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成果 更多>>
研究小结(钱春霞) 12-01
教学设计(钱春霞) 12-01
学期总结会 12-18
学期研究总结(臧斌)… 12-18
学期研究总结(臧斌)… 12-18
学期研究总结(臧斌)… 12-18
学期研究总结(臧斌)… 12-18
学期研究总结(臧斌)… 12-18
  中期评估 更多>>
您现在的位置: 常州市武进区湟里中心小学 >>建构清晰有效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研究>>研究成果>>研究总结
课题论文(王文霞)
发布日期:2012-06-18   点击次数:    作者:王文霞  来源:

 

让数学思维乘上阅读的翅膀
——浅谈提高小学生数学阅读能力的几点策略
常州市武进区湟里中心小学   213151      王文霞
摘要:《数学课程标准》指出:“要注重学生各种能力的培养,其中包括数学阅读能力、数学应用能力和数学探究能力。”但是在现实的数学课堂教学中,不少教师往往认为阅读只是语文教学的事,而忽略了数学阅读,其结果往往是导致学生数学阅读能力低下,影响了教学效果,也影响了学生数学探究能力的发展。一、激发兴趣,增强数学阅读的内驱力;二、指导方法,提高数学阅读的质量;三、巧妙阅读,调动数学阅读的热情。
关键词: 数学阅读     兴趣    质量    热情
正文:
苏联数学教育家斯托利亚尔认为:“数学教学也就是数学语言的教学。”而数学语言的学习离不开数学阅读。数学阅读首先是阅读,它与语文阅读是一脉相承的,也是一个完整的心理活动过程,唯一不同的是数学阅读的材料是特制的语言符号,是一种非常抽象的语言。因此数学阅读较之语文阅读需要较强的文字转换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小学生数学语言水平发展较低,内部言语转换能力不强,理解时经常发生偏差和错误。这就要求教师特别重视小学生数学阅读能力的培养,为学生的数学自主学习提供基础、为学生的思维发展和能力培养提供基石。下面,我就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谈在培养孩子的数学阅读能力方面的几点做法:
一、激发兴趣,增强数学阅读的内驱力。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前苏联数学教育家斯托利亚尔也认为:“数学教学也就是数学语言的教学”。要使学生对阅读产生兴趣,成为自觉的要求,不感到负担,教师就要以教材为载体,在学生阅读之前,根据教材特点、学生年龄特征和个性特点,创设一些难度适当的问题情境,通过富有针对性、新颖有趣、有适当难度、有启发性的问题,呈现与学生原有知识相矛盾的悬念或提供几个相互矛盾的方案,使学生产生认知上的冲突,带着一定的问题去阅读,从而诱发和保持学生阅读的动机和兴趣。随着新课程的改革,数学课本的内容和形式都有很大的改进。教学内容更贴切学生生活实际,所选取的数学素材容易引起学生的关注。在编排的形式上也变得活泼新颖,内容呈现的方式也多样化,更有利于激发学生阅读数学文本的兴趣。
如我在教学苏教版第八册《认识容量和升》时,让学生学生观察两个不同的杯子,说说哪个杯子能盛的水多,哪个杯子能盛的水少,学生通过观察能把书上表示容量多少的那句话找出来并读一读“盛水多的杯子我们就说它的容量大,盛水少的杯子我们就说它的容量小”,自然地进入阅读的状态。接着我让学生用同样容量的冷水壶往不同容量的杯子里倒水并描述倒了几杯水,学生忙得不亦乐乎、兴致很高,他们发现容器的容量没有一个统一的描述方法,因此我带着学生又回到书本的阅读“为了准确测量或计量容器的容量,要有统一的容量单位。”体验阅读的成效,利用数学教材,引导学生自觉与数学文本进行对话,从而有效激发学生阅读文本的兴趣。
兴趣是一个永恒的话题,它是一个人认识世界的不竭动力。它可以促进学生主动而富有个性的学习。因此,我们什么时候都不能忽略兴趣的培养。怎样培养学生对数学阅读的兴趣?我想,这主要还是取决于教师的精神修养和兴趣。教师首先是一个热爱阅读的人,在孩子面前,你应该是一个知识渊博、眼界广阔的人。教师要经常给孩子讲解数学家的故事、数学趣味题的解答、脑筋急转弯等等,以此来激发孩子对数学的兴趣。其次,教师要让学生切实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数学对解决生活中遇到的问题的真正价值。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指出,兴趣的源泉还在于把知识加以运用,使学生体验到一种理智高于事实和现象的“权力感”。再次,就是在阅读过程中,我们可以通过呈现与学生原有知识相矛盾的现象,设置悬念,使学生产生认知上的冲突,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从而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二、指导方法,提高数学阅读的质量。
1、学会有理解的阅读
许多学生之所以不能掌握知识,是因为他们还没有学会流畅地、有理解的阅读,还没有学会在阅读的同时进行思考。阅读过程中教师要教会学生用词语去理解材料。低年级儿童识字量较少,他们在读题时,容易一个字一个字的去读,而不是一个词一个词地读。这样读的后果是只见树木不见森林,不便于从整体上理解材料,而且容易造成读到前头忘了后面,造成对重要条件的忽视。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放手让孩子自己读题,不可越俎代庖,要指导孩子在读题的时候,不仅思考眼前所读的东西,而且思考与之相关的某些画面、形象、表象、事实与现象。
2、学会手脑并用的阅读
教师要明确提出,读题必须动手。我在教学过程中,就要求学生读题时用手指着题目,读到哪儿,指到哪儿;我还要求学生学会画解决实际问题,用笔划出题中的关键字词、画线段图、列表等等。这样做,既有效地避免了因粗心大意而发生的错误,又能够使抽象变得具体,便于理解。我在教与倍数相关的解决实际问题时,让学生先找出关键句,再用尺子画出来,然后确定一倍数并圈出来,最后在一倍数的下面写上“√”(表示已知)或“?”(表示未知)。如图所示:
同学们参加兴趣小组活动。合唱组有45人,比素描组2倍少3 。素描组有多少人?                       
这样,学生在读完题后,很快就知道解题的方法了。到了六年级学习分数应用题时,他们仍用这种方法读题,水到渠成。
3、学会质疑的阅读
明代学者陈献章说过:“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教师要引导学生在阅读中质疑,在质疑中发展。学生在阅读中如果能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进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那么他的思维能力必然会得到不断提高,从而有利于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
小学数学苏教版五年级下册第59页,练习十第2题,题目是这样的:
礼堂里一排有18个座位,小芳、小英是孪生姐妹,要让她俩坐在一起,并且小芳在小英的右边。在同一排有多少种不同的坐法?
题目出示后,大家读题。一位同学立刻举手:“老师,题目中为什么一定要说‘小芳在小英的右边’?”一石激千层浪,同学样都窃窃私语起来,我连忙组织同学们讨论、交流。终于,大家有了共同意见,如果没有这个条件,应该有(18-2+1)×2=36(种)不同的坐法。接着是掌声一片,送给了那位向课本挑战的同学。课堂教学中我最喜欢这样的学生,我经常鼓励他们不迷信教材、不迷信教师,敢于提问,敢于挑战。因为我深知只有这样的同学才是阅读的主人,才是学习的主人。
古人云,“授人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对于一个人来说,掌握一种学习的方法比学到一点知识更为重要。教会学生如何阅读就是一种很好的学习方法。在今后的人生道路上,这种能力将伴随他终身,也使他受益终身。
三、巧妙阅读,调动数学阅读的热情
小学生数学报”是传播数学文化,激发小学生学好数学的兴趣,开拓知识视野,提供小学生数学学习的丰富资源,提高学习能力,培养小学生良好的数学素养的一份报纸。我班绝大多数学生都订阅了,因此,我们也将它作为学生数学课外阅读的教材,以此来拓展学生的阅读内容,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
1、以题为媒,引领学生阅读
每一期小数报第3版的“挑战自我”的练习与课本内容结合比较密切,既有基本题,又有提高题,适合不同水平层次学生的阅读与训练。因此,我经常对学生进行阅读指导的项目。
2、将经典小论文引入课堂,促使学生阅读
我将小数报上的小经验小论文的阅读融合到平时的教学当中,以引领孩子养成读报的习惯。我执教的《列方程解应用题(练习课)》一课,出示了一组列方程解应用题练习后,让学生说等量关系。学生说的非常正确,问:“你是怎么找到等量关系的?”,学生说出了找关键句,画线段图,根据生活经验等多种想法。这时,我话锋一转:“其实这些方法小数报上都有介绍,同学们想不想阅读?”一石激起千层浪,在这个课堂的关键处,我巧妙指导,有效引领学生展开阅读,效果非常好。
将数学报上的经典小论文适时的介绍给学生,老师在讲课的时候,微微打开一个通往答案的窗口,而把某些东西有意地留下来不讲,使学生看见了能去浩瀚的知识海洋中搏击的前景,并一直激励着他。这样,学生们一心想探寻答案,就能激发起他们想要去读那些经典小论文,小经验的兴趣,这也就是激发起了学生数学阅读的兴趣。
3、以连载数学故事吸引学生阅读
小数报上有专家编写的数学故事连载,其故事的生动性,内容的可看性,很值得学生去阅读,而且也最能调动学生阅读的兴趣。每次到了小数报的读报时间,学生们个个都兴趣盎然,报纸刚发下去就有人大喊快看连载。每次老师还没有来得及指导读报,他们已经迫不及待看起来,他们在找寻上期讲到精彩的情节有没有突破性的进展。正因为这样,所以他们对连载特别感兴趣。读完连载学生们个个意犹味尽,当读到请看下集时,有好多人都很着急的问下一期报纸什么时候来。
为什么会有这样一个效果?我想那不仅是因为童话故事里的数学知识有巨大的吸引力,而且其关键所在是能激起孩子数学阅读的兴趣和热情。牢牢抓住这潜在的优势,最大限度的调动学生的阅读热情,最大限度的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从而提高学生的数学阅读能力。
阅读是人类社会生活的一项重要活动,是人类汲取知识的主要手段和认识世界的重要途径。讲到阅读,人们自然而然地会想到语文的阅读。的确,阅读和写作是语文学习的双翼。可是,随着科学技术,特别是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要求人们不仅需要具备语文和外语的阅读能力,而且还需要具有一定的数学阅读能力。数学阅读是学生个体根据已有的知识经验,通过阅读数学材料建构数学意义和方法的学习活动,是学生主动获取信息,汲取知识,发展数学思维,学习数学语言的重要途径。
 
附件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
    版权所有:江苏省常州武进湟里中心小学┋ 联系电话:0519-83348221┋ 传真:0519-83341021
    备案序号:苏ICP备05079923号 技术支持: 常州万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