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成果 更多>>
研究小结(钱春霞) 12-01
教学设计(钱春霞) 12-01
学期总结会 12-18
学期研究总结(臧斌)… 12-18
学期研究总结(臧斌)… 12-18
学期研究总结(臧斌)… 12-18
学期研究总结(臧斌)… 12-18
学期研究总结(臧斌)… 12-18
  中期评估 更多>>
您现在的位置: 常州市武进区湟里中心小学 >>建构清晰有效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研究>>研究成果>>个人研究小结
4月研究小结
发布日期:2012-04-27   点击次数:    作者:王文霞  来源:

 

4月研究小结
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指通过数学课堂教学活动,使学生在数学上有提高,有进步,有收获。它既关注学生当前的发展,又关注学生未来的发展,可持续发展。有效的课堂教学是通过课堂教学活动,让学生在认知和情感上均有所发展。那么如何提高课堂的有效性呢?
一、情境创设要合理
数学新课程提出“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理解和认识数学知识”。数学课堂中良好的情景创设,对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数学思维能力、开阔学生的数学视野、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质量发挥着重要作用。情境的创设途径有很多种,如问题情境、故事情境、猜想情境等,使学生不仅兴趣浓厚,而且感受了数学与生活的密切关系,借助旧知迁移很好的掌握了知识,是个较为成功的情境创设。但在一些教学中出现了一些为了情景而创设情景,设计牵强附会,而不能将学生置于参与的情境中,根本不利于学生掌握知识,导致课堂低效。让情景创设服务于我们的课堂教学,这是我们进行情景创设的目标。
二、积极参与讲实效
新课标强调课堂学习要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活动,真正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而主体参与是教学活动产生的基础,它决定这活动的始发、活动过程、活动的质量,使学生在课堂上不再是旁观者,使他们的思维活跃起来,智慧得到启迪,能力得到发展,创新意识得到培养。注重知识形成过程的教学成为课改以来老师们教学的一个亮点。如:在进行圆柱体体积的教学时,不仅老师用教具演示转化成近似长方体的过程,更有学生转化的动手操作;圆锥体积的教学,学生已经走上讲台,取代了昔日教师的演示,不仅借助沙子或水将圆柱与圆锥的体积关系形象地展示给大家,还能让大家参与推导的过程中,加快、加深了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大大提高了课堂效率。
合作学习是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的重要方式,大多数老师都十分重视,尤其是小组合作,但我们在教学中发现有时课堂气氛虽然活跃,学生充分“参与”,但效果其实并不好。我回顾自己的教学也发现不少的问题,如:有时问题过于简单或直接,根本不用合作我却在组织交流;一些问题不够重点,白白耽误时间;还有一些问题应该讨论,可给的时间却过短,学生根本来不及思考。最终学生参与了,但只是走了形式。体现出来,那就是课堂无效。老师们注意的是一定要理解学生参与与合作学习的真正含义,不仅如此,还要教给学生一些参与的方法,合作的技能,提高学生参与的实效。
三、关注差异促发展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让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因此在课堂教学中必须考虑学生的个体差异,无论是在内容安排,教法选择、学法使用、练习设计以及教学评价等各方面,都要关注每一个或每一类学生的特殊性,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才能使每个学生得到充分的发展。如练习设计时,常常要设计有不同层次的练习,以基本、综合、开放分别作为各个不同层次的要求,有时同一练习还可以提出不同的要求,力求让所有的学生通过努力都能完成,使每个学生的学习潜力在原有的基础上都能得到充分的发展,让不同的学生都能获得成功的体验。练习如此,新课则更显重要,在这点上我体会较深。
四、探究有效的学习过程
课堂教学的核心是调动全体学生主动参与学习全过程,使学生自主地学习、和谐地发展。学习过程是否有效,是课堂教学是否有效的关键。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但我们也不得不承认,处于成长发展中的小学生,是不成熟的学习主体。由于受年龄、经验、知识、能力的限制,他们提出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毕竟是有限的。因此,只有发挥教师作为组织者、引导者、点拔者的作用,才能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主动性,让学生学会学习。尤其在学生疑难处、意见分歧处,或在知识、方法归纳概括时,更要教师及时加以点拔和指导。
附件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
    版权所有:江苏省常州武进湟里中心小学┋ 联系电话:0519-83348221┋ 传真:0519-83341021
    备案序号:苏ICP备05079923号 技术支持: 常州万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