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成果 更多>>
研究小结(钱春霞) 12-01
教学设计(钱春霞) 12-01
学期总结会 12-18
学期研究总结(臧斌)… 12-18
学期研究总结(臧斌)… 12-18
学期研究总结(臧斌)… 12-18
学期研究总结(臧斌)… 12-18
学期研究总结(臧斌)… 12-18
  中期评估 更多>>
您现在的位置: 常州市武进区湟里中心小学 >>建构清晰有效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研究>>研究动态>>活动记录
四月份研究课教案《认识千米》
发布日期:2012-04-25   点击次数:    作者:蒋钘  来源:

 

“认识千米”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苏教版三年级下册P44~P46
 
教学目标
1.     在具体的生活情景中,感知千米的含义,初步建立1千米的长度观念。
2.     知道1千米=1000米,并能进行千米和米之间简单的单位换算。
3.     体会生活与数学的紧密联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获得积极的数学情感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
初步建立1千米的长度观念,知道1千米=1000米,会进行简单的单位换算。
教学难点
建立1千米的长度观念。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课前让学生体验100米的长度。
学情分析
学生已经学习了长度单位米、分米、厘米和毫米的基础上,继续学习长度单位认识千米。由于千米是一个最大的长度单位,比较不容易感知1千米的长度,学生获得对1千米长度观念的认识也就显得尤为重要了,也是学习的难点。
课时安排
 三年级数学下册第六单元第一课时
教学手段
     教学前:需要学生去100操场的跑道上走一走,记录走100大约需要走几步,大约需要用多长时间。
1.教学中,加强学生的体验,学生在具体的生活情景中感悟知识。先复习和巩固学生原有的知识经验(已经学习过的长度单位),在此基础上,借助米这个长度单位来帮助学生理解,在测量一些较大的路程需要一个更大的长度单位,从而引出千米。
2.在认识千米时候,需要学生比划1有多长,留下深刻印象,从而去想象10有多长,利用一根10长的绳子,帮助学生形成对10长度的一个概念的理解。借助10想象:2105101010有多长。
3.利用生活中学生熟悉的路程理解100有多长。从而想象10100有多长,借助学生熟悉的操场跑道,理解1千米有多长。
4.用各种方法来帮助学生感觉1千米的长度:1千米需要走多少步;1千米需要走多长时间;生活中的1千米,是从太原火车站到五一广场的距离大约是1千米
5.注意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板书设计

 

认识千米
 
1千米=1000

1000

 

 
10
 
10
 
10
 
 

 


毫米——厘米——分米——米——千米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师:同学们,我们刚才在估计的时候用了哪个长度单位?
学生可能回答:米   (板书:“米”)
师:我们还学过哪些长度单位呢?
学生可能回答:分米、厘米、毫米   (板书:分米、厘米、毫米)
师:你们知道这么多的长度单位,那老师来考考你,好吗?你能比划出一毫米有多长吗?
学生可能回答:一个指甲盖的厚度
师:一厘米呢?
学生可能回答:一个食指的宽度
师:一分米呢?
学生可能回答:一的长度大约是一分米
师:一米呢?
学生可能回答:伸开双臂一庹的长度就是一米。
师:你们真了不起,能借助身体语言记住这些长度单位。
师:一条笔直的公路全长是130000米,你感觉怎么样?
学生可能回答:太长了
师:如果用千米来做单位,这条公路全长是130千米,相比较而言,哪一个长度单位更合适呢?
学生可能回答:千米
师:今天我们就一起来认识“千米”。(板书课题)
二、探究新知
师:有关“千米”你想知道些什么呢?
学生可能回答:1千米有多长?
“千米”一般用在什么地方?
1千米等于多少米?
(师随机板书:用在哪?进率?有多长?)
师:看来你们都是会学习的孩子,因为爱提问题的孩子才是会学习的孩子。今天我们就围绕你们提出的问题进行学习。
(一)初步感知“千米”
老师拍下了几个镜头,我们一起来看看。(出示图片,配音)
师:看了之后,千米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
学生可能回答:“千米”很长
师:的确,“千米”是一个很大的长度单位。
生活当中你在哪见过“千米”呢?
学生可能回答:高速公路上,大桥上……
小结:计量路程或测量铁路、公路、河流的长度,通常用“千米”作单位。
(二)认识“1千米”
1、师:1千米究竟有多长?你想知道吗?
学生可能回答:想
师:(播放门口的那条路)这是那里?
学生可能回答:校门口
师:对,就是我们学校门前的这条路,我们上学的必经之路,也是我们大家最熟悉的一条路,你知道它有多长吗?
学生可能回答:随意猜想
师:赵老师很佩服你的大胆猜测。
师:究竟是多长呢?赵老师来告诉大家吧,从校门口到西面的丁字路口大约是100米,同样,从校门口到东面的十字路口也大约是100米。那也就是这条路长大约是…
学生可能回答:200米
师:和你刚才的猜测比,怎样?
学生可能回答:太大了
师:你能想起门前的这条路吗?闭上眼睛想一想,那就是200米长。
学生可能回答:和老师一起想想。
师:记到脑子里了吗?
2、师:赵老师前几天都这里来的时候看到了一件很有意思的事情,就把它拍了下来,我们一起来看看。好吗?
(师一边播放录象一边讲解)
师:看到屏幕上那个黑点了吗,那是一个滑旱冰的学生,看,他从东面的丁字路口出发,走到校门口,走了多长?
学生可能回答:100米
师:看他经过校门口,又一直往西走,走到西面的路口,一共走了多少米?
学生可能回答:200米
师:他从东面一直走到西面是1个200米。我们来看看他一共要走多长,看他返回来了,沿着刚才走的那条路往回返,走到校门口,再继续往东,回到刚才的起点,走了()个200米了?
学生可能回答:走了2个200米,也就是400米。
师:那我们看看,他还走吗?他又从东口出发了,来到校门口,一直走到了西口,现在一共走了( )个200米了。
学生可能回答:3个200米,就是600米
师:他是一个酷爱滑旱冰的孩子,他那天就是穿着妈妈给买的新旱冰鞋专门来练习的,看他又出发了,走到东口,一共走了( )个200米
学生可能回答:4个200米,就是800米
师:已经走了这么长了,他还没有停下来,看来要想技术好,的确是要下功夫来练习的。他已经走了4个200米了,他还在走,哦,停下来了,他一共走了(   )个200米
学生可能回答:5个200米,就是1000米
师:是啊,他为了练好自己的技术在这条长200米的路上,走了5趟,我们一起来回顾一下他刚才走的这个过程。(他从东面的路口往西走,走到校门口,再一直往前走,走到西口,走了1个200米;再返回来回到起点,是2个200米;出发走到西口,3个200米,再回来,4个200米;再从起点走到西口,正好是5个200米,也就是1000米)
你能把他刚才走的长度记下来吗?写在纸上
学生可能回答:记下来
(请两个学生板书)
师:他们俩写出来的表示的长度一样吗?
学生可能回答:一样
师:那它们之间就可以用“=”来连接了。
师:观察两边有什么不同?
学生可能回答:单位不同,左边的单位是千米,右边的单位是米
师:看的很认真!左边是1个千米,右边是1000个1米。你能把这不同读出来吗?
学生可能回答:读
师:你可真有办法,你听出来他的方法了吗?
学生可能回答:在数字和单位之间停顿一下。
师:谁还能来读读,我们一起来读一读
那4千米等于多少呢?
学生可能回答:读完整,抢答
小结:千米与米之间的进率是1000,而我们以前学过的相邻的两个长度单位之间的进率是10,看来千米比米要大得多,1000个1米才是1千米呢。
(三)感受、体会“1千米”
1、 师:刚才我们知道了5个200米,就是1千米,那我们一开始上课时,估出来我们教室的宽约是10米,要( )个10米才是1千米呢?
学生可能回答:100个
师:100个教室连起来才是1千米,想一想,100个教室连起来那将会多壮观呀!
你伸开双臂大约是1米,( )个1米才是1千米呢?
学生可能回答:1000个
师:1000个学生伸开双臂拉起手来才是1千米,想一想,我们1000个人手拉手,一字排开,操场上一圈能站下吗?校门口那条路能站下吗?
学生可能回答:不行
师:那你想知道要是从校门口出发,我们这么多人拉起手来,能走到那吗?
学生可能回答:想
2、 师:那你跟着赵老师的镜头我们一起来看看。(播放录象)准备好了吗?
师:赵老师从校门口出发,向东走,走到头,右拐,上了迎泽大街,一直往西走,经过省委,到了迎泽桥头,看,我停下来了,大约走了1千米,我数了数,这1千米我大约走了2000步。想想,我们会排那么长呢!
师:赵老师还发现:从校门口出发,向西走,到丁字路口,右拐,出去到水西关南街,上了桃园北路,一直往北走,到桃园小学的门口,也大约是1千米,这1千米我是计时的,走1千米大约是12分钟。
师:知道1千米有多远了吗?你能估一估,你身边从那到那大约是1千米?
师:你怎么知道的?
学生可能回答:我大约走了15分钟
师:你真是个活学活用的孩子,刚学了的知识就用上了。
3、你知道吗?
从火车站到天龙大约有3千米
迎泽大街东起火车站,西到南寒西站,全长10千米
从太原火车站到晋祠公园大约是30千米
师:学到这里,你有什么收获?
学生可能回答:1千米很长,千米比米大得多……
小结:我们认识了“千米”这个新的长度单位,知道了1千米等于1000米,了解了1千米有多长。看来大家的收获还不小,我们学习数学就是为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就用你学到的知识,来解决一些问题吧。
三、巩固应用
1.师:赵老师所在学校操场,200米一圈的跑道,思考1千米需要跑几圈?
2.小华学校操场,400米一圈的跑道,跑5圈,跑了多少米,又是多少千米?
3.简单的单位换算
4千米=   )米
3000=   )千米
9千米=(   )
6000=   )千米
学生独立完成,集体汇报,再读算式,同桌互相交流。
4.填上合适的长度单位
天安门城楼高约35( )
南京长江大桥长约7( )
沪宁高速公路全长约是274( )
这艘轮船的船体长约是125( )
四、全课总结
小结:今天我们又认识了哪个新朋友?(千米),我们一共学习了五个长度单位,分别是毫米、厘米、分米、米、千米,体会之间的区别与联系。
五、拓展延伸
资料显示:步行每小时5千米;骑自行车每小时15千米;做公交车每小时30千米以及轿车的行使速度,估计一下你家里学校大约有几千米?获得答案的同学,与老师和同学一起分享!
 
 
 
 
 
 
 
 
 
    
“认识千米”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苏教版三年级下册P44~P46
 
教学目标
1.     在具体的生活情景中,感知千米的含义,初步建立1千米的长度观念。
2.     知道1千米=1000米,并能进行千米和米之间简单的单位换算。
3.     体会生活与数学的紧密联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获得积极的数学情感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
初步建立1千米的长度观念,知道1千米=1000米,会进行简单的单位换算。
教学难点
建立1千米的长度观念。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课前让学生体验100米的长度。
学情分析
学生已经学习了长度单位米、分米、厘米和毫米的基础上,继续学习长度单位认识千米。由于千米是一个最大的长度单位,比较不容易感知1千米的长度,学生获得对1千米长度观念的认识也就显得尤为重要了,也是学习的难点。
课时安排
 三年级数学下册第六单元第一课时
教学手段
     教学前:需要学生去100操场的跑道上走一走,记录走100米大约需要走几步,大约需要用多长时间。
1.教学中,加强学生的体验,学生在具体的生活情景中感悟知识。先复习和巩固学生原有的知识经验(已经学习过的长度单位),在此基础上,借助米这个长度单位来帮助学生理解,在测量一些较大的路程需要一个更大的长度单位,从而引出千米。
2.在认识千米时候,需要学生比划1有多长,留下深刻印象,从而去想象10有多长,利用一根10长的绳子,帮助学生形成对10长度的一个概念的理解。借助10想象:2105101010米有多长。
3.利用生活中学生熟悉的路程理解100有多长。从而想象10100有多长,借助学生熟悉的操场跑道,理解1千米有多长。
4.用各种方法来帮助学生感觉1千米的长度:1千米需要走多少步;1千米需要走多长时间;生活中的1千米,是从太原火车站到五一广场的距离大约是1千米。
5.注意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师:同学们,我们刚才在估计的时候用了哪个长度单位?
学生可能回答:米   (板书:“米”)
师:我们还学过哪些长度单位呢?
学生可能回答:分米、厘米、毫米   (板书:分米、厘米、毫米)
师:你们知道这么多的长度单位,那老师来考考你,好吗?你能比划出一毫米有多长吗?
学生可能回答:一个指甲盖的厚度
师:一厘米呢?
学生可能回答:一个食指的宽度
师:一分米呢?
学生可能回答:一拃的长度大约是一分米
师:一米呢?
学生可能回答:伸开双臂一庹的长度就是一米。
师:你们真了不起,能借助身体语言记住这些长度单位。
师:一条笔直的公路全长是130000米,你感觉怎么样?
学生可能回答:太长了
师:如果用千米来做单位,这条公路全长是130千米,相比较而言,哪一个长度单位更合适呢?
学生可能回答:千米
师:今天我们就一起来认识“千米”。(板书课题)
二、探究新知
师:有关“千米”你想知道些什么呢?
学生可能回答:1千米有多长?
“千米”一般用在什么地方?
1千米等于多少米?
(师随机板书:用在哪?进率?有多长?)
师:看来你们都是会学习的孩子,因为爱提问题的孩子才是会学习的孩子。今天我们就围绕你们提出的问题进行学习。
(一)初步感知“千米”
老师拍下了几个镜头,我们一起来看看。(出示图片,配音)
师:看了之后,千米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
学生可能回答:“千米”很长
师:的确,“千米”是一个很大的长度单位。
生活当中你在哪见过“千米”呢?
学生可能回答:高速公路上,大桥上……
小结:计量路程或测量铁路、公路、河流的长度,通常用“千米”作单位。
(二)认识“1千米”
1、师:1千米究竟有多长?你想知道吗?
学生可能回答:想
师:(播放门口的那条路)这是那里?
学生可能回答:校门口
师:对,就是我们学校门前的这条路,我们上学的必经之路,也是我们大家最熟悉的一条路,你知道它有多长吗?
学生可能回答:随意猜想
师:赵老师很佩服你的大胆猜测。
师:究竟是多长呢?赵老师来告诉大家吧,从校门口到西面的丁字路口大约是100米,同样,从校门口到东面的十字路口也大约是100米。那也就是这条路长大约是…
学生可能回答:200米
师:和你刚才的猜测比,怎样?
学生可能回答:太大了
师:你能想起门前的这条路吗?闭上眼睛想一想,那就是200米长。
学生可能回答:和老师一起想想。
师:记到脑子里了吗?
2、师:赵老师前几天都这里来的时候看到了一件很有意思的事情,就把它拍了下来,我们一起来看看。好吗?
(师一边播放录象一边讲解)
师:看到屏幕上那个黑点了吗,那是一个滑旱冰的学生,看,他从东面的丁字路口出发,走到校门口,走了多长?
学生可能回答:100米
师:看他经过校门口,又一直往西走,走到西面的路口,一共走了多少米?
学生可能回答:200米
师:他从东面一直走到西面是1个200米。我们来看看他一共要走多长,看他返回来了,沿着刚才走的那条路往回返,走到校门口,再继续往东,回到刚才的起点,走了()个200米了?
学生可能回答:走了2个200米,也就是400米。
师:那我们看看,他还走吗?他又从东口出发了,来到校门口,一直走到了西口,现在一共走了( )个200米了。
学生可能回答:3个200米,就是600米
师:他是一个酷爱滑旱冰的孩子,他那天就是穿着妈妈给买的新旱冰鞋专门来练习的,看他又出发了,走到东口,一共走了( )个200米
学生可能回答:4个200米,就是800米
师:已经走了这么长了,他还没有停下来,看来要想技术好,的确是要下功夫来练习的。他已经走了4个200米了,他还在走,哦,停下来了,他一共走了(   )个200米
学生可能回答:5个200米,就是1000米
师:是啊,他为了练好自己的技术在这条长200米的路上,走了5趟,我们一起来回顾一下他刚才走的这个过程。(他从东面的路口往西走,走到校门口,再一直往前走,走到西口,走了1个200米;再返回来回到起点,是2个200米;出发走到西口,3个200米,再回来,4个200米;再从起点走到西口,正好是5个200米,也就是1000米)
你能把他刚才走的长度记下来吗?写在纸上
学生可能回答:记下来
(请两个学生板书)
师:他们俩写出来的表示的长度一样吗?
学生可能回答:一样
师:那它们之间就可以用“=”来连接了。
师:观察两边有什么不同?
学生可能回答:单位不同,左边的单位是千米,右边的单位是米
师:看的很认真!左边是1个千米,右边是1000个1米。你能把这不同读出来吗?
学生可能回答:读
师:你可真有办法,你听出来他的方法了吗?
学生可能回答:在数字和单位之间停顿一下。
师:谁还能来读读,我们一起来读一读
那4千米等于多少呢?
学生可能回答:读完整,抢答
小结:千米与米之间的进率是1000,而我们以前学过的相邻的两个长度单位之间的进率是10,看来千米比米要大得多,1000个1米才是1千米呢。
(三)感受、体会“1千米”
1、 师:刚才我们知道了5个200米,就是1千米,那我们一开始上课时,估出来我们教室的宽约是10米,要( )个10米才是1千米呢?
学生可能回答:100个
师:100个教室连起来才是1千米,想一想,100个教室连起来那将会多壮观呀!
你伸开双臂大约是1米,( )个1米才是1千米呢?
学生可能回答:1000个
师:1000个学生伸开双臂拉起手来才是1千米,想一想,我们1000个人手拉手,一字排开,操场上一圈能站下吗?校门口那条路能站下吗?
学生可能回答:不行
师:那你想知道要是从校门口出发,我们这么多人拉起手来,能走到那吗?
学生可能回答:想
2、 师:那你跟着赵老师的镜头我们一起来看看。(播放录象)准备好了吗?
师:赵老师从校门口出发,向东走,走到头,右拐,上了迎泽大街,一直往西走,经过省委,到了迎泽桥头,看,我停下来了,大约走了1千米,我数了数,这1千米我大约走了2000步。想想,我们会排那么长呢!
师:赵老师还发现:从校门口出发,向西走,到丁字路口,右拐,出去到水西关南街,上了桃园北路,一直往北走,到桃园小学的门口,也大约是1千米,这1千米我是计时的,走1千米大约是12分钟。
师:知道1千米有多远了吗?你能估一估,你身边从那到那大约是1千米?
师:你怎么知道的?
学生可能回答:我大约走了15分钟
师:你真是个活学活用的孩子,刚学了的知识就用上了。
3、你知道吗?
从火车站到天龙大约有3千米
迎泽大街东起火车站,西到南寒西站,全长10千米
从太原火车站到晋祠公园大约是30千米
师:学到这里,你有什么收获?
学生可能回答:1千米很长,千米比米大得多……
小结:我们认识了“千米”这个新的长度单位,知道了1千米等于1000米,了解了1千米有多长。看来大家的收获还不小,我们学习数学就是为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就用你学到的知识,来解决一些问题吧。
三、巩固应用
1.师:赵老师所在学校操场,200米一圈的跑道,思考1千米需要跑几圈?
2.小华学校操场,400米一圈的跑道,跑5圈,跑了多少米,又是多少千米?
3.简单的单位换算
4千米=(   )米
3000米=(   )千米
9千米=(   )米
6000米=(   )千米
学生独立完成,集体汇报,再读算式,同桌互相交流。
4.填上合适的长度单位
天安门城楼高约35( )
南京长江大桥长约7( )
沪宁高速公路全长约是274( )
这艘轮船的船体长约是125( )
四、全课总结
小结:今天我们又认识了哪个新朋友?(千米),我们一共学习了五个长度单位,分别是毫米、厘米、分米、米、千米,体会之间的区别与联系。
五、拓展延伸
资料显示:步行每小时5千米;骑自行车每小时15千米;做公交车每小时30千米以及轿车的行使速度,估计一下你家里学校大约有几千米?获得答案的同学,与老师和同学一起分享!

 

“认识千米”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苏教版三年级下册P44~P46
 
教学目标
1.     在具体的生活情景中,感知千米的含义,初步建立1千米的长度观念。
2.     知道1千米=1000米,并能进行千米和米之间简单的单位换算。
3.     体会生活与数学的紧密联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获得积极的数学情感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
初步建立1千米的长度观念,知道1千米=1000米,会进行简单的单位换算。
教学难点
建立1千米的长度观念。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课前让学生体验100米的长度。
学情分析
学生已经学习了长度单位米、分米、厘米和毫米的基础上,继续学习长度单位认识千米。由于千米是一个最大的长度单位,比较不容易感知1千米的长度,学生获得对1千米长度观念的认识也就显得尤为重要了,也是学习的难点。
课时安排
 三年级数学下册第六单元第一课时
教学手段
     教学前:需要学生去100操场的跑道上走一走,记录走100米大约需要走几步,大约需要用多长时间。
1.教学中,加强学生的体验,学生在具体的生活情景中感悟知识。先复习和巩固学生原有的知识经验(已经学习过的长度单位),在此基础上,借助米这个长度单位来帮助学生理解,在测量一些较大的路程需要一个更大的长度单位,从而引出千米。
2.在认识千米时候,需要学生比划1有多长,留下深刻印象,从而去想象10有多长,利用一根10长的绳子,帮助学生形成对10长度的一个概念的理解。借助10想象:2105101010米有多长。
3.利用生活中学生熟悉的路程理解100有多长。从而想象10100有多长,借助学生熟悉的操场跑道,理解1千米有多长。
4.用各种方法来帮助学生感觉1千米的长度:1千米需要走多少步;1千米需要走多长时间;生活中的1千米,是从太原火车站到五一广场的距离大约是1千米。
5.注意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板书设计

 

认识千米
 
1千米=1000

1000

 

 
 
10
 
10
 
10
 
 

 


毫米——厘米——分米——米——千米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师:同学们,我们刚才在估计的时候用了哪个长度单位?
学生可能回答:米   (板书:“米”)
师:我们还学过哪些长度单位呢?
学生可能回答:分米、厘米、毫米   (板书:分米、厘米、毫米)
师:你们知道这么多的长度单位,那老师来考考你,好吗?你能比划出一毫米有多长吗?
学生可能回答:一个指甲盖的厚度
师:一厘米呢?
学生可能回答:一个食指的宽度
师:一分米呢?
学生可能回答:一拃的长度大约是一分米
师:一米呢?
学生可能回答:伸开双臂一庹的长度就是一米。
师:你们真了不起,能借助身体语言记住这些长度单位。
师:一条笔直的公路全长是130000米,你感觉怎么样?
学生可能回答:太长了
师:如果用千米来做单位,这条公路全长是130千米,相比较而言,哪一个长度单位更合适呢?
学生可能回答:千米
师:今天我们就一起来认识“千米”。(板书课题)
二、探究新知
师:有关“千米”你想知道些什么呢?
学生可能回答:1千米有多长?
“千米”一般用在什么地方?
1千米等于多少米?
(师随机板书:用在哪?进率?有多长?)
师:看来你们都是会学习的孩子,因为爱提问题的孩子才是会学习的孩子。今天我们就围绕你们提出的问题进行学习。
(一)初步感知“千米”
老师拍下了几个镜头,我们一起来看看。(出示图片,配音)
师:看了之后,千米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
学生可能回答:“千米”很长
师:的确,“千米”是一个很大的长度单位。
生活当中你在哪见过“千米”呢?
学生可能回答:高速公路上,大桥上……
小结:计量路程或测量铁路、公路、河流的长度,通常用“千米”作单位。
(二)认识“1千米”
1、师:1千米究竟有多长?你想知道吗?
学生可能回答:想
师:(播放门口的那条路)这是那里?
学生可能回答:校门口
师:对,就是我们学校门前的这条路,我们上学的必经之路,也是我们大家最熟悉的一条路,你知道它有多长吗?
学生可能回答:随意猜想
师:赵老师很佩服你的大胆猜测。
师:究竟是多长呢?赵老师来告诉大家吧,从校门口到西面的丁字路口大约是100米,同样,从校门口到东面的十字路口也大约是100米。那也就是这条路长大约是…
学生可能回答:200米
师:和你刚才的猜测比,怎样?
学生可能回答:太大了
师:你能想起门前的这条路吗?闭上眼睛想一想,那就是200米长。
学生可能回答:和老师一起想想。
师:记到脑子里了吗?
2、师:赵老师前几天都这里来的时候看到了一件很有意思的事情,就把它拍了下来,我们一起来看看。好吗?
(师一边播放录象一边讲解)
师:看到屏幕上那个黑点了吗,那是一个滑旱冰的学生,看,他从东面的丁字路口出发,走到校门口,走了多长?
学生可能回答:100米
师:看他经过校门口,又一直往西走,走到西面的路口,一共走了多少米?
学生可能回答:200米
师:他从东面一直走到西面是1个200米。我们来看看他一共要走多长,看他返回来了,沿着刚才走的那条路往回返,走到校门口,再继续往东,回到刚才的起点,走了()个200米了?
学生可能回答:走了2个200米,也就是400米。
师:那我们看看,他还走吗?他又从东口出发了,来到校门口,一直走到了西口,现在一共走了( )个200米了。
学生可能回答:3个200米,就是600米
师:他是一个酷爱滑旱冰的孩子,他那天就是穿着妈妈给买的新旱冰鞋专门来练习的,看他又出发了,走到东口,一共走了( )个200米
学生可能回答:4个200米,就是800米
师:已经走了这么长了,他还没有停下来,看来要想技术好,的确是要下功夫来练习的。他已经走了4个200米了,他还在走,哦,停下来了,他一共走了(   )个200米
学生可能回答:5个200米,就是1000米
师:是啊,他为了练好自己的技术在这条长200米的路上,走了5趟,我们一起来回顾一下他刚才走的这个过程。(他从东面的路口往西走,走到校门口,再一直往前走,走到西口,走了1个200米;再返回来回到起点,是2个200米;出发走到西口,3个200米,再回来,4个200米;再从起点走到西口,正好是5个200米,也就是1000米)
你能把他刚才走的长度记下来吗?写在纸上
学生可能回答:记下来
(请两个学生板书)
师:他们俩写出来的表示的长度一样吗?
学生可能回答:一样
师:那它们之间就可以用“=”来连接了。
师:观察两边有什么不同?
学生可能回答:单位不同,左边的单位是千米,右边的单位是米
师:看的很认真!左边是1个千米,右边是1000个1米。你能把这不同读出来吗?
学生可能回答:读
师:你可真有办法,你听出来他的方法了吗?
学生可能回答:在数字和单位之间停顿一下。
师:谁还能来读读,我们一起来读一读
那4千米等于多少呢?
学生可能回答:读完整,抢答
小结:千米与米之间的进率是1000,而我们以前学过的相邻的两个长度单位之间的进率是10,看来千米比米要大得多,1000个1米才是1千米呢。
(三)感受、体会“1千米”
1、 师:刚才我们知道了5个200米,就是1千米,那我们一开始上课时,估出来我们教室的宽约是10米,要( )个10米才是1千米呢?
学生可能回答:100个
师:100个教室连起来才是1千米,想一想,100个教室连起来那将会多壮观呀!
你伸开双臂大约是1米,( )个1米才是1千米呢?
学生可能回答:1000个
师:1000个学生伸开双臂拉起手来才是1千米,想一想,我们1000个人手拉手,一字排开,操场上一圈能站下吗?校门口那条路能站下吗?
学生可能回答:不行
师:那你想知道要是从校门口出发,我们这么多人拉起手来,能走到那吗?
学生可能回答:想
2、 师:那你跟着赵老师的镜头我们一起来看看。(播放录象)准备好了吗?
师:赵老师从校门口出发,向东走,走到头,右拐,上了迎泽大街,一直往西走,经过省委,到了迎泽桥头,看,我停下来了,大约走了1千米,我数了数,这1千米我大约走了2000步。想想,我们会排那么长呢!
师:赵老师还发现:从校门口出发,向西走,到丁字路口,右拐,出去到水西关南街,上了桃园北路,一直往北走,到桃园小学的门口,也大约是1千米,这1千米我是计时的,走1千米大约是12分钟。
师:知道1千米有多远了吗?你能估一估,你身边从那到那大约是1千米?
师:你怎么知道的?
学生可能回答:我大约走了15分钟
师:你真是个活学活用的孩子,刚学了的知识就用上了。
3、你知道吗?
从火车站到天龙大约有3千米
迎泽大街东起火车站,西到南寒西站,全长10千米
从太原火车站到晋祠公园大约是30千米
师:学到这里,你有什么收获?
学生可能回答:1千米很长,千米比米大得多……
小结:我们认识了“千米”这个新的长度单位,知道了1千米等于1000米,了解了1千米有多长。看来大家的收获还不小,我们学习数学就是为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就用你学到的知识,来解决一些问题吧。
三、巩固应用
1.师:赵老师所在学校操场,200米一圈的跑道,思考1千米需要跑几圈?
2.小华学校操场,400米一圈的跑道,跑5圈,跑了多少米,又是多少千米?
3.简单的单位换算
4千米=(   )米
3000米=(   )千米
9千米=(   )米
6000米=(   )千米
学生独立完成,集体汇报,再读算式,同桌互相交流。
4.填上合适的长度单位
天安门城楼高约35( )
南京长江大桥长约7( )
沪宁高速公路全长约是274( )
这艘轮船的船体长约是125( )
四、全课总结
小结:今天我们又认识了哪个新朋友?(千米),我们一共学习了五个长度单位,分别是毫米、厘米、分米、米、千米,体会之间的区别与联系。
五、拓展延伸
资料显示:步行每小时5千米;骑自行车每小时15千米;做公交车每小时30千米以及轿车的行使速度,估计一下你家里学校大约有几千米?获得答案的同学,与老师和同学一起分享!
 
 
 
 
 
 
 
 
 
    
附件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
    版权所有:江苏省常州武进湟里中心小学┋ 联系电话:0519-83348221┋ 传真:0519-83341021
    备案序号:苏ICP备05079923号 技术支持: 常州万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