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堂高效的数学课堂,不仅体现在教学目标的合理制定,教学内容的切实选择,教学环境的和谐创设,还应表现在学习方式的多元化,从而达到我们追求的课堂效果。在全新的教育理念指导下,《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提出了“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的主张,对数学学习方式的转变提出了清晰而具体的要求,所以我们要改变传统的以老师讲解传授为主学生被动接受的课堂学习模式,引导学生运用多元的学习方式,实现有效学习。
一、兴趣入手,自主学习
自主学习,顾名思义就是学生依靠自己的努力,自觉、主动、积极地获取知识。培养自主学习的能力不仅能优化课堂教学,提高学习效率,而且有利于学生今后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学生的自主学习的能力除了先天因素的影响外,更重要的是学生通过学习过程得到培养和提高的。那么,如何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呢?
要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第一要以兴趣为主,第二要把学生的责任感培养起来。一年级主要培养学生的兴趣,但越往后责任感的培养越重要,因为并不是每一项学习内容都能让学生马上产生兴趣并能取得成功的,也不是立刻就能看到每个知识点在生活中的作用和价值。教师在教学活动中要使学生慢慢认识到学习是自己的事,应该怎样听课、复习和作业,怎样思考、发言和讨论,逐步培养学生学习的独立性、自主性。
为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我在教学二年级下册《比一比》时,我先出示以下6组大小比较的题目:9○20 98○89 99○100 24○29 56○68
32○39。先让学生选出你认为最好比较大小的题目,学生基本上都选择了9○20与99○100,因为他们的数位不同,一眼就能看出大小,其次是98○89与56○68,因为他们的十位不同,也好比较。最后是24○29与32○39,因为他们的十位相同,要比较个位才能比较出大小。在此基础上,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归纳大小比较的方法,然后再自主学习《比一比》的内容,归纳与总结万以内数大小比较的方法。学生通过自己的探索与总结,不仅学会了比较大小的方法,而且学会了知识的融汇与贯通,获得了更多的成功经验。
二、分工明确,合作学习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有效地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当今社会,合作是一种比知识更重要的能力,它越来越成为当代人的一种重要素质。而课堂开展小组合作学习,有利于师生、生生之间的情感沟通和信息交流,有利于鼓励学生观察、思考问题,发展学生的思维。教师在小组合作时要注意: (1)分工明确。让每一个学生都有事可做, 每人都有表现自己的机会; (2)必须有意识地强化“学习小组”的集体荣誉感, 引导学生学会倾听, 尊重别人的意见。同时教师要参与学习活动, 并通过提示、点拨、引导等形式, 保证合作的有效性。为保障每一次的小组活动每一个人都参与进去,我先把四人小组按座位分为1、2、3、4号,每一次的小组活动之前都安排好每组每号学生的事情,比如1号负责操作,2号负责记录,3号负责发言,4号补充等等。
诚然,教师在设计合作学习时,要考虑学生的知识水平,认知能力,年龄特征,个性特点;注重合作学习的趣味性与知识性的结合;合作学习完成目标的制定要适度,过于肤浅,学生达不到提高与锻炼的目的,目标太高,学生无法完成学习任务,易挫伤他们的自信心。此外,还要做到分工明确,人人有责,才能把小组合作的作用发挥到最大化。
三、把握契机,探究学习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每个学生都是一个独一无二的世界。”教师对每个学生都应抱以成功的期望,用热情的语言,激发他们探索的情感。学生自主探索需要一种内在的驱力,如果学生这种欲望和勇气被调动起来,他们将会有效深入地进行探索活动。抓住契机,创设氛围,努力调动学生联系已有的知识经验和生活经验,让学生置身于一种探索问题的情境中,产生对新知识的需求,形成探索的动机。
我在教学二年级下册的混合运算的实际应用时,一进教室,我便告诉同学们,老师昨天去买水果,遇到一件很不开心得事情,一位顾客和水果店老板因为应该找多少钱的事情争论不休,小朋友,你能帮他们解决这个困难吗?因为这一类事情在学生的身边经常发生,所以可以充分的调动学生的兴趣,也能让学生体会到数学的实用价值。继而让学生思考,如果你当时在场,你要向这位顾客和水果店的老板了解什么有价值的信息呢?学生经过与自己的生活经验相联系,都知道要计算应找回多少钱,要先向他们了解顾客买水果应付多少钱以及他给了老板多少钱,然后用付给老板的钱-应付的钱=应找回的钱。在学生经过探究得出这样的关系式的时候,我马上对学生的回答予以肯定,说老师和你们想的一样,这是老师向他们了解到的信息(顾客:苹果6元一斤,我买了8斤苹果,付给他100元。老板:我找给他52元,但他一定要说是62元。),你能帮他们算一算,看看谁正确吗?学生经过之前的分析都知道第一步应该先计算顾客应付多少元,6×8=48(元)。第二步计算应找回多少元,100-48=52(元)。然后把两个算式合起来,因为是计算100减6与8的积差是多少,所以混合运算列为100-6×8=52(元)。最后让学生讨论顾客的计算到底错在哪里。通过在学生的自主探究学习当中,既让学生学会了分析与解决问题,也为以后写解题计划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更让学生体会到了数学的实用价值,提高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此外,多元学习模式还包括体验性学习、对话性学习、创新性学习等新型的学习方式,它们都给学生带来的快乐和收获,这些教和学的模式值得我们在今后的实践中进一步去揣摩。
我们也必须清醒地认识到不管哪一种学习方式,它都不是孤立存在、一成不变的,它们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它们之间存在必然的、紧密的联系。教给学生系统的数学知识固然是重要的,但让学生学会独立地掌握多元的学习方式更为重要。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始终不忘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关注学生的发展,让我们的数学课堂从有效走向高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