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成果 更多>>
研究小结(钱春霞) 12-01
教学设计(钱春霞) 12-01
学期总结会 12-18
学期研究总结(臧斌)… 12-18
学期研究总结(臧斌)… 12-18
学期研究总结(臧斌)… 12-18
学期研究总结(臧斌)… 12-18
学期研究总结(臧斌)… 12-18
  中期评估 更多>>
您现在的位置: 常州市武进区湟里中心小学 >>建构清晰有效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研究>>理论学习
4月:巧用学具,培养学生空间思维
发布日期:2013-04-30   点击次数:    作者:蒋培华  来源:

  

巧用学具,培养学生空间思维  

数学是一门比较抽象,逻辑性较强的学科。在数学课堂中合理地利用学具,能起到优化课堂的作用。  

一、利用学具,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新时代对人才的要求也越来越高。通过学具的操作,让学生在摆,剪,拼,制作,测量,画图等多方面都有了很好的培养。特别是对于低年级的学生来说,学生乐于从自己对学具的操作中获得新的乐趣,新的体会。例如,在教学《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时,让学生分别用边长6厘米和4厘米的正方形纸片铺长18厘米,宽12厘米的长方形,问哪种纸片能将长方形铺满?于是,学生开始操作,通过一次次的自主试验,终于发现用6厘米的正方形能正好铺满。从而引出6是12和18的公因数。此次的铺,就是让学生利用学具,解决了课堂中提出的问题,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也充分培养了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二、利用学具,培养学生之间的合作交流能力。  

新课程标准指出:“合作学习有助于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增进合作精神;有助于增加学生学习过程中,学生与教师、同学、教材之间的多种方式的互动。”但合作学习要落到实处确实不容易,这就要求教师要把握时机,找好切入点,采取适当的方法,让合作学习收到实效。而合理利用学具,就能使合作学习变得顺其自然,有意义且能获得实效。在《球的反弹高度》一课中,要求学生利用篮球,足球,米尺等学具,记录球的反弹高度和落下高度之间的关系。任务布置以后,学生们积极性很高,拿球的,拿米尺的,记录高度的,计算两者之间分数关系的,各分其职。在最后的总结汇报中,再引导学生发现,每个人都不是单独完成任务的,而是通过了小组成员之间的互相合作交流,得出结论的,从而让他们体会到,利用学具解决问题,也需要同学间的合作交流才能获得成功。  

三、利用学具,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新课程标准目标中指出:“通过数学学习,能增强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从而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培养创新精神是素质教育的根本任务,因此,在课堂教学中,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创新精神是一种智力特征,更是一种精神状态,小学生的思维正处于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发展的过渡时期,特别是低年级学生,他们的思维仍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要形式。教师需要通过学具,给学生提供更多实践的机会,让操作成为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源泉,通过操作使新知识“再发现”,通过操作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能力。在教学三年级下册《轴对称图形》时,有这样一个环节,让学生用自己手里的学具,制造出轴对称图形。于是,学生利用手里的彩纸,剪刀,剪出图形;用笔画出图形;用纸折出图形;用小棒摆出图形……各种颜色的轴对称图形,各种形式的制造方法,让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创造能力,想出和别人与众不同的方式来比表现自己的想法。  

四、利用学具,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学习质量的高低,学习效果的好坏,最终取决于学习者自身。学生有了学习的强烈要求,才能自主地去选择信息,接受信息。和枯燥的书本知识教授相比,学具的操作能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发挥学生认知活动中的主体作用的重要条件。因此,要充分利用学具的操作,让学生处于学习的主体地位。例如,在教学《认识图形》这一部分内容时,课前,让学生先找来一些各种形状的物体,如小盒字,小积木,球等。课上,让学生任意摆弄手中的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并通过观察,比较,摸,体会出这些物体的特征。学生的兴趣很高,每个学生都在那高兴地摆弄着,同时也和同学进行着交流讨论。整节课,只有学生被学具吸引着,操作着,学习兴趣都很高,老师只是在适当的时候点拨,学习效果自然也就好。  

总之,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实践是获取知识的重要途径,学具操作是小学数学实践活动的重要内容。  

  

心得体会:为了使学生适应不断发展的社会形式,小学阶段的学生除了要把知识基础打好,更要发展自己各方面的能力。俗话说:“眼过百遍,不如动手做一遍”。 学生主要以形象思维为主要形式,他们的抽象思维比较差。随着新课标的实施,更多的老师认识到:利用学具进行教学,能使抽象问题具体形象化,能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习积极性,更能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应用意识,以及多方面的能力。因此,通过学具的合理使用,能使数学课堂更丰富,符合学生的心理特点和认知规律,可以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同学的合作交流能力以及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同时,也提高了学生学习的兴趣,提高了课堂效率,从而达到优化数学课堂的教学效果,有利于全面提高数学教学量。  

附件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
    版权所有:江苏省常州武进湟里中心小学┋ 联系电话:0519-83348221┋ 传真:0519-83341021
    备案序号:苏ICP备05079923号 技术支持: 常州万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