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成果 更多>>
研究小结(钱春霞) 12-01
教学设计(钱春霞) 12-01
学期总结会 12-18
学期研究总结(臧斌)… 12-18
学期研究总结(臧斌)… 12-18
学期研究总结(臧斌)… 12-18
学期研究总结(臧斌)… 12-18
学期研究总结(臧斌)… 12-18
  中期评估 更多>>
您现在的位置: 常州市武进区湟里中心小学 >>建构清晰有效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研究>>理论学习
3月份理论学习2(谈莉)
发布日期:2013-03-14   点击次数:    作者:谈莉  来源:

学习:

    小学数学课堂问题情境有效预设的策略研究是指在小学数学中探究如何依据小学生生理、心理特征等预设各种有利用课堂教学的问题情境。《新的课程标准》指出,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是数学学习的一个重要方法。教学的实践证明,学生的认知活动总是在一定的情境中进行的,积极思维常常取决于问题的刺激程度,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创设问题情境,使学生产生释疑的强烈愿望,并善于在特定的情境中,用自己的头脑去发现解决问题的办法,使学生情绪激昂,又头脑冷静,最终获取新知识。

心得体会:

   【片段一】以教学《得数在5以内的加法》为例谈谈。

 

师:(先出示例图左边部分)从图上你知道了什么? 
生:图上有很多花。
生:图上有几个小朋友。
……
很显然这样的回答不是老师想要的结果,一个原本旨在引导学生观察并发现情境图中的数学信息的提问,最终演化成语文上的“看图说话”,这样的提问过渡开放,没有针对性。
【片段二】
师:小朋友仔细观察这幅图,小朋友在干什么?
生:小朋友在浇花。
师:有几个小朋友在浇花?
生:有3个小朋友在浇花。
师:(出示例图右边部分)你看到了什么?
生:又来了2人。
师:一共有多少人?
生:一共有5人。
 
问题似乎变小了、变碎了,但正是这样富有“数学味”和具体指向性的问题,才能更好、更快地将学生引入真正的数学学习任务中去。有效提问要以学生为主体,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尤其是低年级孩子需要老师“带着走”,“小步子走”,这样学生才能有目的,有针对性地回答。课堂提问必须针对学生已有的知识水平和学生的实际情况,找准问题的切入点,要问到关键处,问到点子上,问出精彩来,问出实效来。

 

附件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
    版权所有:江苏省常州武进湟里中心小学┋ 联系电话:0519-83348221┋ 传真:0519-83341021
    备案序号:苏ICP备05079923号 技术支持: 常州万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