通过计算判断1997、1999、2008年份是平年还是闰年。
2、“想想做做”2、3、5
学生算一算,说一说。
第5题可以先指名读题,让学生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组织学生全班交流。提问:现在知道小明弟弟的生日问题是怎么回事了吗?
3、“想想做做”4
学生先进行计算,,并提醒:计算时要先想一想今年是平年还是闰年,正确判断出2月份的天数,再计算第一季度的天数。
补充:一年有( )个季度,每个季度都有( )个月,平年第一季度有( )天,闰年第一季度有( )天。第( )季度和第( )季度的天数相同。
过渡:一年有四个季度和通常所说的一年四季,即春夏秋冬不是一回事。一年中的四个季度如何划分非常明确,而春夏秋冬四季的划分,全国各地由于地理位置不同差别很大,四季的长短和起止时间各不相同。气象部门提出了春夏秋冬四季划分的标准,大家可以阅读第21页你知道吗?了解有关的信息。
学生运用已学知识完成课本练习,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提高自己分析、思考的能力。
4、自学“你知道吗?”
学以致用是数学学习的最终归属。学生在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能够逐步体会数学的应用价值,感受经历数学活动过程中的乐趣。同时在这一过程中,还能不断地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培养和发展自己的实践能力。
四、课堂小结:
同学们,这节课我们解决了哪些问题?为什么有的年份有365天,而有的年份有366天呢?如何判断某一年是平年还是闰年?
作业设计:
一、填空。(完成目标1)
(1)平年一年有( )日,其中二月份有( )日;闰年一年有( )日,其中二月份有( )日。
(2)闰年上半年有( )日,下半年有( )日。
(3)第( )季度和第( )季度的天数都是92天。
(4)巴蜀学校创建于1933年10月,到今年10月是她( )岁的生日。
(5)某厂今年第一季度产值是1812万元,平均每月是( )万元。
2、判断。(完成目标1)
(1) 每年都是366天。 ( )
(2) 除了二月外,四、六、八、九、十一月,每月都是30日。 ( )
(3) 9时就是晚上21时。 ( )
(4) 小明出生于1999年2月29日。 ( )
3、应用题。(完成目标1、4、5)
爷爷过生日那天对孙子说:“我只过了十八个生日。”你知道这是为什么吗?爷爷今年应该是多大年纪?
一、复习引入新知(完成目标1)
提问:一年中有几个月?哪几个月是大月?哪几个月是小月?大月每月有多少天?小月每月有多少天?
二、设疑激趣
谈话:前不久,小明碰到了这样一个问题,同学们想知道吗?小明有一个非常可爱的弟弟,他是2004年出生的,再过几天就满一周岁了,全家人都在为弟弟准备过生日呢,小明也为弟弟买了一份生日礼物,准备在弟弟生日钠天送给他。可2005年的年历上怎么没有弟弟的生日呢?同学们,你们知道这是怎么回事吗?
把生活中这种现实材料作为问题情境导入新课,能够充分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使学生迅速投入到学习中来。
以学生感兴趣的现实材料为认知背景导入新课,能够充分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引发他们主动探究的欲望。
三、探究新知(完成目标1、2、3)
1、认识平年、闰年:一年中哪个月的天数是不固定的?
2、出示2004年、2005年二月份月历:当二月是28天时,这一年就是平年,当二月是29天时,这一年就是闰年。
4、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验日常生活与数学知识是密切相关的,养成数学应用的意识和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