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成果 更多>>
研究小结(钱春霞) 12-01
教学设计(钱春霞) 12-01
学期总结会 12-18
学期研究总结(臧斌)… 12-18
学期研究总结(臧斌)… 12-18
学期研究总结(臧斌)… 12-18
学期研究总结(臧斌)… 12-18
学期研究总结(臧斌)… 12-18
  中期评估 更多>>
您现在的位置: 常州市武进区湟里中心小学 >>建构清晰有效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研究>>理论学习
理论学习(3月-1)
发布日期:2013-04-26   点击次数:    作者:钱彩华  来源:

 

小学低年级数学教学中如何创设生活化情境
一、激活生活经验,创设模拟情境
     数学来源于生活。对于低年级的孩子来说,我们要善于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创设模拟生活中生动、有趣的情境,强化感性认识,引导学生在情境中观察、操作、交流,使学生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数学在生活中的作用;加深对数学的理解,并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现实问题。在教学“认识人民币”这一课时前,我思考:人民币的认识离不开现实的换钱、购物活动,就象计算机的学习离不开上机操作一样。一年级学生年龄小,缺乏社会经验,上市场购物的机会少。那么,怎样弥补学生学习上的这个不足呢?于是这节课上我多处创设了换钱、购物情境,让学生在模拟换钱、购物情境中认识人民币。在教学元、角、分这一知识点时,为了帮助学生理解1元=10角我创设这样一个模拟情境:“小兔欢欢要买一块1元钱的本子,可他手里都是角币,有1角的、2角的、还有5角的,他该怎样付钱呢?谁能帮帮他?”学生通过独立思考,小组交流,对多种策略进行研究,得出了元、角的换算关系。通过创设情境孩子们学习数学的兴趣明显提高,课堂上学习的气氛更加浓厚,使每个孩子都参与了进来。
     二、重视亲自体验,创设实践情境
眼过百遍,不如手过一遍”。适时、适度创设实践情境,对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有很大帮助。
认识人民币”这节课的结尾我设计了“小小超市”模拟购物活动。在活动中学生自由买自己需要的东西,然后小组内交流汇报。在活动中,我真切的感受到此时的课堂就是生活的缩影。在活动中,学生体会到数学的实用价值和“做”数学的乐趣。学生在“做”中学,“做”中得到巩固,“做”中学会应用,“做”中学会创造,“做”中得到发展,同时切身体验人民币在商品交换中的重要作用。接着,我还设计了一个课外延伸的活动。“放学后,请小朋友在爸爸、妈妈的带领下,到超市自己试着买东西、付钱,好吗?”学生兴致盎然。实践活动将数学知识回归于生活,应用于生活中,体验生活中处处有数学。通过这一活动,使学生在买卖商品中掌握了人民币的有关知识,提高社会交往和实践能力。
     在低年级数学教学中,通过创设各种各样的有效教学情境,从而激发儿童探索数学的兴趣,体验数学的价值和神奇,让他们在数学学习活动的过程中体验数学之美,感受学数学之乐,孩子们才能走出数学苦旅的沙漠,奔向快乐数学的绿洲。
学习心得: 小学低年级的学生,天真浪漫,爱说爱动,对自己的约束力差,注意力容易分散。在课堂上,采取什么方法才能够让孩子们一上课就感受到学习的乐趣,从小培养起他们的强烈的求知欲,良好的思维品质和学习习惯呢?几年的数学教学经历告诉我,在教学中充分利用情境教学,生动活泼的教学情境能使小学生心情轻松愉快,可以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调动其积极性,达到了学的境界,自主地完成学习任务,如果激发不起学生学习的兴趣,就调动不起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那么教师无论有多大的能力和多深的学问,最终的教学效果还是失败的。在低年级数学课堂上,适当运用游戏和活动,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符合小学生好奇,好动,注意力集中时间短的心理特点,也能最大限度的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学生在游戏时动手、动口、动脑,多种感官参与学习活动,能最大限度的发挥学生的身心潜能,从而高效的完成学习任务。教师应让孩子们在游戏的学习情境中,发现并掌握所学知识,同时渗透思想教育,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数学知识源于生活,用于生活。在课堂教学中,要把教材内容与生活情境有机结合起来,使数学知识成为学生看得见,摸得着,听得到的现实,我们要善于挖掘教学内容中的生活情境,让数学贴近生活,学生就会真正体会到生活中充满了数学,感受到数学的价值教学情境创设的目的是为了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促进学生更好地进行数学思考,而不是为情境而情境,忽视其数学功能。心理学研究表明,儿童对于他所熟悉的生活世界更感兴趣,如果能在课堂上呈现这种活动情境,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会更高。
 
附件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
    版权所有:江苏省常州武进湟里中心小学┋ 联系电话:0519-83348221┋ 传真:0519-83341021
    备案序号:苏ICP备05079923号 技术支持: 常州万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