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成果 更多>>
研究小结(钱春霞) 12-01
教学设计(钱春霞) 12-01
学期总结会 12-18
学期研究总结(臧斌)… 12-18
学期研究总结(臧斌)… 12-18
学期研究总结(臧斌)… 12-18
学期研究总结(臧斌)… 12-18
学期研究总结(臧斌)… 12-18
  中期评估 更多>>
您现在的位置: 常州市武进区湟里中心小学 >>建构清晰有效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研究>>研究成果>>个人研究小结
4月份研究小结(臧斌)
4月份研究小结(臧斌)
发布日期:2013-05-06   点击次数:    作者:臧斌  来源:

 

如何构建有效的数学课堂  

湟里中心小学 臧斌  

内容摘要:有效的数学课堂的构建是学生在数学学习的过程中,教师关注学生学习的起点、关注学生的亮点、关注学生的错点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构建,从而不断提高学生数学思维的有效性,逐步由活动经验向思维层面提升。  

关键词:构建  有效   课堂  

课堂教学是由教师、学生、课堂资源三大要素组成的,其中教师以其的行为,实现对课堂教学的组织和引导;学生则以其的行为,在课堂上吸取知识,获得发展;课堂资源作为一种师生之间的媒介,是课堂教学得以进行的依托,无论是课程改革,还是课堂教学发展到哪,有效的课堂始终是教师永恒的追求。因此构建有效的数学课堂,已经成为广大教师共同研究的课题,那么如何构建有效的数学课堂呢?我个人认为:  

一、了解学生学习起点,促进课堂有效生成  

数学源于生活实际,学习数学又可以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可见,现实生活既是数学学习的起点,又是数学学习的归宿,而教材中的有些例题与学生们日常生活有一定差距,学生不够熟悉,影响教学效果,这就需要教师对所教的内容有广泛而深刻的掌握,有较好的心理素养,知道要教什么,用什么方法、知道怎么和学生交流和沟通,结合学生感兴趣的问题,就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例如,教学小数加法和减法的第一课时,教材的主题图是:2004年雅典奥运会跳水比赛图和获得金、银、铜牌的三个国家的国旗,例题是中国和加拿大的国旗和两个国家的运动员及其跳水成绩,就主题图而言,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显而易见,然而就三面旗中,除了我们的国旗外,那两面是哪个国家的有多少人知道?跳水成绩用小数有多少学生知道?这一节课学生的起点是什么?一位老师是这样做的,在教学之前她在四年级的一个班做了一个调查:  

1          请试着计算下面各题:(写出竖式)  

1.25+0.47  2.34+0.46 3.721.9 3.71.52 31.52  

2)你认为小数加减法与整数加减法有什么联系与区别?(相同与不同)  

调查的结果:  

1)第一题是3个计算题,1、全对(没有化简也算对)的占56.4%;(2)、旧知识出错(非小数加减的知识点)占12.8%;(3)、相同数位对齐做加法正确率100%;(4)、结果不化简100%;(5)、数位不同减法错(新知识点)30.8%  

2)第二个问题。  

1、相同都是满十进一、借一当 十 ,只不过多了个小数点。观点与之近似的占76.3%  

2、不同小数加减法有小数点,整数没有。观点与之近似的占21.1%;        

3、其中有7.9%的学生认为小数的末尾可以随意添0,而整数却不能。  

从调查中发现,学生对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并不是一无所知的,甚至全体学生都知道,相同数位要对齐。但对于小数部分数位不同的小数加减法,计算结果末尾有0等情况,学生存在困惑,教师的教学设计应该充分地考虑并尊重学生这些已有的认知基础,努力为学生解除困惑、掌握新知识创造条件。  

二、挖掘学生学习亮点,引导学生有效体验  

在实际的教学中,生成既有预料之中,也会有意料之外,两方面都存在,所以上一节精彩的课很难,要想每节课都上得精彩,则是难上加难。新理念下的课堂是活的,应该是学生实实在在地学,有个性地学,教师真真切切地教,有策略地教水到渠成的教学效果固然好,但意想不到的是也属正常,学生在学习新知识的过程中,出现意外是再正常不过的一件事了。  

例如,一位教师在教学长方形的周长的练习课时,设计了这样一道习题李叔叔要用篱笆围一个长6米,宽4米的长方形鸡圈,需要篱笆多少米?题目一出示,学生马上算出:(6+4×2=20米,师:谁还有不同的意见的?生:6×2+4×2=20米。(正当老师想就此结束此题时,突然一生问:可以是别的吗?老师先是一惊,然后又说:请你说说看。)生2:我家的鸡圈是一面靠墙的,就不需要那么多篱笆。师:生2联系实际,这个与众不同,可以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生3:也有两面靠墙的,生4:也有三面靠墙的,师:同学们在日常生活中善于观察,联系实际想出了这么多的解决问题的方法,不简单。下面请根据你的方法先画出不同围法的示意图,再列出相应的算式,求出结果,也可以小组合作交流解决,最后我们算一算,看看哪组的方法多。在教学中,我们教师要善得意外。如果上述那位教师置意外于不顾,硬往预设环节拉,必然会毁灭学生的智慧灵感,阻碍他们的独特体验,课堂教学就变得机械沉闷,缺乏生机和乐趣。  

三、及时纠正学生错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数学家华罗庚曾经说过:天下只有哑巴没有说错过话,天下只有白痴没有想错过问题,天下没有数学家没有做错过数学题。在我们的课堂上,在学生的练习中,在学生的作业中,学生出现错误是再正常不过的了,关键是当学生出现错误时教师要有一双慧眼,能在学生的错误中发现特别的价值,只有这样,错误才是美丽的,才能够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下面是一位老师在解简易方程复习课教学时的一个片断:  

师:这节课,我们复习解方程:。下面是老师在你们的作业中收集到得一些题目,你们先分析,看看对不对?如果不对,错在哪里?先独立思考,再讨论交流。  

10.4×0.8+0.5х=7  

         0.32+0.5х=7  

              0.5х=7+0.32  

              0.5х=7.32  

                 х=14.64  

27.8—1.4х=3.6  

解:1.4х=7.8—3.6  

    1.4х=4.2  

       х=0.3  

31.4х=32.2  

 解:       6х=32.2+1.4  

            6х=33.6  

             х=33.6÷6  

             х=5.6  

44х—4×3.1=45  

       4х—15.5=4.5  

             4х=15.5+4.5  

             4х=20  

              х=5  

这些题目出现之后,先让学生用数学语言算式,再让学生逐一分析各题的错误所在,在此之后,让学生反思,解题要注意或预防哪些错误?  

学生总结:一要写,二是数据不能抄错;三是计算不能出错;四是关系式不能用错;五是能算的要先算。  

总之,学生的数学学习过程是一种自主构建的过程,要提高学生数学思维的有效性,就必须给学生提供自主构建活动的时间与空间,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让学生体会实践反思再实践提升的过程,使学生在实践反思的学习过程中,逐步由活动经验向思维层面提升。  

   

附件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
    版权所有:江苏省常州武进湟里中心小学┋ 联系电话:0519-83348221┋ 传真:0519-83341021
    备案序号:苏ICP备05079923号 技术支持: 常州万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