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创设有效的问题情境。
创设问题情境,目的是通过生动具体的教学场景和活动境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达到情景交融的教学效果。
首先,情境创设的目的必须具体、明确。在创设情境时,教师必须先从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教学目标和学生实际来进行分析,而且要有新意和启发性,找准情境与数学知识的切入点,为学生提供真实、有效、客观的情境,让学生用数学的眼光去探索思考和解决问题。如:《认识人民币》这一课学完后,我在班上组织了“小小超市”活动,让孩子们在活动中选择不同的角色,如当售货员或顾客,使每个孩子对人民币的互换以及使用都更加熟练。
其次,创设情境主要是为了达成目标、完成教学内容,只要能使学生产生认知不平衡,引起思维冲突,激起他们的好奇心、求知欲,顺应学生心理需求的情境,都是有效的情境。如:在教学三年级上册的《分数的初步认识》时,我先创设一个故事情景:小明、小红出去野餐,有2瓶矿泉水,4个苹果,最后只剩下1块蛋糕,怎样才能平均分成2份呢?这样自然的引入到新课,先请学生猜每人分得多少块蛋糕,再实践操作分一分,分得半块就要用分数表示。让每一个学生动手动脑,初步感知分数的产生,知识的过渡水到渠成。既可以活跃课堂气氛,又顺利地直观地完成了预设目标。
另外,在充分认识情境教学作用的同时,要防止认识上的片面性。并不是每节课都要从情境引入,对一些不好创设情境的教学内容可以采用开门见山的方式,直接导入新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