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数学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数学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为学生提供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以及学好数学的愿望。创设教学情境,不仅可以使学生容易掌握数学知识和技能,而且可以使学生更好地体验教学内容中的情感,使原来枯燥的、抽象的数学知识变得生动形象、饶有兴趣。因此,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是学生自主探究数学知识的起点和原动力;是提高学生学习能力的一种有效手段。课堂教学是师生生命活动的过程,是师生教学相长的生成历程。如何把数学学习变成学生愉快的精神生活的一部分,如何指导教师不滥用情境,积极创设与生活密切联系的有效的情境,促使学生主动参与数学学习,使学生和教师能够将数学和生活很好地融合到一起,能够用数学的眼光发现、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是我们研究这个小专题的宗旨。
一、要有趣味性
课程标准要求我们关注学生的兴趣和经验,展现数学知识的形成过程,努力为学生提供生动活泼的学习材料和问题情境。对小学生来说,创设能引起学生兴趣的情境,从情境中引出问题尤为重要。低年级学生对故事、童话、自己熟悉的经历非常感兴趣,在教学中,如果把数学知识编成故事或融入学生亲身经历的场景中,通常能起到非常好的教学效果。对于高年级的学生可以用数学自身的魅力创设情境,吸引学生引领学生去体验,享受成功的快乐。
二、要有针对性
我们在数学教学中,材料或活动的情境创设应针对教学的内容特点,为实现
教学目标服务。
[案例二]《比一比》教学片段
师:淘气家准备买一台洗衣机,他们来到中闽百汇大楼,发现自己满意的洗衣机价钱是1046元,淘气建议爸爸多到其他商店去看一看,后来又到新华都和国美两家电器超市,发现同样的款式的洗衣机分别是1125元和998元。他们该到哪家超市买洗衣机?为什么?
生1:我认为应该到国美超市买洗衣机,因为那里的价钱最便宜。
生2:我也选择国美超市,因为同样款式的洗衣机,那里的价钱最低最划算。
师:有没有不同意见?
(没有学生表示异议)
……
课本里只有两对鸟,分别叨着写有“1084、982” 和“3756、4184” 的纸片,即要分别比较两对数的大小。于是我设计买便宜的洗衣机,要货比三家的现实情境,教学的针对性强,因为要货比三家就一定要用到数大小的比较,这样的教学就不再是枯燥无味,在教学中学生兴趣盎然,学习积极性被充分调动,教学效果非常好。
三、要有探究性
布鲁纳说:“探索是数学的生命线。”苏霍姆林斯基指出:“在人的心灵深处,总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需要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和探索者。”小学数学教学过程是探索的过程,教师要给学生提供自主探索的机会,让学生凭借已有的知识经验去主动探索发现。这样才能激活学生的思维和兴趣,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