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月研究小结
本月主要教学1——4的乘法口诀,结合课堂教学,探讨清晰课堂的研究,发现在教学中让学生自己去领悟、去体会数学的魅力,水到渠成的学会了所应该掌握的数学知识,学生的思维也逐步清晰。
首先生活问题数学化,让学生清晰数学的来源。数学来源于生活,让学生学习生活中的数学是新课标的重要理念。教学中充分发掘生活中的数学素材,将数学知识与学生生活实际紧密联系起来,使学习活动更加贴近生活,让学生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数学与生活密不可分,能使学习效果得以最佳彰显。例如教学“4的乘法口诀”时,我让学生找出生活中哪些是4个4个数(一张桌子4条腿,2长桌子8条腿……),唤醒学生的生活经验,引起他们的学习兴趣,有了继续往下数的欲望,从而在兴趣盎然的氛围中编出了4的乘法口诀。这样把生活问题数学化,使学生感受到数学的趣味,对数学倍感亲切,学起来新鲜、有趣,学习效果当然就立竿见影。
其次数学问题生活化,让学生用清晰的思路解决问题。 数学来源于生活,更重要的是为了服务于生活。在学生学会了乘法口诀后,我并不是让学生仅仅停留在会背的基础上,而是进一步引导学生懂得运用乘法口诀解决现实生活中的问题,让学生更好的理解乘法口诀。例如,创设问题情境如:一盘有5个梨子,问学生3盘有几个梨子。一张桌子配4把椅子,那3张桌子要配几把椅子。通过解决诸多此类的实际问题,使数学问题生活化、趣味化,让学生感受到数学的作用,明确学好数学的必要性,更重要的是促进对知识的领会与掌握。
第三学习过程活动化,使学生亲历知识的生成过程,思维更清晰。让学生在主动参与中去“做数学、悟数学”,使他们在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学习过程中,感悟数学知识,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如教学“3的乘法口诀”时,我让学生动手摆三角形,边摆边数一个三角形需要几根火柴,摆9个三角形一共用几根火柴。这样在实际操作中,让学生去经历、去感受3的连加过程,从而主动探索、发现出3的乘法口诀的编写与规律,亲身体验知识的生成过程,感受到学习的快乐,对所学的知识印象也更加深刻。
最后学习方式自主化,使学生在发现中学习数学。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是单纯依赖模仿与记忆,而应是让学生自主选择合适的学习方式,在“再创造”中学习数学,使数学学习活动生动活泼、富有个性,使学生在活动中获得真正的成长。在教学每一组新的乘法口诀时,我不是简单机械地让学生去记去背口诀,而是利用知识的迁移、学法的迁移让学生在小组合作中通过多种方式、多种渠道去探寻乘法口诀地编写和熟记的秘诀,在发现中获得知识。我想,在课堂中,利用课堂资源,注重让学生主动去感悟知识的形成过程,学习效果将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