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成果 更多>>
研究小结(钱春霞) 12-01
教学设计(钱春霞) 12-01
学期总结会 12-18
学期研究总结(臧斌)… 12-18
学期研究总结(臧斌)… 12-18
学期研究总结(臧斌)… 12-18
学期研究总结(臧斌)… 12-18
学期研究总结(臧斌)… 12-18
  中期评估 更多>>
您现在的位置: 常州市武进区湟里中心小学 >>建构清晰有效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研究>>理论学习
5月份理论学习1(蒋惠珍)
发布日期:2013-05-14   点击次数:    作者:蒋惠珍  来源:

小学数学有效练习,提高课堂效率

在数学教学中,练习是学生进行学习最基本的活动形式。学生数学概念的形成、数学知识的掌握、数学方法与技能的获得、数学智力的开发,都离不开练习这一基本活动。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对什么样的练习是有效练习越发感到困惑,最近听了顾忠坚老师的报告《有效练习精彩课堂》,顿觉茅塞顿开,收获颇丰。  

一、练习形式要体现趣味性  

   兴趣是学习的最好老师。为了激发学生对练习的兴趣,练习形式要体现趣味性。我在教学过程中,十分注重在练习形式的多样化上下功夫,在“趣”字上做文章。尽量把练习中的数学知识编成故事、谜语、童话、等游戏形式,让学生一看到练习的内容就来劲,产生跃跃欲试的欲望,这样学生把练习看作是没有负担的学习活动,能乐在其中。  

如教学《物体的形状》一课后,让学生做一个认识物体的游戏:把一个同学的眼睛蒙起来,让他们用手摸桌子上的东西,说出是什么形状,并说出是根据什么性质辨认出来的。这样的练习学生非常乐意去完成,“得法于课内,得益于课外”,使课后游戏成为课堂教学的后续延伸活动。  

    二、练习类别要体现层次性  

    学生是有差异的,学习程度也不尽相同,因而教师设计练习类别也要体现层次性。新课标指出数学要体现出“人人学数学”,“不同的人学不同的数学”的理念。所以教师在布置作业时要坚持差异理论,找准学生学习的最近发展区,设计和布置适宜不同层次学生的分档作业,建立作业“超市”,让学生自由选择,以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和心理压力,更深层次地唤醒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最终实现“人人能练习、人人能成功”。  

    三、练习内容要体现生活性  

    陶行知先生认为:“生活即教育。”的确,生活中处处有数学,也处处要用到数学,生活中有取之不竭的数学教育资源。为此,我把作业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相结合,常布置一些与学生生活有关的练习。让学生学会用数学知识解决现实问题的本领,使学生所学的知识得到继续拓展与延伸,使学生经历知识的发生、发展的全过程。老师设计贴近学生生活的练习,不仅巩固了课堂里所学的知识,使书本知识变活,而且拓宽了学生的学习空间,开阔了他们的视野,增长了见识。  

    四、练习过程要体现探索性  

    学生完成数学练习也是一种数学学习活动,而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是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而是学生的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这样学生对数学知识、技能和数学思想才能真正理解和掌握,才能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的经验。根据教学的内容以及学生已具有的数学活动经验,让学生主动探索、实验、思考并要求坚持进行合作为主的探索性练习,努力培养学生在数学活动中成为问题的探索者。  

    总之,如果我们在平时的教学中能注重提高练习的有效性,让练习落到实处,而不是一味的搞题海战。就能真正达到减负增效的目的。  

标  题:听《有效练习》有感 姓  名:顾玉凤 时  间:2010-11-9   

最近,听了顾老师作了关于有效练习的报告,深有感触。数学本身来源于生活,数学学习又可以反过来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小学数学教学应努力创设生活情境,将数学与学生的生活、学习联系起来。学习“生动活泼”的数学已成为小学数学教师的共识。因此在小学数学课堂练习的设计上应更加注重练习的应用性、开放性和实践性。  

   (1)设计应用性练习能加深对新知识的理解,又可以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会数学的应用价值,并产生积极的情感体验。如,学习了比例尺知识之后,创设现实生活的实践活动:找一张你所在省的地图,从图中选出两个地点,回答问题,然后让学生从图中的信息提出自己的什么数学问题。学生可能会提到,日后想到某一个地方去玩,当地距离这个地点实际距离大约是多少千米?坐当地汽车几个小时可以到达?以上这些生活中的实际问题,都是运用比例尺的知识加于解决的。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让学生感悟数学知识学而致用的道理,从而激发他们进一步学习的积极情感,进而成为进一步学习的动力。  

  (2)设计开放性练习能给学生提供更多的参与机会,让学生从不同角度提出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能给学生提供更多的参与和成功的机会,解决问题,有利于学生发散思维、求异思维、直觉思维的培养,有利于促进学生从模仿走向创新。  

   (3)设计实践性练习,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一味要求孩子看课本做练习,以期待考试中得高分,这是一种短视行为。大教育指导下的练习设计应体现实践性,让学生学以致用。如学了“厘米和米的认识”后,让学生量一量家里的物品(有必量的物品,也有选量的物品);学了“元角分的认识”后,布置学生到自家周围商店调查一下商品价格。这类练习,极大的调动了学生做练习的积极性,参与性,充实了生活,给学生带来了无穷乐趣!  

    反思:总之,学生新知识建构了,不等于技能就形成了,练习及练习课就是在学生建构了新知识的基础上,帮助学生形成数学的技能。这个技能的形成过程的阶段性,要求组织不同层次的练习,同时促进更为清晰、牢固稳定的学生认知结构建立。只要是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促进学生技能的形成,又能使学生产生学习心向的练习,就是有效练习。 

附件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
    版权所有:江苏省常州武进湟里中心小学┋ 联系电话:0519-83348221┋ 传真:0519-83341021
    备案序号:苏ICP备05079923号 技术支持: 常州万兆