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握提问层次,注重多种教学方法的综合运用
课堂提问,要有利于学生思维逻辑性的培养,就要让学生把自己的思考过程有条有理地说出来。例如,教学”“厘米、毫米的认识”时,在学生明白1厘米=10毫米后,让学生说出:2厘米8毫米等于多少毫米?当学生正确回答后,不能停留在这一步,而是进一步追问:2厘米8毫米等于28毫米,你是怎样计算出来的呢?学生通过更深一步的思考,进一步重现了计算过程与思考方法,通过有条理的表述,使学生思维的逻辑性得到了进一步的锻炼,自然学生的思维能力就得到了更深层的发展。
一堂数学课的成功,其中一个重要因素就是教师设计的几个有层次、有深度、有生成,能激发学生积极思考的数学问题。它能引发学生讲出一些“清晰而生动”的观点、能激活学生的想象力、唤醒学生的思考力。例如,教学行程问题时,教师先引导学生谈话,问:“一个人、一辆车或一个物体,运动时的情形与结果,我们已经学习过了,生活中也常见。那么两个人、两辆车或两个物体运动的情形与结果有谁知道吗?”针对学生凌乱的回答,教师说:“情形与结果比较多,那么哪两位同学愿意到讲台前演示给全班学生看看。”接着学生演示,全体同学领悟与掌握了“同时(不同时)、相向(相背)、相遇(相离、交叉走过“)等的含义。随后出示尝试题让学生尝试解答,再通过师生的合作,交流,讲解,学生轻松解决实际问题。这里教师综合运用了谈话法、演示法、尝试法等教学方法,使学生在真实的情境中轻松地学习解答行程问题。
教学方法是实现教学目的,完成教学任务的关键。它是将教材的知识结构内化为学生头脑中的认知结构,培养学生能力,发展智力,培养学生学习态度、意志、情感,进行思想教育的重要手段。正如国外一位教育家所指出的那样:“选择对一节课最有效的教学方法,是教学过程最优化的核心问题之一。”巴班斯基说得好:“有关最优化地综合运用各种方法的概念永远是具体的(不是包罗万象的)。那些对于一些条件来说是成功的、有效的方法,在另一些条件、另一专题、另一种学习形式来说就可能是不适用的。”教师对合理地、适当地和有效地把各种方法加以结合,以便更好地、更快地完成某一任务的多样性和可能性了解得越丰富,综合选择方法就会越成功、越活跃、越有效。
教学方法是实现教学目的,完成教学任务的关键。它是将教材的知识结构内化为学生头脑中的认知结构,培养学生能力,发展智力,培养学生学习态度、意志、情感,进行思想教育的重要手段。正如国外一位教育家所指出的那样:“选择对一节课最有效的教学方法,是教学过程最优化的核心问题之一。”巴班斯基说得好:“有关最优化地综合运用各种方法的概念永远是具体的(不是包罗万象的)。那些对于一些条件来说是成功的、有效的方法,在另一些条件、另一专题、另一种学习形式来说就可能是不适用的。”教师对合理地、适当地和有效地把各种方法加以结合,以便更好地、更快地完成某一任务的多样性和可能性了解得越丰富,综合选择方法就会越成功、越活跃、越有效。
学习心得:在我们的教学中必须十分注意两种倾向:一种是单纯地传授知识,忽视过程与探索;另一种是片面地注重过程与探索,忽视知识的传授。两者都是我们在教学工作中应该避免的,都是不完整的。一堂课既要落实知识点,又要讲究方法方式、引导探究,还要注重情感体验,单方面地突出一头都将会造成学生知识获得与能力形成上的偏差,都是低效的。因此课堂教学中如何把握好探究性学习、过程性学习的“度”,把握好知识的传授、能力的培养与过程的经历的度,把握好教师的主导和学生的主体的度,把握好班级授课和个体探究的度,从而做到知识的传授与过程的探究有机统一,应作为新课改背景下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又一重点去理解、实践和把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