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成果 更多>>
研究小结(钱春霞) 12-01
教学设计(钱春霞) 12-01
学期总结会 12-18
学期研究总结(臧斌)… 12-18
学期研究总结(臧斌)… 12-18
学期研究总结(臧斌)… 12-18
学期研究总结(臧斌)… 12-18
学期研究总结(臧斌)… 12-18
  中期评估 更多>>
您现在的位置: 常州市武进区湟里中心小学 >>建构清晰有效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研究>>理论学习
理论学习5
发布日期:2013-01-15   点击次数:    作者:白玉仙  来源:

由此看来,低年级学生解应用题首先是解析题意、掌握结构、选择算法,然后才是计算结果。计算结果有赖于学生对运算技巧的掌握,解析题意选择算法则有赖于学生复杂的思维过程。即要求学生先形成题目的表象,确定题目数量之间的关系后,才能列式计算。因此可采取以下教学策略:

    1.直观。低年级学生理解应用题时,对感性材料有一定的依赖性,必须借助直观手段提示题目中的数量关系。“树上有6只猴子, 地上有4只猴子,从树上下来几只猴子,树上和地上就能同样多? ”学生都错认为6- 4=2(只),其错误矫正唯有靠直观感知。可让学生摆弄两排个数不等的棋子,从中可发现一排增加蕴含着另 一排减少的相互依存关系,进而就能类比转化,触类旁通。学生不仅直观地看到了加、减之间的相对关系,还受到了相等与不相等的辩证过程的综合训练。

    2.比较。比较对于低年级学生认识应用题的本质特征有着重要作用。如“15支铅笔平分给5个小朋友,每人 得几支?”与“5个小朋友平分15支铅笔,每人得几支?”比较发现,文字叙述的顺序不同,但解法一样,说明解题不以已知条件出现的先后顺序来确定算法。帮助学生克服数字→运算符号→数字→结果的习惯思维。这样 能够促进学生破除实际生活中的形象经验,提高对反叙题、逆解题的思考能力

附件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
    版权所有:江苏省常州武进湟里中心小学┋ 联系电话:0519-83348221┋ 传真:0519-83341021
    备案序号:苏ICP备05079923号 技术支持: 常州万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