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变教学观念——为发展而教,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为推进新一轮小学数学课程改革在我校全面实施提供理论基础,我校教改研导小组、教科室以调查问卷、师生座谈、交流等形式,综合、分析了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的有效教学行为,统计结果主要表现为:⒈ 对学生表现出热情,开朗、乐观,对待学生公正、无偏见、有耐心,在同学生一起工作、学习时表现出理解、同情、善解人意,与学生的关系友好、礼貌,表扬努力学习和做得好的学生,真诚地接受学生的努力,鼓励学生不断地做得更好,张扬学生尝试解决他们自己的问题,并评价他们的成就。⒉ 有计划、有组织地安排课堂教学程序,通过有趣的、独创性的材料和现代教育技术,实施明确的、实用的、有趣味的呈现和解释激发学生学习。在给予同学指导时明确、彻底而富有感染力。⒊ 对教学活动表现出强烈的兴趣与真诚而热忱的态度…… * 本课题探索:调查分析、实践操作由王继霞老师承担,理论探索、实施有效策略及主笔由王家明老师承担,探索过程得到了袁爱均、陈建芳两位同志的大力支持。 为此,根据新课程目标实施要求,我们认为教师的教学观念应实现如下变化:⑴教学目标由以知识传授为中心向以学生发展为中心转变;⑵教学观念由统一规格教育向差异性教育转变;⑶教学关系由“以教论学”向“以学论教”转变;⑷教学活动由重视结果教学向重视过程教学转变;⑸师生关系由不民主、不和谐向平等融洽转变;⑹教学结构由程式化、模式化向教学个性化转变;⑺信息交流由单向信息交流向综合信息交流转变;⑻教学评价由以选拔为主向促进个性化发展转变。 观念的更换是实施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前提条件。我们认为:只有在全体教师中尽快构建符合“新课标”要求的新的考评机制,摒弃如以“唯分数”论、“唯尖子”论及“揠苗助长式”所谓特长论去考核教师业绩的陋习,让我们的困惑、迷茫少一些,才能更好、更快、更彻底改变我们头脑中一成不变的教育思维定势。
心得体会:教学要立足于学生的全面发展,从学生的角度来进行教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