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反思——营造高效课堂的有效途径
教学反思是一种训练思维的再学习活动,是对个体自身的教学行为进行批判和反省的过程;是教师借助理论研究,不断探讨教学目的、教学过程、教学方法、教学效果和自身素质等方面的问题,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有效途径。
在现实教学中,不难发现:众多教师写出的教学反思案例其格式基本上如出一辙。为应付检查,不少教师把写教学反思看作是一种额外的负担,往往为了应付学校领导检查才勉强胡乱应付完成。这样,教学反思的撰写就成了为反思而反思,流于形式,浮于表面,教学反思的实际价值根本没有得到切实的体现。
为了切实保证教学反思的实际功用,笔者认为应把教学反思和课堂教学结合起来,把教学反思当作营造高效课堂的有效途径。因为教学反思可以不断提高教师素质、教学水平和更新教学观念。笔者试从以下几方面论述:
一: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加深对教材的深入解读
教学反思是教师以自己的教学活动为思考对象,对自己所做出的行为、决策以及由此产生的结果进行审视和分析的过程。它一方面是对自己在教学中的正确做法给以肯定,不断地积累经验;另一方面又是挑战自己——挑自己的刺,找出在教学实践中与教学新理念不相符合的甚至和教学新理念背道而驰的做法,进行自我批评,不断的完善自己的教学行为,使自己以后的教学更加完美。新课程非常强调教师的教学反思,被认为是“教师专业发展和自我成长的核心因素”。美国心理学家波斯纳提出教师成长的公式:成长=经验+反思。也特别强调反思在教师成长中的重要性。
只有我们教师的个人能力个人素质提高了,那么解读教材才会深入,对教材的解读深入了,对课堂教学的设计和把握才会胸有成竹有的放矢。为高效的课堂教学提供了条件。正如苏霍姆林斯基曾说的:“只有当教师的知识视野比学校教学大纲宽广得无可比拟的时候,教师才能成为教育过程的真正的能手、艺术家和诗人”。也只有这样,我们的教师上起课来才会得心应手应付自如。我们的教师在备课中才会形成理论自觉和方法自觉,才会精心设计教案等每一步教学环节。我们也知道:精心预设,课前尽可能预计和考虑学生学习活动的各种可能性,减少低水平和贫乏的生成,才能在课堂教学中激发高水平和精彩的生成。
二:促进教师教学水平的提高,有效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教学工作实际上是一项很繁琐的工作,有时在教学中碰到不听话的学生、不顺心的事或所教的学生没有考出满意的成绩,这时我们的心情就很沉重,这或许是教师的“通病”。此时写教学反思就好象和朋友倾诉、发泄自己的情感一样,有助于教师保持稳定的情绪和良好的教学心态。心理学的调查研究表明,成熟而稳定的情绪是教师顺利完成教育教学工作的重要条件。所以写教学反思可以缓解教师一时的心理压力,减轻心理负担,保持良好的教学心态,并总结经验,全身心地投入到教学工作中去。
作为一名一线的教学工作者若能坚持不断地写教学反思,本身也是热爱教育事业的一种外在表现。写教学反思能使我们教师从平时的点滴积累中掌握多样的教学方法和手段;看得多了,理论水平上去了,我们教师的“翅膀”会越来越硬,会飞得更高!就会避免按步就班地按教材、教参授课,会提高对课堂的驾驭能力,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
比如对学生进行课后辅导,课后辅导是教学工作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我们的很多老师往往不重视这个环节的工作,以为自己的教学水平高,完全不需要这样的辅导。其实辅导也是一种教学反思。通过辅导,可以了解自己在上课时哪些地方没有讲仔细讲清楚。以后可以修正自己的教案!针对不同层次学生的不同需求,将学生分组,然后再在不同的时间分别予以不同形式的辅导,并对这部分学生建立个人档案,记下他们参与课堂教学的情况、每次测验与考试的成绩和他们的思想动向,便于对这些学生跟踪调查,进行分析、比较,从而在课后辅导中采用相应的对策。可见,写教学反思有利于教师摸索出使学生密切配合,教师不断激励学生,促进教学效率不断提高的良方。
通过写教学反思,了解学生的个性和共性,在课堂教学、师生交流、课后辅导等方面体现“因人而异、因材施教”的原则,提高学校的教学质量。长期坚持不懈的记教学反思能使教师不断地积累新的、合适的、多样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逐步提升自己,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三:促进教师教学理念的更新,有效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教师写教学反思就有可能在反思感悟的过程中逐步改变自己的教学观念和教学理念,大胆尝试,走在教改的第一线。也只有这样才能有效的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一个教师若能积极坚持每节课后写教学反思,就可以在这方面积累丰富的材料。正如陶行知先生所说:“我们有了丰富的材料,便可以源源本本的彻头彻尾的来研究它一个明明白白,才能够真正理解这个问题的症结所在,才能够‘迎刃而解 ’,才能够收得‘水到渠成’的效力。所以我希望大家对于每一个问题,都必须多多搜集材料,以便精益求精的研究。”可见,写教学反思便于教师不断积累素材,系统地进行教学改革的尝试和研究,使自己快速成为科研型的教师。
写教学反思的过程就是实践--反思--再实践--再反思的循环往复,通过这个过程的不断反复可以使教师不断发现新问题,解决新问题,进一步激发教师的责任心,把教学实践提升到新的高度,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促进教学质量的全面提升。因为教学是一种双边活动,只有教、而没有学是不完整的教学,甚至是不成功的教学。不光学生是有主动性和积极性的学习的人,教师的学习也是掌控课堂教学质量的关键!
一节课下来,教师不应只关心自己的教学任务是否顺利完成,而应关心学生学到了什么。学生在课堂活动中,得到教师的点拨,或发现了自己没有发现的问题,或学会了新的有用的方法,或回答出一个难度较大的提问,或新的见解得到教师的肯定,或产生从未有过的美的感受等等,都会使学生产生“成功感”。我们的课堂只有让学生不断产生成功的感觉,才有活力,才有生命力。教师应千方百计帮助学生成功,帮助学生尝试成功,在成功中充满自信,喜悦地去再创造新的成功,唯有创新,才能成功,以创新去取得成功,是以培养创造性人才为教育目的的。
教师要研究如何让学生充分参与教学活动,研究如何创造充满生命活力的课堂教学,这些都需要我们的老师在日常的教学反思中不断学习不断思考不断更新教学理念!使我们的课堂教学真正体现出信息传递、情感交流、思维碰撞和情绪体验,进而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情感、创新思维、创新能力、创新人格。时代在进步,事物在发展,课堂教学要与时俱进、不断创新。要积极营造高效的课堂教学,让反思教学反得恰到好处,成为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有效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