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加法里的未知数
一、教材简析:
本课教学教科书第62页例题,第63页“想想做做”。本课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10以内的加法和相应的减法之后,单设一个课时进行教学,为解方程和学习用凑十法计算20以内进位加法打下基础。例题要学生先弄清图意,联系操作过程思考“8个再放几个就放满10个”,列出“8+( )=10”的算式,再引导讨论( )里填几。“想想做做”安排了“信鸽送信”、“拔萝卜”等练习形式,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反馈、巩固所学的知识。本节课的教学重难点是学生掌握“求未知加数”的不同方法。措施:要让学生通过独立探索,小组合作交流来完成。
二、学习目标:
1、学生通过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得出求未知加数的方法。
2、学生初步体会数的分与合和求未知加数的关系,形成初步的数感。
3、发展学生数学理解能力和发散思维能力。
4、继续培养独立思考、小组合作交流的学习习惯。
5、激发学生的计算兴趣,培养良好的计算习惯。
三、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讲述:同学们越来越聪明了,智慧爷爷奖给我们一个智慧盒,想不想知道里面装的是什么呢?
边讲述边打开礼盒,指名看看,并说给大家听,里面装了8个大苹果,还空着两格。
(二)观察探索,积极思维
1.出示情境图,学生仔细观察。
提问:你们能从图上发现什么吗?可以怎样提出问题?怎样把这个问题用算式表示出来? 板书:8+( )=10。
揭题:这个( ) 为什么没有数?(因为2个格子里没有苹果,是空着的。)今天我们研究的问题就是怎样才能把( )里的数填上。(板书课题:求未知加数)
2.动手摆学具,独立思考,发现 ( )里可填2。
3.小组合作交流、讨论:还能用什么方法知道( )里应填2?
小组长组织讨论,然后向大家汇报讨论情况。
板书:
(1)因为10可以分成8和2,所以8+(2)=10。
(2)8和2合成10,所以8+(2)=10。
(3)10-8=2,( )里填2。
(4) 前面学习的加法非常熟练,一看就知道。
教师评价:从小组长汇报的情况看,求未知加数的方法很多,这是大家讨论交流的成功之处,祝贺你们。
(学习目标1、2、3、4)
(三)应用拓展
1.独立完成“想想做做”第1题。
学生独立完成,学生说说是怎样想的。
指出:接着画的图的个数就是括号里要求的未知数。
(学习目标1、2、4、5)
2.“想想做做”第2题——信鸽送信。
在书上完成,小组学生互相检查。
学生互相选一题说说是怎样想的。
教师评价:同学们助人为乐的精神感动了信鸽,它们把这件好事告诉给了
小白兔。你们瞧,小白兔为了奖励大家,正背着篓子给大家拔萝卜呢!
(学习目标1、5)
3.出示课件“小白兔拔萝卜”,
让学生分两组进行拔萝卜比赛,初步体会□+□=10这个简单的数学模型。
8+□=10 9+□=10
6+□=10 7+□=10
4+□=10 5+□=10
2+□=10 3+□=10
0+□=10 1+□=10
鼓励拔得慢的小组不要灰心,以后继续努力,不要互相责怪。
(学习目标1、5)
4.“想想做做”第3题。
提问:你是怎么想的?把想法告诉大家。
(四)总结全课
今天大家玩得开心吗?在玩的过程中学到了什么呢?说给大家听听,好吗?
[评: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对学习的过程进行总结,目的是培养学生对一件事自始至终有个交待的责任心,也让学生体验到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一种重要的学习方式。]
五、作业设计
校内作业:见巩固与练习
家庭作业:
2+( )=10 ( )+4=8 ( )+3=7 4+( )=9
7+( )=10 ( )+5=10 9+( )=10 5+( )=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