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成果 更多>>
研究小结(钱春霞) 12-01
教学设计(钱春霞) 12-01
学期总结会 12-18
学期研究总结(臧斌)… 12-18
学期研究总结(臧斌)… 12-18
学期研究总结(臧斌)… 12-18
学期研究总结(臧斌)… 12-18
学期研究总结(臧斌)… 12-18
  中期评估 更多>>
您现在的位置: 常州市武进区湟里中心小学 >>建构清晰有效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研究>>研究动态>>活动记录
12月份研究课教案
发布日期:2012-12-27   点击次数:    作者:钱彩华  来源:

 

认识时、分
教材简析
内容:第88—89
地位:学生初步认识整时和大约几时的基础上编排的。学生已经知道了钟面上的时针和分针,能说出钟面上的整时时间,还能识别钟面上的整时刚过或不到整时的时间,这些都是教学本单元可利用的资源。
例题分析:把时和分结合起来教学,有利于学生感受时间。由于1小时的时间比较长,一节课的时间还不足1小时,在课堂上可以借助来体验。另外,认识钟面上的非整时时刻,需要综合应用时和分的知识。
重难点:认识时间单位时、分,知道l时=60分。时针、分针是怎样计时的,理解时与分的关系。
突破重难点措施:教材注意通过直观,帮助学生获得感性认识,并注意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便于学生接受。
学习目标:
1、通过观察,使学生知道钟面上一共有12个大格、60个小格;知道时针、分针是怎样计时的;知道1=60分。
2、初步建立时、分的时间观念,养成爱惜时间的良好习惯。
3、培养观察能力、语言表达能力以及与同伴合作交流的能力,体会数学来源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增强数学应用意识。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
谈话:听,这是哪儿发出来的声音?
在一年级的时候我们已经认识了钟表,今天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来研究钟表。(板书:认识时和分)
本节课针对低年级学生活泼,好动的年龄特点,我设计了用猜谜导入。这样更能激发学习兴趣。导入的挺自然,效果也不错。
二、探究新知
(一)认识钟面 (学习目标1
提问:钟面一般是什么形状的?我们先画一个圆。
请小朋友回忆一下,钟面上有些什么?
提问: (钟面上有些什么?)
根据学生的回答相应的在白板上画出。
提问:我们怎样区别时针和分针呢?
小结:原来钟面上的这12个大点把钟面平均分成了12份,也就
12个大格。
提问:12――1是几大格?12——5是几大格?从1——4又是几
大格?
提问:每个大格中有几个小格?
提问:白板拖出一个钟面,放大,让学生任选一大格数一数有几个
小格。
在白板画小格。12—1之间有5小格,12—2之间有几小格?那么钟面上一共有几小格呢?拿出钟面数一数。
交流:你是怎样数的?
比较方法,带领学生一起5小格5小格数,边数边在钟面的外围写出5101520……出示外围数字。
提问:12—3有几小格?12—6有几小格?12—9呢?
(二)认识时、分。
1、认识时
(1)谈话:刚才我们大家一起画一个漂亮的钟面,在画的过程中,我们知道了钟面上有12个大格,每个大格中有5小格,一共有60小格,时针和分针就是通过走多少大格,多少小格来计时的?
下面我们先来研究一下时针的行走,首先请小朋友说一下时针是朝哪一个方向走的?你能用手势表示出来吗?
像刚才这种手势就是顺时针方向。
下面请小朋友一起来观察一下时针是怎么行走的?
我们一起来看一看。
提问:你能在你的钟面上也拨出1时吗?
在教学1时=60分这一教学重点时,我遵循了小学生接受新知的特点,安排了先观察后操作,最后计算,这样安排是因为小学生的思维是以形象为主要的思维方式,并逐步向抽象思维过渡。又根据二年级学生的思维往往喜欢借助于动作进行思维的特点,所以让学生在观察操作这一过程中主动参与到新知的发生和发展过程中,建立了:时针走一大格,分针就走完一圈的感知基础上,进行抽象逻辑思维,获得:1时=60分这一新知。
学生操作。
 (2)时针从12走到2是几小时?时针从12走到3呢?时针从12走到12呢?
3、认识分。
(1) 认识1分。
提问:那么分针怎样走表示1分呢?(白板演示并放大)
生在钟面上拨出1分。同桌互相检查。
(2)认识几分。
提问:分针继续走一小格,是几分?(2分钟) 你怎么知道的呢?(分针再走1小格是2小格,就是2分。)
提问:那么分针从12走到1是几分呢?你是怎么看的?
师:现在分针走了几分,互相说说,你是怎么看的?
师:分针从12走到6,走了几分?(30分,我们平时生活中还可以说半小时。)
师:分针走1圈呢?
(三)认识时与分间的关系
师:怎么有的小朋友说1时,有的朋友说60分,他们之间有什么关系呢?我们让时针和分针一起走一走,请你们仔细观察,发现了什么。
(白板演示)
学生交流:
师:是的,它们同时走同时停的。拨动你们的小钟,我们再来观察一下。
指导学生拨钟:把分针拨到12,分针走1圈,看看时针走了多少?
师小结:分针走1圈(60分),时针正好走1大格(1时),他们经过的时间是一样的,所以1时=60分。(板书)我们再来体验一下。(白板演示,让学生再次观察。)
、体验1分钟,1小时有多长。
1 、体验1分。 (学习目标23
师:我们已经知道分针走一小格是1分,那么1分到底有多长呢?
师:我们一起来体验一下。谁来跳绳?谁来踢毽子?其他小朋友一起来做口算!
分组活动:口算,写字。(播放1分钟音乐,音乐开始时开始做,音乐结束时停。)
全班交流1分钟做了多少事。
你觉得一分钟怎么样?
   一分钟虽然很短,但是只要我们把握好,1分钟还能做很多事情,看:
教师补充:银行点钞机1分钟能点1500张人民币。
          中央电视台播音员1分钟播180个字。
          人每分钟步行约70,汽车每分钟约行驶1400,飞机每分钟约飞行30千米。
1分钟虽然很短,但充分利用好却能做很多事。因此,我们要珍惜每一分钟。
2、感受1小时。
谈话:刚才我们体验了1分钟有多长,你知道1小时有多长吗?就拿我们上课来说吧。
 你知道一节课(    )分钟,课间休息(   )分,再加(   )分是1小时。
(白板上逐句出示,并根据学生的回答,在白板上书写。)
师:1小时能做什么事呢?
介绍:一场篮球赛大约1小时。
、总结升华
师: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呢?
生自由交流,师根据学生的回忆教师在白板上拖出相应的内容。
谈话:时间对每个人都是珍贵的,工人叔叔抓紧时间生产,就会创造出更多的产品;农民伯伯抓紧时间种地,就会收获累累硕果;科学家抓紧时间科研,就会产生许多发明创造;小朋友们抓紧时间学习,就会获得更多知识。那就合理安排好时间,珍惜时间,做时间的主人吧。
在教学体验1小时时,从学生的实际生活出发,让学生在上课、下课这些对于他们来说最贴近的事情中感受1小时。课后对家长作调查,使学生进一步加深了对1小时的认识,有利于对其时间观念的培养,同时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应用意识。
板书设计:
                     认识时
           12个大格      时针走1大格是1小时
           60个小格      分针走1小格是1
1=60
五、作业设计:
课后调查:
回家问问自己的爸爸妈妈,他们在1小时里能做哪些事。
教学反思:“时分”是在学生对时钟有了初步的认识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时分的认识”是小学数学低年级教学中一个十分重要的内容,也是实用性很强的数学知识,并且还是比较抽象的知识。在认识时间方面由于知识点较多较凌乱,很多孩子对于认识时间是有一定的困难的,因此在教学中我注重做到以下几点:
一、充分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和教具
新课程强调,要从学生生活经验出发,创设与学生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情境,使学生对数学产生亲近感。我利用课前询问:“关于钟面,你都了解些什么?”教师简洁的问语激活了学生的知识储备,学生争先恐后地交流自己知道的有关时间的知识,比如时针、分针、几时的认读方法等等。在短短的两三分钟的询问中,教师把握了多数学生的知识基础,确定了教学的起点,完成了对教学预案的调整。课堂气氛一下子活跃起来。并充分利用学具观察发现钟面,通过自己的观察找出了钟面上的知识。在“认识时分的关系”和“准确读写时间”这两个难点时,有的学生已经知道1时=60分,1分=60秒,于是我借助多媒体的演示使学生对自己的认识有了更直观的印象。有的已经会用两种方式写时间,课堂上我先让学生尝试自己书写时间,再请有不同写法的孩子板演,并说明写法。
二、创设探索与交流的空间,培养合作能力、体验感悟
教学要为学生留有足够的探索和交流的空间,以有利于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在教学中,学生通过“看一看”“拨一拨”“写一写”等操作活动,观察认识钟面,突破了“认识时分的关系”及“准确读写时间”的难点。学生在操作中交流,在交流中感悟,在感悟中建立了时间的模型。
在活动中,教师只是活动的引导者和组织者,学生是活动的主体,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为学生创设合作的机会,如:同桌合作“一人拨钟,一人读写时间”,同桌互说。这些有趣的合作让每一个学生都有学习的机会,此时,教师关注的是孩子的差异,师帮生、生帮生,这样既面向全体学生,又让不同的学生得到了不同的发展。学生经历了观察、操作等实践活动,在合作与交流的过程中,获得良好的情感体验。同时向学生介绍从古到今的表示时间的方法,利用感知1分钟的长短,有的放矢的对学生进行珍惜时间教育,激励学生在今后学习、生活中科学的安排时间,充分利用时间,珍惜时间,争做时间的小主人。
 

 

附件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
    版权所有:江苏省常州武进湟里中心小学┋ 联系电话:0519-83348221┋ 传真:0519-83341021
    备案序号:苏ICP备05079923号 技术支持: 常州万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