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成果 更多>>
研究小结(钱春霞) 12-01
教学设计(钱春霞) 12-01
学期总结会 12-18
学期研究总结(臧斌)… 12-18
学期研究总结(臧斌)… 12-18
学期研究总结(臧斌)… 12-18
学期研究总结(臧斌)… 12-18
学期研究总结(臧斌)… 12-18
  中期评估 更多>>
您现在的位置: 常州市武进区湟里中心小学 >>建构清晰有效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研究>>理论学习
小学数学有效教学浅谈(2)臧斌
发布日期:2013-04-01   点击次数:    作者:臧斌  来源:

 

三、     教学设计的有效设定。
教学设计的有效,在于让学生经历……过程,获得……体验,在数学知识、能力、情感、态度,乃至人的发展等方面实现多少教学的价值。现在的有效教学设计改变了原有单一、被动的学习方式,倡导发挥学生主体性的、多样化的学习方式,促进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
1、有效的课堂提问。
教师创设问题情境,使学生形成认知冲突,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继而产生解决问题的兴趣。教师在设计问题时,应形象和层层推进。问题设计得形象生动,总能激起学生的无限兴趣,使他们乐于回答,而问题设计得具有层递性就像一个个小台阶,引导学生拾级而上,从而使问题得到圆满解决。
例如在教学毫升和升时,分别出示以毫升为单位、以升为单位的量杯的画片,问学生:“你们看到量杯上有什么?”“为什么这些刻度没有从杯底开始标出?”“ML、L这些符号表示什么?”“它们之间有什么联系?”……这些问题一提出,实际上就为学生这一节课的学习定了目标,接着学生通过操作解决这些问题,清晰地体验到毫升和升的知识。
又如教学百分数的意义和写法时,课堂中可以这样问学生:1第一次看到百分数时有想法没?(2)现在你对百分数有什么想法?(或想知道些什么?)(3)为什么要先研究意义?(4)你觉得这些同学的定义方式哪个好?(5)分数已经能表示两个数的关系了,为什么还要产生百分数呢?等问题。
    2
、让学生去尝试。
学生是教学活动的主体,教师一定要充分相信学生,要想方设法让学生成为学习活动的主人,培养其主体能力,让学生大胆尝试,使他们真正做学习的主人。学生通过亲自动手实践,实现新旧知识的转化,有利于学生主动构建新的认知结构,使知识的掌握更长久、牢固。
如学生在学习完“周长”这节内容后,充分理解了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是指4条边的和,可以让学生在学习长方形的周长计算时,提供一个长方形,让学生先根据图形,自己动手探究,求出长方形的周长,教师再适时引导,总结,归纳,长方形的周长计算方法。接着,教师又可以提供一个正方形学具,让学生自主探索正方形的周长计算方法。
3、让学生动手操作。
心理学家皮业杰说:“儿童的思维是从动作开始的,切断动作与思维的联系,思维就得不到发展。”教学实践也证明,在实际操作中,学生通过观察、分析、比较所操作的相同点和不同点,然后进行抽象和概括,能教深入地理解和懂得概念。引导学生通过操作发现规律性知识,在发展学生思维的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独立获取知识的能力。  
动手操作会让课堂生动活泼,让学生获得更丰富的体验。根据教学内容,精心设计有关的动手操作活动,就能唤起学生潜在的动力,对学习数学知识产生兴趣,使他们主动参与到学习中。不仅让学生学得生动形象,更让学生对所学知识印象深刻,牢记于心。
例如:在教学“平行四边形的认识”时,为了让学生理解平行四边形具有“不稳定性”这一特性和如何使平行四边形固定不变形。先让学生推拉平行四边形框架,观察它的形状是否发生变化?然后请各小组合作用一根小棒将平行四边形框架固定,使它不再变形的形式,它就不会变形了。
例如在《图形的拼组》一课中,我在课前要求学生准备好学具,即:三角形、长方形、正方形、梯形、平长四边形等各种图形,在进行新课时让小组合作摆拼图形,看看哪组摆拼的图形最多,课堂气氛活跃起来了,不一会儿每个小组都摆出了两、三个不同的组合图形。其实合作学习的目的是让学生从参与学习的过程中,生动活泼地品味成功的喜悦,因此,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让学生真正参与课堂教学,主动探究新知的形成过程,并把自己的探究过程和其他同学交流,用语言表达出来,这样既能帮助学习困难的学生,又能让好学生交流不同的学习方法,真正发挥合作学习的群体优势,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在课堂教学中,能够让学生进行动手操作的内容有很多,作为教师应认真研究教材,精心设计,尽量让学生的多种感官参与到操作活动中去,调动学生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自行动手操作探究问题,积极思维解决问题,发展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4、设计有效的练习。
在教学中,采用多形式、多层次的巩固练习,环环紧扣,有张有弛,有效地调动学生主动积极地参与,深化新知,拓展思维。
总之,在有效的课堂教学过程中,学生始终保持积极主动参与的学习态度,学生在动脑、动口、动手的同时学习到知识,发展能力,获得学习方法。
附件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
    版权所有:江苏省常州武进湟里中心小学┋ 联系电话:0519-83348221┋ 传真:0519-83341021
    备案序号:苏ICP备05079923号 技术支持: 常州万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