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成果 更多>>
研究小结(钱春霞) 12-01
教学设计(钱春霞) 12-01
学期总结会 12-18
学期研究总结(臧斌)… 12-18
学期研究总结(臧斌)… 12-18
学期研究总结(臧斌)… 12-18
学期研究总结(臧斌)… 12-18
学期研究总结(臧斌)… 12-18
  中期评估 更多>>
您现在的位置: 常州市武进区湟里中心小学 >>建构清晰有效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研究>>理论学习
四月份理论学习二
发布日期:2013-05-08   点击次数:    作者:杨亚君  来源:

 

 
     教学语言是教师完成教学任务的主要手段,它的功能和作用是任何传播手段也取代不了的。学生通过教学语言能探知教师的思维进程,学习思考问题的方法,体验到思维过程的快乐。教师课堂上多讲,学生不一定多得,有时甚至会适得其反,把学生给讲糊涂了。数学课堂中应当省去不必要的言语,教学语言不能有过多的华丽辞藻,但求“少而精”,要言而不繁,恰到好处,只有这样才能收到“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效果。
 1.提问时所采用的语言一定要导向明确,避免引起学生的思维混乱,造成答非所问的局面。言简意明的提问语和提示语能让学生很快地明白问题的主题,或者找到解决问题的根源。如在教学《百分数的应用》时,先告诉学生糖占糖水的百分之几就是含糖率,然后马上反过来让学生说说什么叫含糖率,通过正反两问加深了学生对含糖率的理解。又如:学生说出试验100粒,发芽100粒,算出发芽率是100%;接着说试验83粒,发芽率是100%,那发芽几粒?这样一说让学生感受到发芽率是100%,不一定是100粒,而是指试验的种子全部发芽。然后又引出发芽率是105%正确吗?让学生充分感知发芽率不超过100%。
 2.过渡时的语言一定要自然流畅。很多教师往往在备课时将每一环节的过渡语预先写好定型,在真正上课时就照本宣科,死搬硬套。这样,无疑是生硬的、呆板的,与动态生成的课堂是格格不入的。为此,过渡语也应顺应课堂,力求做到衔接自然、简短顺畅。
 3.评价时的语言要是非分明,真实坦诚,恰到好处。教师切不可模棱两可,似是而非,给学生一种云里雾里的感觉,而应该明确指出“是非”、“对错”、“好坏”,
  心得体会:
      在我们的数学课堂教学中,当学生的回答并非完全正确时,可以说:“你的想法有道理,但不完全正确。”当学生的表述有问题,可提示:“老师明白你的意思,但怎样说才能让大家都明白呢?”当学生有不同见解时,可以说:“你的想法很独特,给了我们启发和思考。”当学生回答出了难度较大的问题,可表扬:“你说得很正确,真会积极动脑!”教学语言的魅力是无穷的。它对于激励、唤醒、启发、调控学生在课堂中的学习状态是至关重要的。

 
 
 
附件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
    版权所有:江苏省常州武进湟里中心小学┋ 联系电话:0519-83348221┋ 传真:0519-83341021
    备案序号:苏ICP备05079923号 技术支持: 常州万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