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研究小结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创设和谐的教学氛围,有效地构建愉悦的教学情境,使教学内容深深地触及学生的心灵深处,诱导学生把学习新知的压力变为探求新知的动力,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重要手段。本月研究对新授内容的巧妙的导入,创设愉悦的氛围,对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学习的能动性、自主性,
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学生学习新知是一种特殊的情、知相伴的认知过程,这个过程包含着属于非智力因素范畴的情感,它是学生智力发展的内驱力。在导入新课时,新授前,教者应构建“愉”、“悦”的教学情感,使学生在一节课开始,就被一种愉快和谐的气氛所陶冶。而有目的地引导学生观察自己熟悉的事物、图画等教具,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应用数学能力。
在《认识圆柱和圆锥》一课,出示生活中一些形状是圆柱、圆锥的实物,在通过摸一摸、看一看、比一比,说说你新的发现。通过教具使学生有了强烈的求知欲望,这必然促使学生自觉地去完成既定的教学目标,使情、知交融达到最佳的状态。
又如《利息》一课,课前对同学们说,要请同学们为“为储户当参谋”,设立“储户咨询站”。让数学内容与生活内容紧密联系,学生在这样是氛围中积极投入到学习中。当然,我想新课的导人方式很多,如讲故事。猜谜语、做游戏、听音乐,简单的一个设问,普通的一声问候,甚至一句无声的体态语。总之,这一切都要围绕一个目标,那就是为学生学习新知创造一个愉悦、和谐的教学氛围,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唤起学生学习的自觉性和创造性,让学生愿学、善学、乐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