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学习笔记
内容摘要:课堂教学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渠道,这几年来,从新课改的现状来看,我们惊喜地发现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学生的个性得到了张扬,教学气氛异常活跃。然而,在热闹与自主的背后,也透射出课堂的放任与浮躁,透射出一个摆在我们数学教师面前一个令人深思的问题:什么样的课堂教学才是科学的、合理的教学?从现在教学的现状来看,很多教师受自身能力、教学策略等多方面的因素影响,仍然沿用机械教学方法,影响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违背了素质教育和课程目标的精神,对学生的全面发展和长足发展都造成了较大的妨碍。 如何解决教学实施中问题呢?
一、在课堂上教师应为学生提供新颖有趣的情景,使学生积极主动地提出问题,激活其探究的欲望。某位老师在教学轴对称图形时,特意把衣服扣子扣错了,袖子呢,一只放着,一只卷着走进教室。学生看到了哄堂大笑。马上有学生告诉老师扣子扣错了。师说:“这是不对称美。”“啊!还是对称美好看。”学生说。师说:“是啊,穿衣服还是对称才美,你们知道什么是对称么?举个例子说说。”有的同学举出了人体表面的器官,有的举出了对称图形,老师也说出了几种对称图形,有的同学还想知道对称图形在实际生活中有什么用途等等。整节课课堂气氛活跃,达到了生趣激情,引发探究的作用。我们应该认识到,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它需要一个较长的过程。这个过程是指问题意识从无到有,从少到多的过程,这就要求教师在平常教学中,除了对现实材料进行加工改造,赋予其生活化,精心设计问题情景外,还要巧妙设疑、布疑、激疑,有的放矢地促进学生问题意识的发展,最终实现让学生自己主动的提出问题,并在教师的指导下去解决问题。
二、根据课堂实际,选择合适的教学组织形式。我们可以组织学生先进行讨论,让学生不要一下子就面对教师和全班同学,可以在小组内先提问,也可以举行以小组为单位的提问比赛活动,使学生在竞赛的气氛中消除畏惧心理。另外对于口头表达能力较差的学生可以指导他们先把问题写出来再提;对于课堂上一时还没有提问勇气的学生可让他们在课后继续提,并进行恰当的鼓励,使其最终能在课堂上提出问题。如在复习“数的整除”时,引入课题,明确学习目标后,某位老师把学生分成两大组,一组学生提出问题,另一组学生回答,然后交换提问,由对方回答。比一比哪一组提出的问题质量最高,哪一组回答的最好。这堂课的气氛十分活跃,学生的积极性很高,连平时都不大发言的学生也纷纷争着提出问题。
三、在课堂上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人格,对学生要一视同仁,平等对待。在平时的交往中,也要使学生觉得教师和蔼可亲,容易接近。在教学中要想方设法营造热烈、宽松的课堂气氛,建立一种民主、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教师要多用微笑、注视、点头、手势等方式对学生进行鼓励。在学生积极主动提出问题时,无论提的正确与否,简单与否,问题的质量高低,都应给予热情的鼓励和真诚的表扬,告诉他们能站起来提问就是好的开端,是勇敢的表现。千万不能讽刺、嘲笑,而要让他们带着成就感体面地坐下去,保护学生提问的积极性,尤其对于学习困难的学生,一旦他们积极提问,这一点更应注意。事实正是这样,有了这种平等、和谐、宽松的环境,学生的问题意识就可以获得充分发挥和显示,各种奇思异想,独立见解就会层出不穷。
心得体会:理想的课堂,应是师生互动,心灵对话的舞台;应是师生共同创造奇迹,唤醒各自时空,向未知挺进的旅程;应是点燃学生智慧的火把、引燃智慧之火的过程。而给与火把、火种的是一个个具有挑战性的问题。让课堂充满问题,这不仅是新课程标准下的理想课堂的一种境界,也是我们对每一堂课的期望。尽管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难于使每一节课达到这样的要求,但只要我们努力、用心,我们的课堂教学将会越来越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