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心理学研究表明,操作不是单纯的身体动作,是与大脑的思维活动紧密联系的。学生接到操作任务后,往往先关注操作方法和结果,如果有多种方法和结果,较多的学生会采取无序尝试的策略。这时,教师就要引导学生发挥思维的作用,反思、整理,使操作也有序起来。比如教科书第27页第10题“用一副三角尺拼成有角是多少度?试一试,用一副三角尺能拼成哪些度数的角?”通过展示、讨论等方式,最终引导学生进行这样有序的操作:一块三角尺(比如有45°角的一块)不动,另一块的三个角(90°、60°、30°)依次与这块不动的三角尺的一角拼,可以拼出180°、150°、120°、135°、105°、75°六种角。类似地,教科书第25页第2题,也需引导有序的操作,分别研究4点中有2点在一条直线上、4点中有3点在一条在直线上,4点都在一条直线上这三种情况,这样,除了最后能发现“最多画六条直线”,还能促进学生形成有序思考的思维品质和解决问题的策略。
操作与估计相结合
在量角和画角的教学中,多次让学生会先估计角的大小,再量或画。这样安排有两点好处。一是先估再量,有助于量角时正确读数,比如要测量的是一个50°的锐角,有了初步的估计后,读数时就不会读成130°;二是量后对照,有且于修正或验证自己的估计,使估计的能力进一步提高。估计角的大小的能力,实际上是一种空间观念,主要是形象思维在起作用,所以培养估计角的大小的能力,关键要使学生形成一些角的大小的深刻表象,就能加深学生对这些角的表象。
总之,从知识点来看,操作技能的学习是本单元的主要内容,但我们不能让学生仅仅为掌握操作技能而学习操作技能,学习操作技能离不开模仿、训练,但不能单纯依靠模仿、训练。我们要站在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培养学生的全面数学素养这样的高度,来组织学生的操作活动,主要的就是要让学生充分经历动手实践、自主探究、全作交流等到过程,使操作活动发挥最大的教育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