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手操作 合作学习 提高学习兴趣
如何提高数学课堂教学效果,是我们每位数学教师经常谈论的话题,大家都认为要想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就要有明确的教学目标,认真备课,处理教与学的关系等等,我认为除此之外,兴趣也是提高课堂教学效果的重要因素,学生对数学是否有兴趣直接影响学习数学的效果。培养数学学习兴趣,不仅可以使学生变被动为主动,学习地轻松愉快,而且对学生的长远发展会产生持续的影响,但是学生的兴趣不是天生的,要靠后天的培养,创造主动愉悦的学习气氛,是数学学习的关键环节,同时,也是诱发学生求知欲望,产生学习动力的前提。
1、引导学生在合作中学习,小组合作学习营照了宽松,和谐,愉快的学习氛围,能满足学生的心理需求,使学生始终保持乐观向上的情绪努力去探索获得成功的强烈欲望。小朋友在小组交流活动中,都能不同程度的得到发展,学有余力的学生可以把自己探索知识的方法和经验教给学习较困难的学生,学习较困难的学生可以在宽松的中表达自己的想法,学习他人的经验。如,让学生合作用六到七根的小棒摆一摆自己喜欢的图案,合作数鲜花的朵数。这样,学生既感受合作解决问题的价值,又让所有学生都有效地经历数学学习过程。
2、利用直观教具,操作学具,电教手段来提高学习兴趣。多媒体创造的美妙情景,集中演示时空变换的流动美,景色物态的色彩美,视听兼备的立体美,语言表达的韵律美;能把学习内容的大和小,动和静,虚和实,近和远,快和慢,整体和局部之间相互转化打破时间,空间,宏观和微观为学生视听带来的限制,使学生的视野在短时间内完成较大的跳跃,加大教学密度,减少教学时间。特别是信息量的扩大,多次反复重现及化抽象为具体的特点,使教学内容鲜明生动,富于感染力,有效的减轻学生的学习负担,使“寓教于乐”成为可能。低年级的学生抽象思维能力较差,可他们好动好奇心强,对新奇的事物比较敏感,因在教学过程中,采用直观教具,操作学具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如:“20以内数的认识”部分学生已经会认了,教学的时候他们就会显得很枯燥,如果这时老师还进行黑板式的教学,学生肯定没有兴趣,为此,依据教材内容,在引入部分创设一个动物园的场景。告诉学生:动物园里有好多的小动物,这节课老师要带你们去参观,你们想去吗?顿时,全班的学生就会活跃起来,接着出示一幅动物园的场景图,让学生仔细观察后说说动物园中发生的故事,但是故事中一定要有数学知识,这样就迫使学生去巩固20以内的数字知识,而且学生的兴趣高涨。又如:在教学“10的组成”时,可以利用小朋友们喜欢吃糖果的特点,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首先出现10个苹果,然后问小朋友这么多的苹果吃不完怎么办,小朋友们自然会想到各种各样的办法。让学生们各抒己见,在一种快乐的氛围中有声有色的回答每个问题。
学习心得:教师不仅要帮助学生“学会”系统的掌握知识,而且更要着眼于使学生“会雪”和“善思”,因为实现教学任务最可靠的方法是善于引导学生去“发现”、去“探究”,让学生用自己的头脑去想,用自己的眼睛去看,更重要的是动手去操作,使学生的才智再实际参与中充分发挥。如:在教学“有余数的除法”时,课前先让学生准备10根小棒,课上我有意识的让学生用小棒摆自己喜欢的图形,学生们纷纷动手操作,每个学生都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有的5根为一份摆出两把小雨伞,有的摆两把叉子。课堂气氛非常活跃,学生学习积极性很高,接着我又为学生创设了一个分后有剩余的情境:要求写生用10根小棒摆三角形,看看结果怎样,学生动手后发现10根小棒可以摆三个三角形还剩一个小棒;接着又让学生摆正方形,结果又剩余两根小棒。学生通过前后几次摆小棒,悟出“平均分”时,有时正好分完无剩余,有时分完后还有剩余。接着我又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让学生思考:“幼儿园老师把7块糖平均分给2个小朋友,每个小朋友分几块?”学生通过动手分糖得出:每个小朋友分3块还剩余一块。这样在实际操作中由于出现剩余部分无法继续分的情况,就产生了解决这种问题的强烈要求,从而激发学生对这类除法的学习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