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构清晰有效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研究》个人研究计划
本学期是《建构清晰有效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研究》课题实施的第二个年头。根据课题方案及本班学生实际,特制定本学期实施计划如下:
一、研究目标:
1、在教学中继续深入实施清晰有效的教学过程的研究,重点是对《认识分数》、《分数的基本性质》这两个单元的学习探究活动进行重构,寻找出更切合学生实际的探究活动。在活动的设计中提炼出一定的教学策略。
2、对前一阶段的研究情况进行总结与反思,在研究中不断修改与完善实验方案,提高研究的有效性。
3、在研究过程中实施有效教学活动设计的成果分析,并撰写研究报告。
二、指导思想
有效教学,即实实在在的教学,就是课堂上以教师为指导,以学生为指导,使学生在常态下脚踏实地学习,获得实实在在的知识。而有时教师只追求课堂形式的花样多,忽略了课的实质。
有效教学,即实实在在的教学,就是课堂上以教师为指导,以学生为指导,使学生在常态下脚踏实地学习,获得实实在在的知识。而有时教师只追求课堂形式的花样多,忽略了课的实质。
教师是教学的组织者和引导者,因此在有效教学中,教师教学行为的有效性成为有效教学能否实现的关键因素之一。数学知识培养人的抽象思维能力,学具能够比较形象的模拟一些抽象问题,极大地增加了小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兴趣。学具本质上就是把掌握特定的概念、命题等应有的智力活动方式“外化” 为动手操作的程序,通过学生的操作, 从而实现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因此,如何有效使用学具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
三、研究思路
坚持科研为本,充分发挥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不断增强自身的研究意识、改革意识,扎扎实实地进行课题研究,向“科研型”教师方向发展,通过课堂实践的磨砺,真正走出课堂教学的种种误区,建构出“真实、开放、有效”的课堂。
四、研究措施:
坚持科研为本,充分发挥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不断增强自身的研究意识、改革意识,扎扎实实地进行课题研究,向“科研型”教师方向发展,通过课堂实践的磨砺,真正走出课堂教学的种种误区,建构出“真实、开放、有效”的课堂。
四、研究措施:
1、 课题研究方案的落实。
2、课题的学习准备,对研究方法的深入思考、慎重选用。
3、课题实践课的质量。
4、课题相关论文的撰写。
5、课题成果材料的整理。
6、在研究的准备阶段加强理论学习;在课题的实施过程中上好课题实践课;在课题的研究阶段整理和反思研究成效;在课题的汇报交流中展示研究过程;
五、具体工作安排
五、具体工作安排
二月份:
1、 制定个人工作计划。
2、 上好一节课题研究课。
3、 做好教学研究工作。
三月份:
1、听研究课,向课题组教师学习。
2、 上好课题研究课。
3、 讨论课题组教师上课中存在的优缺点,找出不足。
四月份:
1、 认真学习和钻研本课题的相关理论文章。
2、 写好课题研究论文。
3、阅读教师的教案和说课稿,做好听课记录。
五月份:
1、 继续开展课题活动。
2、 针对教学中的不足进行改正。
六月份:
1、 继续开展课题活动。
2、针对教学中的不足进行改正。
3、 听课题组工作总结汇报。
4、 写好个人课题组工作小结。
5、 整理收集各项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