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数的意义
二、教材简析: 小学数学第十册第36页,例1、“试一试”、“练一练”和练习六相关习题。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初步认识分数的基础上教学的,在三年级上册,学生已经学习把一个物体、一个图形平均分成几份,用几分之一、几分之几表示其中的一份或几份;在三年级下册,学生有学习了把由若干个物体组成的一个整体平均分成几份,用几分之一、几分之几表示其中的一份或几份。本堂课主要引导学生抽象出单位“1”的概念,概括分数的意义,认识分数单位。例1中首先让学生看图写分数,激活学生对分数的已有认识。然后分两个层次:1、让学生认识到这里分别是把一个物体、一个图形、一个计量单位、一些物体组成的整体平均分的,抽象出单位“1”的概念;2、再让学生认识到分数是把单位“1”平均分成了几份,表示这样的几份?完整的概括出分数的意义。最后让学生认识分数单位的含义。教学重点:理解分数的意义,认识分数单位。教学难点:理解、抽象出单位“1”。突破重难点的措施:让学生通过动手操作实践,初步理解单位“1”的含义,经历分数意义的概括过程,进一步理解分数的意义。 三、学习目标: 1、 使学生初步理解单位“1”和分数单位的含义,经历分数意义的概括过程,进一步理解分数的意义。把单位“1”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这样的一份或几份的数,叫做分数。把单位“1”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其中一份的数,叫做分数单位。 2、 使学生在学习分数的意义的过程中进一步培养分析、综合与抽象、概括的能力,感受分数与生活的联系,增强数学学习的信心。 3、学生的分析、综合、抽象、概括的能力得到培养。 4、通过创设互相协作、积极探索的学习情境,学生的学习兴趣得到培养,并渗透数学来源于生活实际的思想。 四、教学过程:
谈话:在三年级,我们曾经分两次认识分数。你能举例说说什么是分数吗? (二)教学例题。 1、教学例1 (1)出示例1组图 提问:你能用分数表示各图中的涂色部分? (学生独立完成在书上) 追问:你能说说每个分数各表示什么? (同桌交流后班内汇报) 教师根据学生回答,用课件逐渐展示板书。 提问:第四个图与前三个图有什么不同吗? 引导学生明确:一个饼可以称为一个物体、一个长方形是一个图形、1米是一个计量单位,而第四幅图是把6个圆看作一个整体。 出示2/3 提问:把( )平均分成3份,表示这样2份的数? 学生讨论交流,班内汇报。 猜测:可能是一个物体、一个图形、一个计量单位或许多物体组成的一个整体。 说明:一个物体、一个图形、一个计量单位或许多物体组成的一个整体,都可以用自然数1来表示,通常我们把它叫做单位“1”。 追问:在这几个图里,分别是把什么看作单位“1”,平均分成了几份?表示这样的几份? 提问:你能试着说说什么是分数吗? 教师引导概括分数意义。 (2)操作:铅笔、硬币、钟面、桃子图案 提问:你能用手中的物品表示2/3吗?你是怎样想的? 学生小组合作用提供的物品表示并交流想法。 【设计意图】学生在概括单位“1”后,通过操作丰富单位“1”的表象,理解单位“1”不同,所表示的意义、数量都不同。 (3)出示练习六(3) 学生先按书上的说法,说说第1题中是把哪个数量看作单位“1”平均分成了几份,三好生有这样的几份;再参照第1题说说后两题中分数的意义。 (4)出示练习六(4) 先引导学生明确单位“1”,再依次出现平均分的点,让学生用分数表示并说说想法。 (5)出示练习六(5) 学生独立完成后交流所填分数有什么不同。 2、认识分数单位 (1)谈话:整数、小数都有计数单位,例如:整数9的计数单位是1,9里面有9个1,0.9的计数单位是0.1,0.9里面有9个0.1。分数也有分数单位。例如:5/8里有5个1/8,5/8的分数单位是1/8,3/7、1/5、1/2呢? 提问:你能说说什么是分数单位吗? 学生讨论交流,教师引导揭示。 【设计意图】联系整数、小数的计数单位,有助于学生正确理解分数单位。 (三)巩固练习 (2)完成“试一试” 学生独立思考,同桌互说后班内交流。 (3)完成“练一练” 学生独立完成,班内交流订正。 (4)完成练习六(1) 同桌读一读,并说说每个分数的分数单位。 提问:每个分数的分母与分数单位有什么关系? (四)课堂总结 五、作业设计: 校内作业(基础性作业) 1、<>2、说出每个分数的意义。 <>家庭作业(拓展性作业) <><><><>六、资源提供:配套光盘。
这节课,我们认识了是什么?生活还有哪些事物能用分数来表示,她们又是分别把谁看作单位“1”。找一找,和同学说一说。
(一)导入新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