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成果 更多>>
研究小结(钱春霞) 12-01
教学设计(钱春霞) 12-01
学期总结会 12-18
学期研究总结(臧斌)… 12-18
学期研究总结(臧斌)… 12-18
学期研究总结(臧斌)… 12-18
学期研究总结(臧斌)… 12-18
学期研究总结(臧斌)… 12-18
  中期评估 更多>>
您现在的位置: 常州市武进区湟里中心小学 >>建构清晰有效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研究>>研究动态>>活动记录
三月份实验课教案(任晓霞)
发布日期:2013-03-19   点击次数:    作者:任晓霞  来源:

 

认识整百数
一、教材简析
(一)教学内容: 第一课时、认识整百数
教科书8—10页例题、“想想做做”第1—7题。
(二)教材地位:
认识整百数是在学生认识百以内的数并能口算整十数加、减整十数的基础上教学的。教材注意留给学生充分的探索时间和空间,注意密切数学与学生生活的联系,注意培养学生的数感。
(三)例题分析:
本课教材分三段安排:第8页的例题教学整百数和一千的认识。通过“一板小方块”是一百,来认识3板是三百,8板是八百,从而整百数,巩固并发展学生对“百”的认识。然后一百一百地数,从一百数到一千,引进计数单位“千”并且也很形象地用1000个小方块组成的大立方体来表示一千。这里的当选当选一方面能使学生初步感知千的含义,认识到千也是一个计数单位,而一百与一千的进率也是10,另一方面能使学生从中明确整百数和一千的顺序,从而为进一步的认数活动打下基础。
第9页的第一道例题,先让学生根据计数器上算珠的位置及颗数说出相应各数的组成,再由教师示范写出左起第一、第三个数,并让学生模仿着写出第二个数,最后把写出的数读一读。这个活动的目的主要有三个:一是帮助学生明确千以内的数位名称及顺序;二是让学生认识到不同数位上的数所表示的数值是不一样的,初步掌握整百数和一千的组成特点;三是让学生在活动中明确整百数和一千的读、写方法。
第9页的第二道例题主要教学整百数加整百数的口算。教材通过学生感兴趣的童话场景,提出把两板小方块和三板小方块合在一起后,一共有多少个小方块的问题,引导学生列出算式“200﹢300”,并鼓励他们利用对整百数的已有认识自主探索计算方法。这里安排整百数加整百数口算的教学,重点不在于让学生掌握口算的方法,而是让学生通过口算进一步掌握整百数的组成特点,加深对整百数和一千的认识。“想想做做”1巩固对有关各数顺序的认识,另一方面学生初步体会千以内数的大小关系。第3题体会整十数和整百数再组成上的共同特点。第5、6题通过解决实际问题进一步巩固对整百数的认识。
(四)教学重难点:
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学生能认、读、写千以内的数,会口算整百数加减整百数。教学难点是理解整百数和一千的含义。
(五)突破重难点的措施:
教师可借助“小方块和计数器”巩固并发展学生对“百”的认识,并进一步形象地认识计数单位“千”。通过合作交流使学生自主学会整百数加、减整百数的计算方法。
二、学习目标
1、学生通过观察、操作和数数,初步理解整百数和一千的含义,知道相关的计数单位“百”和“千”,及它们之间的进率也是10。知道千以内数的数位名称及顺序,能说出个位、十位、百位、千位的顺序。
2、学生能正确读、写整百数和一千。
3、学生能正确口算整百数加、减整百数。
4、学生在认识整百数和一千的过程中,进一步体会数学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能利用已有的认数经验进行类推,进一步感受十进制计数法的特点。
5、学生会初步估计一些常见事物的数量大约是几百,发展估计意识和能力。
6、学生初步学习用具体的数描述身边的事物,并与他人交流,培养学习数学的兴趣和自信心。
三、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教学例题1
1.在计数器写出下面各数,并说说组成。
23 65 96
2.数百以内数,相应出示方块图
(1)一个一个地数,从1数到10
(2)一十一十地数,从l0数到100
提问,l0个一是多少?10个十呢?(板书)
证实10个十是一百,请每位学生动手数一效,可以让他们说说自己数数的方法。
提问:这么一板,有多少方块?
指出:一(个)、十、百都是我们已经学过的计数单位。
(说明:通过这一环节的教学,温习了整数的计数单位,建立了计数单位的新的直观模型,为利用这些模型认识更大的数做好了准备)
3.教学例题。
(1)师生一板一板地数。
提问一板表示几个百?三板是几个百?也就是几百?8个百呢?它又表示多少?
(2)师生一百一百地数,数到九百,再摆一百。
提问:九百再添一百就是几个百?(板书;10个一百),10十一百是一千。(板书:一千)
提问:10个一百合起来就是多少?
学生一百一百地数,从一百敷到一千。(学习目标1,4)
这里对整百数认识的重点是引导学生由“几个十是几十”的已有认识,类推出“几个百是几百”。教学时只要求学生口答,不应要求学生写数。
(二)写、读整百数:一千
1.计数器拨珠。
(1)出示计数器,请学生说说已知的数位排列顺序。
启发:计数器上右起第一位是个位,第二位是十位,第三位是百位,想一想,右起第四位是什么位?
指出:右起第四位是千位。(再计算器右起第四档下面标出“千”)
(2)想一想,你能在计数器上表示出400吗?
学生们动手拨一拨,指名说说自己是怎样拨珠的。
(3)说明;计数器上表示几百,就在百位上拨几个珠,就表示几百。
(4)练习:拨一拨200、600、1000。
2.写数。
(1)怎样来表示我们刚刚拨的数呢?
说明:4个百就是4百,在拨珠时,只有百位上拨了4个珠,在写数时,在百位上写上4,而在十位和个位上一个珠也没有,就写0。
学生练习。
提问:十位和个位上的能不能不写?
(2)根据计数器上拨珠的情况,请学生写数,指名板演。
300 600 700 900
(3)在百位上再添上一百,提问;此时是几个百?也就是多少?
想一想:一千应该怎样来写呢?(学习目标2、4、5)
教师说明。
教学上面一道例题时,可以先在一个计数器上标出个位,再要求学生接着标出十位和百位,并提问:百位的左边应该是什么数位?从而明确:从右边起,第四位是千位。
3,巩固练习。
完成“想想做做”第1—3题。
第1题:学生填数。
请学生先顺着读一读,再倒着读一读。
提问:数轴上的数是按什么顺序排列的,
讨论:200和1000,哪个数更接近700,让学生说说判断的方法,方法多样。
思考200和700哪个数更接近500时,可根据直线上相关的点之间的距离来判断,也可联系数数的经验来判断。
第2题:看图先读一读这些数.再说说是从哪儿看到这些数的试着举出类似的例子。
第3题:明确图意、题意,让学生来估算。
(三)整百数加、减整百数
1.出示小猴图,请学生说说图意。
列出算式。(板书;200十300)
(2)想一想,该怎样计算。
指名说说自己的想法,从中可以选出一种或几种好的方法。
教学例题时,要适当帮助学生理解题意,使学生明白:左边小猴拿来2板小方块,是200个;右边小猴拿来3板小方块,是300个。求一共有多少个小方块,就要把200和300合起来。
2.完成想想做做第4题。
(1)学生练习。
(2)说说自己是怎样算的。
说明:探索算法时,采用同桌互说、小组讨论的方式,培养了学生的合作意识。(学习目标3、5、6)
(四)巩固练习
1.完成想想做做第5题。
(1)指导学生看懂图意,体会图中小朋友的对话。
(2)根据已有信息,请学生提出可以解决的问题。
(3)独立解决,反馈时说说解决问题的方法。
求小华要跑的米数时,如果有学生列出乘法算式也是可以的,但要引导他们根据整百数的组成来计算。
2.完成想想做做第6题。
练习时,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方法算,做到尊重学生,体现了新课程理念,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意识。(学习目标6)
(五)全课总结
这节课我们动手摆一摆、拨一拨,知道了几个十是一百?一千里有个百?以及怎样写出这些几百、一千的数,和相应的计算。(出示课题)
四、课后反思:
《认识整百数》是二年级下册“认数”一单元第一课时内容,学生已经认识了100以内数,已有了初步认识数的经验,认识计数器,知道计数器上有“个、十、百”等数位,知道个位上的数表示几个一,十位上的数表示几个十,百位上的数表示几个百。其实,学生对整百数早有接触,大部分学生会读,甚至会写。本课的教学我主要通过以下几点来设计本课的教学板块和流程。
( 一)关注学生的学习起点
      “个”、“十”、“百”是学生已知的三个计数单位,它们是学生学习本课的起点。在本课开始,可以依次出示1个小正方体、10个小正方体拼成一条的方块、100个小正方体拼成一板的方块图片,让学生利用已有的数数经验数一数,在头脑里对应小正方体图构建“个”、“十”、“百”的表象。并注意引导学生独立数一数一板小方块有多少个,加深对一百的认识。因为在一年级,学生是通过数10捆铅笔来认识一百的。学生对10个十是一百的认识又能为新知“10个一百是一千”的学习作铺垫。
   (二)关注知识的生成过程:
    1、认识几百和一千
   教学时,可以充分利用教学资源,让学生在数数的过程中认数。
  师生一板一板地数。
提问一板表示几个百?三板是几个百?也就是几百?8个百呢?它又表示多少?
师生一百一百地数,数到九百,再摆一百。
 学生在交流的时候要注意引导他们说清楚“几个百是几百”或是“几百里面有几个百”。
     2、用计数器表示数:
数是抽象的符号,小学生更容易接受具体表象所表示的数,比如以前的小棒,现在的方块,还有计数器等。要让学生意识到数是可以用不同的方式来表示。
   3、及时地反馈练习:
认识整百数是认识三位数的重要基础,理解数的意义,发展学生的数感是重要的教学内容。 “想想做做”的练习进一步巩固对整百数的认识。
教学过程中还有需要改善的地方,在让孩子认识生活中的数时,只是简单的看了书上的,解释了一下意思,没有让孩子自己去寻找生活中的整百数,这样孩子对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感受就不是很强烈。
 
附件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
    版权所有:江苏省常州武进湟里中心小学┋ 联系电话:0519-83348221┋ 传真:0519-83341021
    备案序号:苏ICP备05079923号 技术支持: 常州万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