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成果 更多>>
研究小结(钱春霞) 12-01
教学设计(钱春霞) 12-01
学期总结会 12-18
学期研究总结(臧斌)… 12-18
学期研究总结(臧斌)… 12-18
学期研究总结(臧斌)… 12-18
学期研究总结(臧斌)… 12-18
学期研究总结(臧斌)… 12-18
  中期评估 更多>>
您现在的位置: 常州市武进区湟里中心小学 >>建构清晰有效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研究>>研究成果>>个人研究小结
12月份教案
发布日期:2012-12-30   点击次数:    作者:杨亚君  来源:

 

自从新课程呼唤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后,我们的数学课便从此精彩纷呈:绚烂多彩的情境创设、生动形象的媒体课件、热闹非凡的小组讨论..... 这似乎是每一个数学教师所追求的完美的课堂。但细细品味,我们就会发现,由于掺入了大量的“调料”,数学课已经开始“变味”。这样的数学课看似热闹精彩,但学习效果却令人担忧。所以,数学课堂呼唤理性回归,坚守简单、真实的教学,追求简约而有效,这样才能彻底解放学生,让学生学得更实在,从而获得真正的发展。
 一、教学素材的加工-----简约有度。
 一堂数学课,可用的素材很多,但能起到最佳教学效果的材料还得从中进行选择加工。教学素材应服务于数学本质的挖掘,如果不经过精挑细选,反而会有碍数学的学习。如《年、月、日的认识》一课,一位老师为每个学生准备了近十年的年历表各一份,然后让学生观察、讨论:仔细观察这张年历表中,你们能发现什么?几分钟后,学生汇报。
生1:我发现有许多节日,5月1日劳动节每年都有。
生2:我发现还有10月1日国庆节、元旦、春节,这些节日每年也都有。(年历表上把各个节假日用不同的颜色标出。)
生3:我发现表上有十年,是从1998年到2007年。
 ……
 本来说,用年历的出示来学习年、月、日这课是最普通不过的,但这位教师在教学素材的选择上过于散乱,一下子出示十年的年历,而且年历上的节日又是用不同颜色加以突出,学生肯定难以着手,不知老师问的“你发现了什么?”到底指哪方面。正是由于缺少对教学素材中数学实质的加工,干扰了学生的探究数学的方向,使学生在一些非数学的问题上纠缠,从而影响了教学效果,也使教师陷入难堪的境地。
    对于《年、月、日的认识》,在开始时就让学生说说今天是几几年几月几日,并让学生板书。学生马上知道了年月日表述方式,并明确了书写形式。这样既来自生活,又简洁、有效。在教学“认识一年有几个月,每个月各有几天”时,教师请学生拿出事先设计的两种不同的年历表(只有一年,同桌不同年份,有闰年和平年),通过比较、探讨,逐步认识到各个知识点:一年几个月,每个月各有几天,平闰年的不同等等。这样的教学更加简洁、有效,较好的体现数学的知识点,使得课堂的数学味浓浓。
 二、情景的创设----简洁流畅。
 情景的创设是数学课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我们也看到,目前有些数学课所创设的情景过于复杂。一个简单的数学理念被包装的花枝招展,结果生活的气息浓了,而数学的计算、巩固、练习却被淡化。而有些数学课还出现这样的现象:先创设一个所谓的“情境”,引出数学问题,然后将情景抛在一边,直接去解决数学问题。如,把蓝猫淘气等卡通人物搬出来,然后说:“XX想考考小朋友,比比谁聪明,好不好?”接着就进行数学习题练习。这样课堂气氛是活跃了,可这只是把数学变成了“情景+习题”的简单组合。这是值得深思的问题。
 我认为,教师在创设情景时,应该以数学生活化为原则,采用简洁有效的情景进行教学,不误导,不使学生停留在情景表面,简洁有效的引导学生进入情景中数学本质的学习,积极主动地探究。
 例如:教学《圆的知识》时,先通过自行车、三轮车、汽车等车轮都是圆形的,来使学生获得对圆的表象认识。然后问学生:“车轮为什么要做成是圆的而不做成正方形或是椭圆形的呢?”当学生的回答不能完全满足要求时,直接点题,引入新课:“今天我们来仔细研究圆的特征,相信同学们会对这个问题有一个清晰的认识。”学生带着寻求实际问题答案的急切心情进入了新课的学习,接下去的课堂则是既围绕情景——车轮的特点,又紧密的学习到数学的知识——圆的特征。这样的情景创设简洁、有效,不失偏跛。
 三、教学语言----简要精练
 教学语言是教师完成教学任务的主要手段,它的功能和作用是任何传播手段也取代不了的。学生通过教学语言能探知教师的思维进程,学习思考问题的方法,体验到思维过程的快乐。教师课堂上多讲,学生不一定多得,有时甚至会适得其反,把学生给讲糊涂了。数学课堂中应当省去不必要的言语,教学语言不能有过多的华丽辞藻,但求“少而精”,要言而不繁,恰到好处,只有这样才能收到“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效果。
 1.提问时所采用的语言一定要导向明确,避免引起学生的思维混乱,造成答非所问的局面。言简意明的提问语和提示语能让学生很快地明白问题的主题,或者找到解决问题的根源。如在教学《百分数的应用》时,先告诉学生糖占糖水的百分之几就是含糖率,然后马上反过来让学生说说什么叫含糖率,通过正反两问加深了学生对含糖率的理解。又如:学生说出试验100粒,发芽100粒,算出发芽率是100%;接着说试验83粒,发芽率是100%,那发芽几粒?这样一说让学生感受到发芽率是100%,不一定是100粒,而是指试验的种子全部发芽。然后又引出发芽率是105%正确吗?让学生充分感知发芽率不超过100%。
 2.过渡时的语言一定要自然流畅。很多教师往往在备课时将每一环节的过渡语预先写好定型,在真正上课时就照本宣科,死搬硬套。这样,无疑是生硬的、呆板的,与动态生成的课堂是格格不入的。为此,过渡语也应顺应课堂,力求做到衔接自然、简短顺畅。
 3.评价时的语言要是非分明,真实坦诚,恰到好处。教师切不可模棱两可,似是而非,给学生一种云里雾里的感觉,而应该明确指出“是非”、“对错”、“好坏”,例如:当学生的回答并非完全正确时,可以说:“你的想法有道理,但不完全正确。”当学生的表述有问题,可提示:“老师明白你的意思,但怎样说才能让大家都明白呢?”当学生有不同见解时,可以说:“你的想法很独特,给了我们启发和思考。”当学生回答出了难度较大的问题,可表扬:“你说得很正确,真会积极动脑!”教学语言的魅力是无穷的。它对于激励、唤醒、启发、调控学生在课堂中的学习状态是至关重要的。
 四、教学手段----简便实用
 要使教学系统有效地执行其教育功能,离不开教学手段的选取和应用。现在许多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时,还是一味地考虑如何借助多媒体课件来上好一堂课。其实,多媒体课件虽能给学生提供声、形、色等多方面的感官刺激,有效地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但也存在一定的弊端,如呈现时间短暂,无法给学生留下深刻印象等等。多媒体课件只是一种辅助的教学手段,它并不是万能的。教师始终是教育的主导,对于课件的使用要适时适度,不能过分依赖。在教学中教师要用最简单的教学手段,取得最好的教学效果。我们在平时的教学工作中要恰当选用教辅工具,力求简单实用。比如:使用传统的教具挂图、模型、黑板、卡片能解决的问题,就不要用课件,费时费力,而且效果也不一定好。传统教学方法不好解决的,就选择恰当的、简单有效的媒体课件,帮助学生突破难点、疑点,突出重点,注重实效,提高教学效率。
 简约不是返古、不是倒退,简约的课堂是一种洗净铅华,粉饰尽去的课堂。是一种富有意境、启人思维的原生态的课堂。有效是看学生是否从“不懂”到“懂”,从“不会学”到“会学”的课堂;是看是否培养出学生较强学习能力的课堂。简约是手段,有效才是最终的目的。
 “简单的就是最美的,适合自己的就是最好的。”课堂只要是真实的就是有缺憾的,但正是在不断弥补缺憾的过程中,我们的教学才有了进步。坚守真实、简单的数学教学,才能让数学课堂流露出原有的本色,才能让每一个学生感觉到真实的教师、真实的课堂。
 
附件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
    版权所有:江苏省常州武进湟里中心小学┋ 联系电话:0519-83348221┋ 传真:0519-83341021
    备案序号:苏ICP备05079923号 技术支持: 常州万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