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识整百数
二、教材简析
(一)教学内容: 第一课时、认识整百数
教科书8—10页例题、“想想做做”第1—7题。
(二)教材地位:
认识整百数是在学生认识百以内的数并能口算整十数加、减整十数的基础上教学的。教材注意留给学生充分的探索时间和空间,注意密切数学与学生生活的联系,注意培养学生的数感。
(三)例题分析:
本课教材分三段安排:第8页的例题教学整百数和一千的认识。通过“一板小方块”是一百,来认识3板是三百,8板是八百,从而整百数,巩固并发展学生对“百”的认识。然后一百一百地数,从一百数到一千,引进计数单位“千”并且也很形象地用1000个小方块组成的大立方体来表示一千。这里的当选当选一方面能使学生初步感知千的含义,认识到千也是一个计数单位,而一百与一千的进率也是10,另一方面能使学生从中明确整百数和一千的顺序,从而为进一步的认数活动打下基础。
第9页的第一道例题,先让学生根据计数器上算珠的位置及颗数说出相应各数的组成,再由教师示范写出左起第一、第三个数,并让学生模仿着写出第二个数,最后把写出的数读一读。这个活动的目的主要有三个:一是帮助学生明确千以内的数位名称及顺序;二是让学生认识到不同数位上的数所表示的数值是不一样的,初步掌握整百数和一千的组成特点;三是让学生在活动中明确整百数和一千的读、写方法。
第9页的第二道例题主要教学整百数加整百数的口算。教材通过学生感兴趣的童话场景,提出把两板小方块和三板小方块合在一起后,一共有多少个小方块的问题,引导学生列出算式“200﹢300”,并鼓励他们利用对整百数的已有认识自主探索计算方法。这里安排整百数加整百数口算的教学,重点不在于让学生掌握口算的方法,而是让学生通过口算进一步掌握整百数的组成特点,加深对整百数和一千的认识。“想想做做”1巩固对有关各数顺序的认识,另一方面学生初步体会千以内数的大小关系。第3题体会整十数和整百数再组成上的共同特点。第5、6题通过解决实际问题进一步巩固对整百数的认识。
(四)教学重难点:
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学生能认、读、写千以内的数,会口算整百数加减整百数。教学难点是理解整百数和一千的含义。
(五)突破重难点的措施:
教师可借助“小方块和计数器”巩固并发展学生对“百”的认识,并进一步形象地认识计数单位“千”。通过合作交流使学生自主学会整百数加、减整百数的计算方法。
三、学习目标
1、学生通过观察、操作和数数,初步理解整百数和一千的含义,知道相关的计数单位“百”和“千”,及它们之间的进率也是10。知道千以内数的数位名称及顺序,能说出个位、十位、百位、千位的顺序。
2、学生能正确读、写整百数和一千。
3、学生能正确口算整百数加、减整百数。
4、学生在认识整百数和一千的过程中,进一步体会数学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能利用已有的认数经验进行类推,进一步感受十进制计数法的特点。
5、学生会初步估计一些常见事物的数量大约是几百,发展估计意识和能力。
6、学生初步学习用具体的数描述身边的事物,并与他人交流,培养学习数学的兴趣和自信心。
四、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教学例题1
1.在计数器写出下面各数,并说说组成。
23 65 96
2.数百以内数,相应出示方块图
(1)一个一个地数,从1数到10
(2)一十一十地数,从l0数到100
提问,l0个一是多少?10个十呢?(板书)
证实10个十是一百,请每位学生动手数一效,可以让他们说说自己数数的方法。
提问:这么一板,有多少方块?
指出:一(个)、十、百都是我们已经学过的计数单位。
(说明:通过这一环节的教学,温习了整数的计数单位,建立了计数单位的新的直观模型,为利用这些模型认识更大的数做好了准备)
3.教学例题。
(1)师生一板一板地数。
提问一板表示几个百?三板是几个百?也就是几百?8个百呢?它又表示多少?
(2)师生一百一百地数,数到九百,再摆一百。
提问:九百再添一百就是几个百?(板书;10个一百),10十一百是一千。(板书:一千)
提问:10个一百合起来就是多少?
学生一百一百地数,从一百敷到一千。(学习目标1,4)
这里对整百数认识的重点是引导学生由“几个十是几十”的已有认识,类推出“几个百是几百”。教学时只要求学生口答,不应要求学生写数。
(二)写、读整百数:一千
1.计数器拨珠。
(1)出示计数器,请学生说说已知的数位排列顺序。
启发:计数器上右起第一位是个位,第二位是十位,第三位是百位,想一想,右起第四位是什么位?
指出:右起第四位是千位。(再计算器右起第四档下面标出“千”)
(2)想一想,你能在计数器上表示出400吗?
学生们动手拨一拨,指名说说自己是怎样拨珠的。
(3)说明;计数器上表示几百,就在百位上拨几个珠,就表示几百。
(4)练习:拨一拨200、600、1000。
2.写数。
(1)怎样来表示我们刚刚拨的数呢?
说明:4个百就是4百,在拨珠时,只有百位上拨了4个珠,在写数时,在百位上写上4,而在十位和个位上一个珠也没有,就写0。
学生练习。
提问:十位和个位上的能不能不写?
(2)根据计数器上拨珠的情况,请学生写数,指名板演。
300 600 700 900
(3)在百位上再添上一百,提问;此时是几个百?也就是多少?
想一想:一千应该怎样来写呢?(学习目标2、4、5)
教师说明。
教学上面一道例题时,可以先在一个计数器上标出个位,再要求学生接着标出十位和百位,并提问:百位的左边应该是什么数位?从而明确:从右边起,第四位是千位。
3,巩固练习。
完成“想想做做”第1—3题。
第1题:学生填数。
请学生先顺着读一读,再倒着读一读。
提问:数轴上的数是按什么顺序排列的,
讨论:200和1000,哪个数更接近700,让学生说说判断的方法,方法多样。
思考200和700哪个数更接近500时,可根据直线上相关的点之间的距离来判断,也可联系数数的经验来判断。
第2题:看图先读一读这些数.再说说是从哪儿看到这些数的试着举出类似的例子。
第3题:明确图意、题意,让学生来估算。
(三)整百数加、减整百数
1.出示小猴图,请学生说说图意。
列出算式。(板书;200十300)
(2)想一想,该怎样计算。
指名说说自己的想法,从中可以选出一种或几种好的方法。
教学例题时,要适当帮助学生理解题意,使学生明白:左边小猴拿来2板小方块,是200个;右边小猴拿来3板小方块,是300个。求一共有多少个小方块,就要把200和300合起来。
2.完成想想做做第4题。
(1)学生练习。
(2)说说自己是怎样算的。
说明:探索算法时,采用同桌互说、小组讨论的方式,培养了学生的合作意识。(学习目标3、5、6)
(四)巩固练习
1.完成想想做做第5题。
(1)指导学生看懂图意,体会图中小朋友的对话。
(2)根据已有信息,请学生提出可以解决的问题。
(3)独立解决,反馈时说说解决问题的方法。
求小华要跑的米数时,如果有学生列出乘法算式也是可以的,但要引导他们根据整百数的组成来计算。
2.完成想想做做第6题。
练习时,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方法算,做到尊重学生,体现了新课程理念,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意识。(学习目标6)
(五)全课总结
这节课我们动手摆一摆、拨一拨,知道了几个十是一百?一千里有个百?以及怎样写出这些几百、一千的数,和相应的计算。(出示课题)
五、作业设计
课堂作业:
1、算一算:
600+400 900-300 800+200 700-200 200+300 400+300
2、填一填:
10个一是() 10个十是() 10个百是()
900里有()个百,()个百是1000。
一个数,从右边起,第三位是()位,千位是第()位。
2、家庭作业
补充习题6
找规律100.200.300.( )( )
0,200,400,( ),( )
100,400,700,( )
六、资源提供
见课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